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2024)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单元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冀教版(2024)一年级上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单元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冀教版
第一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单元复习
本部分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熟悉的数与加减法》的总结与复习环节。通过单元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主要包括对 0 到 10 这些数字的认识、10 的认识、数的合与分、0到10 的加减法等内容的复习。通过练习题、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复习内容,如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进一步认识0~10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并会进行0到1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能运用0到10各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2.会用“>”“<”或“=”表示数的大小,感知符号的功能,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个数或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4.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进一步认识0~10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并会进行0到1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能运用0到10各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或“=”表示数的大小,能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难点: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及应用意识。
复习导入
师:说一说,第一单元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说一说。
生1:我认识了个位和十位,认识0~10各数。
生2:我知道了用“>”“<”“=”表示数的大小。
生3:我会计算0~10各数的加减法。
生4:我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师:你们获得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好厉害啊!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第一单元中获得的收获并出示单元导图,帮助学生重新激活记忆中的信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接下来的复习做好铺垫。
知识梳理
活动1:0~10各数的认识
师:先数一数,再写一写。
同桌相互说一说。
生1:有4只小鸡,可以用4表示小鸡的数量。
生2:有10根手指,可以用10表示手指的数量。
生3:一只鸟都没有,用0表示。
师:0可以表示什么?
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小结:
生活中数量是0~10各数的物体,都可以用0~10各数来表示。
师:用 表示帽子,用 表示小朋友,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比较出小朋友和帽子谁多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和同桌讨论用“>”“<”或“=”怎么表示数的大小。
汇报:
生:帽子有7顶,所以画7个圆表示帽子的数量。小朋友有8个,所以画8个正方形表示小朋友的数量,再将一顶帽子对应一个小朋友,小朋友的个数比帽子多。
师:用“>”“<”或“=”怎么表示?
生1:因为7比8少,所以可以用7<8表示。
生2:因为8比7多,所以可以用8>7表示。
师:怎么样帽子和小朋友才能一一对应呢?
生:再添一顶帽子,帽子和小朋友就一样多了。
师:一样多,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8=8。
师: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小兔子排第几名呢?
生1:一共有5只小动物。
生2:小兔子排第5名。
师:说一说,“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
生1:“几”表示事物的数量。
生2:“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或位置。
师小结:
“几”表示事物的数量。
“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或位置。
师:请你们拨一拨,说一说10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拨。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在计数器上先拨出9,再拨出10,并互相分享拨的方法。
生1:计数器上左边是十位,右边是个位。
生2:个位上9颗珠子再加1颗是10,用十位上1颗珠子表示10。
师小结: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等于10。
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这一活动,复习数字的认识,巩固学生对数字的掌握,增强数感。通过画一画这一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 “<”“=”表示数的大小,并感知符号的功能,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通过数一数,让学生总结“几”和“第几”的区别。在拨一拨、摆一摆这一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两个数位,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活动1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活动2:0~10各数的加减法
课件出示两道算式:
师:算一算,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组员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指导。
生1:3和5可以合成8,所以3+5=8。
生2: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我们可以通过数的分与和,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发现什么?
生1:3+0=3,5+0=5,我发现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
生2:3-0=3,5-0=5,我发现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
生3:3-3=0,5-5=0,我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0。
师:观察下图,你能编一个加减法故事吗?
小组合作看图编加减法故事,相互分享你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汇报:
生1:我编的是一个加法故事,树上有5只黄猴,1只棕猴,树上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将5只黄猴和1只棕猴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5+1=6,所以树上一共有6只猴子。
生2:我编的是一个减法故事,一共有10只猴子,其中2只是棕猴,黄猴有几只?从10只猴子里去掉2只猴子,用减法计算,10-2=8,所以黄猴有8只。
生3:我编的是一个加法故事,树上有6只猴子,地上有4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将树上的6只猴子和地上的4只猴子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所以一共有10只猴子。
……
师小结:
已知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要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并计算再一次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编加减法故事,复习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3:整理加减法算式表
课件出示加法算式表: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整理学过的加法算式。在学生整理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1:竖着看,从上到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
生2:竖着看,从上到下,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多1,得数也依次多1。
生3:横着看,从左往右,加号前面的数依次多1,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多1。
……
师小结:
竖着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多(少)1,得数也依次多(少)1。
横着看:加号前面的数依次多(少)1,加号后面的数不变,得数依次多(少)1。
课件出示减法算式表: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整理学过的减法算式。在学生整理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1:竖着看,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多1,得数也依次多1。
生2:竖着看,从上往下减号后面的数不变。
生3:横着看,从左往右减号前面的数不变。
……
师生共同总结:
竖着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多(少)1,减号后面的数不变,得数依次多(少)1。
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依次多(少)1,得数依次少(多)1。
设计意图:在整理加减法算式中,能自主探索并总结出加减法表中的规律,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推理意识。
综合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教材习题】
1.数数各有多少。
(1)哪种食品最多,哪种食品最少?
(2)哪两种食品的数量一样多?
(3)各种食品再加几个正好是10?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1)一共有( )只小动物。
(2)从左边数,把第8只小动物圈起来;从右边数,给第6只小动物涂个小红脸。
(3)从左边数,小乌龟排第几?谁排第9?
3.
4.
(1)得数大于9的涂绿色。
(2)得数等于9的涂黑色。
(3)得数等于8的涂棕色。
(3)得数小于8的涂黄色。
5.
6.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拓展练习
7.你能用这样的数计算吗?试一试。
8.我挑战,我会想。(圈出正确的答案)
(1)从上面一行拿走(1 2 3 4)个苹果,两行苹果同样多。
(2)给下面一行添上(1 2 3 4)个苹果,两行苹果同样多。
(3)从上面一行移动(1 2 3 4)个苹果到下面一行,两行苹果同样多。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主要考查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几”和“第几”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
减法算式表中,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课后活动
同桌两人从数字卡片中任意抽出两张,说出加法或减法算式,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