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角的概念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1角的概念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 题 6.3.1 角的概念
教材(活动)分析
本节课《角的概念》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角》第一课时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模型。随后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大小的角,归纳出角的定义、组成,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培养学生的从抽象到具体,规律探究能力。并能够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且会用角度制表示出来并能先相互之间进行转化,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对于角的概念就已经有粗浅的知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本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707班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角的度、分、秒及其换算;借助生活中含有角的实例,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通过观察、比较,能主动尝试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经验,体会角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体会数学的学习特点,养成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反思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角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根据不同大小的角,归纳出角的定义、组成,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角,培养学生的从抽象到具体,规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认识度、分、秒并清楚换算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图形的抽象的过程,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新课探究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练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角度的物体?你能不能找出它们的角在哪? (亮出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展示) 问题1:根据以上这些我们对角的形象认识,想一想,这些表示角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角的定义的静态表述: 有公共端点(角的顶点)的两条射线(角的边)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基本元素: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定义的动态描述: 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问题2:如何用角的动态定义来解释平角与周角 平角:当始边 OA与终边OB 成一直线时形成了平角; 周角:当始边 OA与终边OB 重合时形成了周角。 问题3: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想一想,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一个角?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师:角的符号用“∠”来表示,那么用怎样的书写方式表示一个角呢? (展示ppt) 方法1:三个大写字母,记为∠AOB或∠BOA,适用于任何角(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方法2:一个大写字母,记为∠O,适用于某个字母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方法3:数字,记为∠2,适用于任何角 方法4:希腊字母,记为∠β,适用于任何角 思考:这样的角能把∠BOC记作∠O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时,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 例1: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1∠2∠3∠4∠α∠β∠BCE∠BCA∠BCD∠ABC∠BAC∠ABF
思考: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来表示,角的大小用怎样的数量来表示呢? 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 的角,记作1′; 把1分的角60等分, 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 记作1′′ 1周角=360°,1平角=180° ,1直角=90° 1° =60 ′,1 ′ =60 ′′ 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师: 今后,如无特殊说明,本套书所说的角都是指还没有旋转成平角时所成的角,即小于180°的角。 以度、分、秒是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资料介绍:角度制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为什么选择60这个数作为进制的基数呢? 据说是由于60这个是许多常用的数的倍数,(如2、3、4、5、6、10、12、15、20、30)60=12×5,12是一年中的月数,5是一只手的手指数,所以古巴比伦人认为60是一个特别而又重要的数。 溯源:最早明确使用角度制的文字记载于希腊学者托勒密(Ptoemacas,约80-168)的《天文学大成》,托勒密在书中将圆周分为360等份,将1份记为1°,并采用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定义出度、分、秒,这样便形成了角度制。 例2 角度计算 1.∠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48°56′37″。 2.∠β的度数是35度42分24秒,记作35°42′24″。 3.∠γ的度数是14度37分31秒,记作14°37′31″。 例3 角度制的转化 1.一个角是12.31°,可以表示为12°18′36″。 2.一个角是25.72°,可以表示为25°43′12″。 3.一个角是12°32′24″,可以表示为12.54°。 4.一个角是15°48′36″,可以表示为15.81°。 认识弧度制:以弧度为角的度量单位的度量制叫弧度制 π弧度等于180°,1弧度=180/π≈57°17′44″ 认识密位制:在军事上经常以密位制为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6000等分,每一份是1密位的角。 1密位=(360/6000)°=(3/50)°=0.06° 例3 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 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 10°、西北(北偏西 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货轮 B、货轮 C 和海岛 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 B、货轮 C 和海岛 D 方向的射线. 解:以点 O 为顶点,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40°的角,使它的另一边 OB 落在东与北之间,射线 OB 的方向就是北偏东 40°(如下图),即客轮 B 所在的方向,OC、OD分别表示货轮 C 和海岛 D 方向的射线. 练1:用5倍放大镜看10°的角,观察到角的度数为( A ) A.10° B.50° C.2° D.以上都不对 练2: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①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有公共端点) 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③角的两边可以一样长,也可以一长一短(射线无法度量) ④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练3:用度、分、秒表示 (1)1.45°=1°27′ 解:因为0.45°=(0.45×60)′=27′ 所以1.45°=1°27′ 练4:用度表示 (1)28°34′12″=28.57° 解:因为12″=(12÷60)′=0.2′ 34.2′=(34.2÷60)°=0.57° 所以28°34′12″=28.57° 今天的课程你们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并思考。 小组讨论并思考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回顾 学生观看,同时教师介绍 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总结后回答。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角,帮助学生提升抽象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横向迁移能力。 通过新学习的知识来定义曾经了解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由问题3帮助学生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式,从而猜测角的表示方式。 加深学生对于角表示方式的认知。 加深学生对于角表示方式的认知,并体会不同表示方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既用横向迁移对比思考线段长度的表示,又用纵向迁移思考角的单位表示方式。 简单介绍数学史,帮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介绍弧度制及密位制。 帮助学生回忆如何表示方位。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通过问题的形式加强学生关于本节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