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曹冲称象是主题式学习 。通过称重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单位 ,发现生活中的一些“质量 (重量) ”,能根据这些“质量(重量) ”,利用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单位 ,并进行合理估测 ,根据测量 结果进行测算 ,促进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提升 ,渗透质量观念。活动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认识质量单位 。在说一说、认一认等体验活动中 , 明确哪些 物体的质量可以与克、千克和吨建立联系 ,认识生活中的秤 ,正确地读出不同秤中的数据 。二是 称重我很行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身边的物体质量等实际活动 ,能选择合适的标准计量单位 , 明 确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能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物品的质量(重量) ,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 是称重大挑战 ,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 ,能综合考虑物体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称重工具和方 法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本活动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5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说一说、认一认等实践活动 ,加深学生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巩固测量 质量(重量) 的方法。2. 过程与素养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 ,体会量重的实质 ,能选择合适的标准 ,用多 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物品的质量(重量)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质量观念和量感。3. 情感与品格 :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 ,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 系 ,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单元板块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板块一 认识质 量单位 问题一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从数学 的角度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 不直接称大象的重量 船上装大象时 的水位与装石头时的水位一样 ,说明 了什么 士兵称每块石头的质量是为 了什么 活动一:想一想 ,说一说 的活动。 先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 再说说怎么解答。 目标一 :通过思 考和交流 ,初步 理解体会 “等量 代换”蕴含的数 学道 理 感 受 古 代智 慧 与 数 学 的联系。问题二:生活中 ,有称物体质量的体验 吗 你用过或见过哪种秤 秤的特点 是什么 能读出秤上的数据吗 如何 读 千 克 和 克 之 间 的 换 算 关 系 是 什么 活动二:认识克和千克 的活动。 每小 组 选 择 其中 一 种 秤 ,说一说选择的秤的 特 点 。 然 后 称 出 1000 克物品 , 正确读出秤的 。克理。解 1 千 克 = 目标二: 经历称 重的过程, 并认 识秤,会读秤,建 立吨、千克、克的 概念。能够选择 合适的标准, 用 不同的秤描述物 体的质量,体会 测量的本质,培 养学生量感。问题三 :如果铅笔的质量单位是克 ,体 重的单位是千克 ,那么大象、卡车的重 量可以用什么新的质量单位表示 用 什么样的秤来称呢 吨与千克之间的 换算关系是什么 活动三 :认识吨的活动。 每小组阅读材料 , 并交 流大象、卡车的大约质 克。理 解 1 吨 = 目标三 :通过学 生独立思考 , 引 导学 生 建 立 吨 的概念 , 明确质 量单 位 之 间的 换算关系 ,培养 学生的量感。板块二 称重我 很行 问题一:谁来说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 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么 样的 活动一: 准备活动 。 思 考和交流 , 克与千克的 概念。 目标一 : 回顾学 过的质量单位 , 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为后面新知 学习奠定基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6综合与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续表单元板块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板块二 称重我 很行 问题二: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 物品(橙子、鸡蛋和苹果) ,猜一猜它们 谁更重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 猜想 三件物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谁的猜测准确 活动二:比一比的活动。 分别掂一掂、称一称、比 一比橙子、鸡蛋、苹果的 轻重。 目 标 二 : 经 历 掂、称、比 较 的 过程 ,直接感知 三 件 物 品 的重 量 ,理解准确测 量的重要性 ,形 成量感。问题三 :1克的黄豆有几粒 1千克的 西红 柿 有 几 个 1 吨 到 底 有 多重 1袋粮食 100千克 ,1吨有几袋这样的 粮食 几 个 小 朋 友 的 质 量 大 约 是 100千克 几个小朋友的质量大约是 1吨 活动三 :称一称的活动。 四人一组 , 称一称常见 物品 ,看 1 克、1 千克的 感受 ,在数据的推理中 , 结合粮食及小朋友的重 量 , 感 受 100 千 克 和 1吨 ,形成量感。 