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平均数 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平均数 人教版

资源简介

8、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口算比赛吗?
2、出示比赛规则:(1)本次比赛共8道题,限时30秒,算对一题可得20分。(2)以4人一组为单位,哪个小组的总分最高,哪个小组可以获得优胜小组。
3、出示比赛题:
(1)43 -(23+17) (2)450-0÷450(3)50+100 ÷2 (4)25 × 4÷25 ×4
(5) (50+90÷2) × 3 (6)82+21-82+21 (7)90+10×5 (8)630÷9+8
师:刚才我们小组之间进行了比赛,并选出了优胜小组,如果把我们班分为男女两队来比,又会是哪队赢呢?应该怎么比呢?预设:生:男队会赢,因为男队人数多,女队人数少
师:这样公平吗?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公正的方法吗?预设:生:使男女生人数相等再比较。师:男女生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来比较呢?(学生思考)预设:生:用男生总分除以男生人数得到男生的平均分,再用女生的总分除以女生人数得到女生的平均分,再进行比较。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均数。引出课题并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1例,初步理平均数的意义解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例1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主题图,要解决“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叙述要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教师:这种方法对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
(2)算式法: 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结合学生口述,用多煤体课件演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14+12+11+15)÷4=13(个)
教师:谁看懂这个方法了?能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教师: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得出了每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再来说一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13就是14、12、11和15这4个数的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例2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要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你想怎么比较呢?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思考: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应如何比较呢?学生:比较两组队员踢毽个数的平均数。男女队分组计算后比较女队:(18+20+19+19)÷4=19(个)男队:(19+15+15+16+20)÷4=17(个)19>17
(2)以男队的平均踢毽个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出示男队踢毽个数和男队踢毽的平均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是17个,17代表每个人实际踢了17个吗?你是怎么理解17这个数的?它与19、15、16、20这几个数比较,处在什么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平均数并不是男生队每人实际的踢毽个数,它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可能有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它处在一个中间水平。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4、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平均数吗?(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后师出示搜集到的其他平均数的应用例子。
三、巩固练习
1.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2)学 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2.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四、拓展应用
1、球场里有6个人在打球,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多少岁?学生猜测后师出示6个人的年龄:他们分别是:35岁、5岁、8岁、7岁、9岁、11岁
师:你觉得15能代表这几个数的平均水平吗?这些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比较大?
小结: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师:去掉极端数据后,请你算出这5个人的平均年龄。
2、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在卡拉OK大赛中选手的得分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