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2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2025-202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新教材)一、教学目标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准确计算54÷9、54÷6等除法算式,理解“看除数想口诀”的算理。通过迁移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经历“观察—提问—计算—对比”的过程,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在解决与小正方形、动物跳格子等相关的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能熟练计算除数是9或商是9的除法算式。难点:灵活运用“六九五十四”等口诀解决不同情境的除法问题,理解“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位置”的规律。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例5小正方形情境图、动态分物演示、9的乘法口诀表动画)。学具:每组54个小正方形卡片(模拟情境中的分物过程)、9的乘法口诀卡片(正面口诀,反面对应乘除法算式)。课堂练习纸(按“基础—提升—拓展”分层,含PPT中“做一做” “练一练”原题)。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比如56÷7=8,想“七八五十六”。今天要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先请大家补充9的乘法口诀:“一( )得九” “( )九十八” “四( )三十六” “( )九二十七”……预设1:一(九)得九,(二)九十八。预设2:四(九)三十六,(三)九二十七。提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预设:6×9=54,9×6=54。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的乘法口诀及对应乘法算式,唤醒学生对“口诀与乘法”关系的记忆,为“用口诀求商”的迁移学习铺垫,同时呼应PPT中“口诀补充”的导入设计,降低新知学习的坡度。(二)新知探究提取数学信息PPT展示:6行小正方形,每行9个,共54个(动态呈现每行9个、共6行的排列)。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每行有9个小正方形,一共有6行。预设2:总共有54个小正方形(我数了一下,9+9+9+9+9+9=54)。提出除法问题提问:如果把这些小正方形平均分,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54个小正方形,每行放9个,可以放几行?预设2:一共有54个小正方形,要放6行,每行放几个?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情境中自主提取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数学眼光”,同时将抽象的“小正方形”与“平均分”的除法意义关联,为后续列式计算提供意义支撑,对应PPT中“根据信息提除法问题”的设计。探究计算方法(以54÷9为例)PPT展示:54个小正方形,每行9个,动态演示“每9个圈一行”的过程。提问:54÷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可以用桌上的小正方形卡片摆一摆。预设1:我摆了54个卡片,每9个摆一行,摆了6行,所以54÷9=6。预设2:想乘法口诀,9乘几等于54?“六九五十四”,所以商是6。提问:哪种方法更快?为什么?预设:想口诀更快,不用一次次摆卡片,直接就能算出结果。迁移计算54÷6PPT展示:5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6行,动态演示“每行分9个”的过程。提问:54÷6等于多少?用同样的方法试试。预设:想6乘几等于54,“六九五十四”,所以54÷6=9。设计意图:先通过动手操作(摆卡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平均分”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口诀计算,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对比两种方法突出“口诀求商”的优越性,强化方法选择意识,对应PPT中“动态分物演示”的设计。对比发现规律提问:观察54÷9=6和54÷6=9,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1:被除数都是54,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9和6互换)。预设2:都用了“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PPT展示:算式与口诀的对应关系:54÷9=6(想:9×6=54),54÷6=9(想:6×9=54)。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个算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用同一句口诀”的规律,突破“灵活运用口诀”的难点,培养观察与归纳能力,对应PPT中“对比发现”的设计。(三)试一试(对应PPT“试一试”页)提问:根据“四九三十六”和“六九五十四”,你能写出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吗?预设1:四九三十六→4×9=36,9×4=36,36÷4=9,36÷9=4。预设2:六九五十四→6×9=54,9×6=54,54÷6=9,54÷9=6。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写算式,让学生巩固“一句口诀对应两道乘法、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强化乘除法互逆关系,为后续灵活解题打基础,对应PPT中“口诀与算式转化”的训练。(四)课堂练习(对应PPT“课堂练习”页,分步呈现)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计算7×9、63÷7、63÷9,说说用了哪句口诀。预设:7×9=63,63÷7=9,63÷9=7,用“七九六十三”。(依次完成8×9、9×3对应的乘除法算式)设计意图:通过“乘法—除法—除法”的组合练习,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能解决三道算式”,强化“口诀求商”的直接性,对应PPT中“口诀与算式对应”的设计。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2题提问:看表格,“÷8”列中24÷8等于几?“÷9”列中27÷9等于几?预设1:24÷8=3,想“三八二十四”。预设2:27÷9=3,想“三九二十七”。设计意图:表格形式混合8和9的除法计算,训练学生根据除数快速切换口诀(8的口诀或9的口诀),提升计算灵活性,对应PPT中“混合训练”的设计。五、课堂练习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1题题目:7×9= 63÷7= 63÷9=8×9= 72÷8= 72÷9=9×3= 27÷3= 27÷9=出题意图:每道乘法算式对应两道除法算式,考查学生对“一句口诀解决乘除法”的掌握,强化“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等口诀的应用。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2题出题意图: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8”和“÷9”的对比中,灵活切换8和9的口诀,提升除法计算的熟练度。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1题题目:42÷6= 45÷5= 56÷7= 49-30=63÷9= 35-7= 6×8= 18÷2=出题意图:混合除法、减法、乘法运算,考查学生在多种运算中准确运用9的口诀(如63÷9)的能力,同时复习旧知(如7、8的口诀)。设计意图:按“基础巩固(口诀对应)—能力提升(灵活切换)—综合应用(混合运算)”分层,覆盖PPT中所有练习题,确保学生从“会算”到“算熟”,实现“练透1课”的目标。六、课后小结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窍门?预设1: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算除法,比如54÷9想“六九五十四”。预设2: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可以互换,用同一句口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归纳能力,同时强化“看除数想口诀”的核心技巧,呼应PPT中“课堂小结”的要点。七、课后作业背诵9的乘法口诀,写出每句口诀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27÷3=9,27÷9=3)。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2题(动物跳格子)和第3题(连一连)。和家人玩“口诀猜算式”游戏:一人说9的口诀(如“八九七十二”),另一人说出对应的除法算式(72÷8=9,72÷9=8)。设计意图:作业1强化口诀与除法算式的转化;作业2巩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应PPT中“练一练”的拓展;作业3通过游戏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熟练应用知识。八、板书设计5.2.2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情境与算式:54个小正方形,每行9个,有几行? 54÷9=6(行)想:9×(6)=54 口诀:六九五十四54个小正方形,6行,每行几个? 54÷6=9(个)想:6×(9)=54 口诀:六九五十四规律: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互换位置,用同一句口诀举例:四九三十六→36÷4=9,36÷9=4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迁移旧知、动手操作和对比观察,多数学生能熟练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除数与商互换”的规律。但部分学生在混合运算中易混淆口诀(如63÷9与63÷7),需增加“口诀专项对比”练习。课堂练习覆盖了PPT所有题目,但拓展题(如填数游戏)的引导可更细致。后续教学中,可结合PPT“数学游戏”设计更多互动环节,提升应用灵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