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角第1课时 角1.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3.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理解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以及度、分、秒的互化.从图形中观察理解角的换算关系.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学们,你能说出图中每个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吗?学完了下面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问题: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角有哪些表示方法?学生在小学对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加以规范.【归纳】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角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三种:(1)用三个或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BAC或∠A;(2)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如∠α;(3)用数字表示,如∠1.如: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能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探究2】用旋转的观点描述角及认识平角,周角学生通过观察,从旋转的角度体会角的形成.【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探究3】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已知道:1平角=180°,1周角=360°.度量角的单位除了度,还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单位,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归纳】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规定:1°的为1分,记作1′,即1°=60′.1′的为1秒,记作1″,即1′=60″.【探究4】多媒体展示教材P121观察·思考【归纳】方向角是从正北或正南的方向看目标方向所形成的小于90°的角.用方向角描述物体所处的方向,通常以正北或正南为基准,配以偏西或偏东的角度来描述.如“北偏东30°”“南偏东25°”等.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20例1)计算:(1)1.4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2)1 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熟练掌握度、分、秒的计算.解:(1)60′×1.45=87′,60″×87=5 220″,即1.45°=87′=5 220″;(2)′×1 800=30′,°×30=0.5°,即1 800″=30′=0.5°.【例2】小红早晨8:30出发,中午12:30到家,则小红出发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__75°__,到家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__165°__.【方法指导】时针1个小时转30°,分针1分钟转6°.与12点整相比,8:30时,时针转过了×30°=255°,分针转过了30×6°=180°,所以夹角为255°-180°=75°.同理12: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165°.活动四: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B.一条射线表示一个周角C.直线是一个平角D.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2.钟表分针的运动可看作是一种转动现象,一标准时钟的分针匀速旋转,经过15 min转动了__90__°.3.教材第121页随堂练习T1.解:(1)北偏东90°;(2)虎豹园在大门的南偏东0°(正南方),猴山在大门的北偏东0°(正北方),大象馆在大门的北偏东45°;(3)图略.∠AOC=∠AOB=90°,∠AOD=∠BOD=45°,∠COD=135°,∠BOC=180°;(4)锐角为∠BOD,∠AOD,钝角为∠COD,直角为∠AOB,∠AOC,平角为∠BOC.4.教材第121页“随堂练习”T2. 解:(1)0.25°=15 ′=900″;(2)2 700″=45′=0.75°.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课本P125习题4.2中的T1,T2本节课从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到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体会、归纳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2课时 角的比较1.运用类比的方法,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认识角的平分线,并借助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会比较角的大小,能熟练运用角的平分线.角的和、差、倍、分关系.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还记得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角的大小比较问题: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学生通过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再与同伴交流、归纳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多媒体投影教材P122图4-24)【归纳】与比较线段的长短类似,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对角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再进行比较,即__度量法__;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比较大小,即__叠合法__.【探究2】角的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如图,射线OC把∠AOB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则∠AOC=∠BOC=____∠AOB(或∠AOB=__2__∠AOC=__2__∠BOC).【归纳】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__射线__,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122“尝试·思考”.如图,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方法指导】因为这4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侧,所以用叠合法进行比较.解:∠AOB<∠AOC<∠AOD<∠AOE.∠AOB是锐角,∠AOC是直角,∠AOD是钝角,∠AOE是平角.(2)试比较∠BOC和∠DOE的大小.【方法指导】直接测量出两个角的度数进行比较.解:∠BOC>∠DOE.(3)小亮通过折叠的方法,使OD与OC重合,OE落在∠BOC的内部,所以∠BOC>∠DOE.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解:折叠之后相当于把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在一起,用叠合法进行比较.(4)请在图中画出小亮折叠的折痕OF,∠DOF与∠COF有什么大小关系?【方法指导】用度量法或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解:图略,∠DOF与∠COF相等.【例2】已知点E,O,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OB=90°,OE平分∠COB,∠EOC=15°,求∠AOF的度数.【方法指导】在进行角的和、差、倍、分计算时,往往结合图形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因为OE平分∠COB,∠EOC=15°,所以∠BOC=2∠EOC=30°.因为∠AOB=90°,所以∠AOC=∠AOB-∠BOC=90°-30°=60°,所以∠FOA=180°-∠EOC-∠AOC=180°-15°-60°=105°.活动四:随堂练习1.α和β的顶点和一条边都重合,另一条边都在公共边的同旁,且α<β,那么β的另一个边落在α的(C)A.另一边上 B.内部C.外部 D.以上都不对2.教材第123页随堂练习T1.解:(1)135°,135°,45°;(2)图中两个钝角相等,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的和为180°.3.教材第123页随堂练习T2.解:45° 30° 60°4.如图,两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OE平分∠BOD,且∠AOC∶∠AOD=3∶7.(1)求∠DOE的度数;(2)若∠EOF是直角,求∠COF的度数.解:(1)27°;(2)117°.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大小比较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课本P126习题4.2中的T3,T4本节课从学生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角的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到运用角的和、差、倍、分解决具体问题,通过测量、折叠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3课时 尺规作角1.理解尺规作图,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利用尺规作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尺规作图的意义及作角的方法.尺规作角的作法和语言表述.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线段有固定的长度,你能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2.已知一个角,你能画出一个和已知角相等的角吗?3.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你能画出一个和已知角相等的角吗?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探究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a作法:(1)作一条__直线__l;(2)在l上任取一点A,以点__A__为圆心,以线段__a__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__B__.线段__AB__就是所求作的线段.【探究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材P124例2上面部分提出问题:1.如何将∠AOB从图4-28(1)的位置移到图4-28(2)的位置?2.用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试一试.小组交流、展示3.如果只用尺规,你能将图(1)移到图(2)吗?4.直尺只能作射线,圆规可以画弧,怎样确定圆心和弧长.【归纳】作角的关键是角两边张开的大小,以角的顶点处为__圆心__,用圆规量出此处张开的大小即__半径__就能完成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如图,已知∠AOB.求作:∠DEF,使∠DEF=∠AOB.【方法指导】(1)以E为圆心,使ED=OP;(2)以D为圆心,使PQ=DF.解:作法:(1)在∠AOB上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例2】如图,已知:∠α和∠β(∠α>∠β),求作:∠AOB,使∠AOB=∠α-∠β. 【方法指导】本题同样是两次运用基本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值得注意的是作∠BOC时,应在∠AOC的内部.解:(1)作射线OA;(2)以射线OA为一边作∠AOC=∠α;(3)以点O为顶点,以射线OC为一边,在∠AOC的内部作∠BOC=∠β,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活动四:随堂练习1.教材P125“随堂练习” 解:作法:(1)作∠A′O′C=∠AOB;(2)以O′为顶点,O′C为一边,在∠A′O′C的外部作∠B′O′C=∠AOB.即∠A′O′B′=2∠AOB就是所求作的角.2.如图,已知线段a,b,且a>b.利用尺规求作一条线段,使其等于2a-b. 解:作法:(1)作一条射线,顶点是点A,以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交于点B;(2)以点B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交于点C,则AC=2a;(3)以点A为圆心,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交于点D,则CD=2a-b即为所求.3.如图,已知∠α和∠β. (1)利用尺规作∠BOD=∠α+2∠β;(2)利用尺规作∠AOB,使∠AOB=∠α-∠β.解:(1)如图①,∠BOD即为所作;(2)如图②,∠AOB即为所作.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尺规作图的意义,掌握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步骤,熟练用语言描述作图步骤.作业:课本P126习题4.2中的T5,T7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用直尺和圆规各能作出什么图形,让学生紧跟练习,在操作中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