资源简介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1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直线的性质的理解.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线段、射线、直线对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在小学里我们对它已有了了解.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知识.(课件图片:手电筒、探照灯射出的光、紧绷的琴弦)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的例子,通过观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理解.绷紧的琴弦、黑板的边沿可以近似地看做__线段__,线段有两个端点.手电筒、探照灯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做__射线__,射线只有一个端点.__直线__没有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__直线__.【归纳】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直线不可度量,线段可以度量.【探究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问题:线段、射线、直线该怎样表示呢?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分别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归纳】线段、射线、直线都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注意:表示射线时,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12“尝试·思考”【方法指导】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1)过一点A可以画__无数__条直线;(2)过两点A,B可以画__1__条直线;(3)至少需要__2__个钉子.【例2】按下列语句画图:(1)点P不在直线l上;(2)线段a,b相交于点P;(3)直线a经过点A,而不经过点B;(4)直线l和线段a,b分别交于A,B两点.【方法指导】规范画图是学好几何的基础,要养成规范画图,画图完毕即标上表示点或线的字母的良好习惯.解:(1) (2) (3) (4)活动四:随堂练习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B)A.延长线段ABB.延长射线ABC.直线m和直线n相交于点PD.直线AB向两方无限延伸,所以不能延长直线AB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射线PA与射线PB是同一条射线”的图为(C) 3.指出下图中的直线、射线、线段,并一一表示出来.解:直线AB(或直线AC,直线BC);射线AB,射线BC,射线CB,射线BA;线段AB,线段AC,线段BC.4.作图题:已知平面上四点A,B,C,D.(1)画直线AB;(2)画射线AD;(3)直线AB,CD相交于点E;(4)连接AC,BD相交于点F.解:(1)(2)(3)(4)如图.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作业:课本P116习题4.1中的T1,T2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第2课时 比较线段的长短1.借助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公园曲桥、河道改直的图片)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线段公理问题:(多媒体投影P113图4-10)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容易得出线段AC最短.【归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探究2】线段的比较多媒体展示P114“思考·交流”【归纳】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即叠合法.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15例题)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解:作法:(1)作射线A′C′(如图);(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B.线段A′B′就是所要作的线段.【例2】教材P115“尝试·思考”.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 cm,BC=3 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AC和OB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方法指导】学生画图加以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解:如图所示:AC=7 cm,OB=0.5 cm.活动四:随堂练习1.如图,在我国“西气东输”的过程中,从A城市往B城市架设管道,有三条路可供选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架设管道的最短路线是__①__,依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2.已知线段AB=6 cm,在直线AB上取点C,使BC=3 cm,则线段AC的长是__9或3__cm.3.教材第115页随堂练习T1.解:可用刻度尺量出折线AB各段线段的长度,再量出线段A′B′的长度.将折线AB各段线段的长度和与A′B′的长度作比较,也可用尺规作图法将AB的每段长度移到线段A′B′上,再做判断.4.教材第115页“随堂练习”T2.解:(1)(2)(3)如图;得到了一个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5.已知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那么A,D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解:5或1.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作业:课本P119习题4.1中的T4,T5,T7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涉及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入课堂,从而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讲解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