目标三 :通过称 一称身边的物体 质量实践活动 , 学生能选择合适 的秤 及 计 量 单 位 , 学会用数学 语言描述结果 , 用多种不同的方 式来表示物品的 质量(重量) ,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板块三 称重大 挑战 问题一:曹冲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 重量 等量代换的含义是什么 活动一:准备活动。 学生回顾和描述曹冲称 象的过程 , 巩固等量代 换的方法。 目标一:通过回顾 对等量代换的已 有认知,为新知学 习奠定基础。问题二:估一估 ,手电筒、水杯和花盆 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活动二:估一估的活动。 目标二:掂一掂 , 训练学生对质量 的敏感性 ,促进 量感的形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7续表单元板块 教师主要问题链 学生主要活动 评价目标板块三 称重大 挑战 问题 三 : 如 果 没 有 秤 , 只 给 你 一 些 200克一袋的盐 , 你能想办法 “称 ”一 个手 电 筒、一 个 水 杯、一 盆 花 的 质 量吗 活 动 三 : 等 量 代 换 的活动 。 小组合作 , 用 200克/袋 的 盐 作 为标 准 ,用 比较法和排水法 称出三件物品的质量。 并记录下数据。 目标三 :通过开 放性 问 题 激 发 创造性思维 ,渗 透 “控 制变 量 ” 的科 学 探 究 方 法 ,培养推理意 识 ,提升解决问 题的能力。问题四 :除了 200克一袋的盐 ,你还想 用哪些已知质量的物品做标准 这样 称重 ,你有什么体会 活 动 四 : 应 用 拓 展 的 活动。 体会等量代换的方法的 巧妙 , 激发参与数学学 习的兴趣。 目标四 :拓展学 生对“标准质量 物品 ”的 认 识 , 鼓励迁移应用 , 体会 数 学 工 具 的灵活性 ,提升 推理 意 识 和 应 用意识。板块四 小讲堂 问题 一 : 生 活 中 还 有 哪 些 质 量 单 位 和秤 活动一 : 小调查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去菜场、 咨询家里的老人、查阅 资料 , 了解民间还在应 用 的 杆 秤 , 了 解 斤和 公斤。 目标一 :拓宽视 野 , 了解民间流 传的 秤 和 质 量 单位 ,渗透我国 计量文化 。 激 发学习 数 学的 兴趣。问题二:古代的质量单位和秤与现在 的一样吗 活 动 二 : 查 阅 资 料 的 活动。 利用网络 , 查阅相关资 料 , 了解相关内容。 目标二:跨学科 学习 , 实现数学 与信 息 技 术 的 融合 ,提升综合 素养。问题三:有些成语中也有质量单位 ,这 些质量单位是什么意思呢 活 动 三 : 查 阅 资 料 的 活动。 利用网络 , 查阅相关资 料 , 了解相关内容。 目标三:跨学科 学 习 , 实 现 数 学、语文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 ,提 升综合素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8认识质量单位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 了解身边 物体的质量(重量) ,认识质量单位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在实践活动中 ,认识秤 ,会读秤 ,会描述物体的质量 ,体会测量的本质 ,进一步 建立质量(重量)观念和量感。 3. 感受古代智慧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及数学在 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数学活 动带来的乐趣并愿意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等量代换”思想 ,掌握吨与千克、克的换算。 2. 会选择合适的标准描述物体的质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体重秤、电子秤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借助曹冲称 象 故 事 , 初 步引导学生 理 解 体 会 “等量代换” 的方法 。感 受古代智慧 与数学的联 系 , 激 发 学 习兴趣。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想一想 ,说一说。 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 1. 同 学们一定很熟悉这个故 事 。从数学的角度 ,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的同时 , 引导学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 ,老师 随时提供帮助和补充。 2. 这种不直接称重的方法 ,很 巧妙 。 曹冲很聪明 。你能给 这种称重的方 法 起 个 名字 吗 同学们的理解很准确 , 起的名字很好 。数学上称为 等量代换法。 一、问题导入 活动一:想一想 ,说一说。 预设 1: 生 1:曹冲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的 质量 生 2:我知道 , 以前的秤称不了很重 的物体。 预设 2: 生 1:船上装象时的水位与装石头 时的水位一样 ,说明了什么 生 2: 大象和这堆石头一样重。 预设 3: 生 :1:士兵称每块石头的重量是为 了什么 生 2:把每块石头的质量加起来就 得到大象的重量了。 预设 :生 1:重量相等的方法。 生 2:重量替换的方法。 生 3:等量代换的方法。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与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9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这种方法就在于将 “不能 直接称”的大象转化成了若干 块“可以称”的石头 。把每块石 头的质量累加求和 ,就是这堆 石头的总重量 ,也就是大象的 重量 。数学上 , 这里的重量称 为质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现在 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课题 :认识质量单位) 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 , 并 把生活中的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 重量与质量;石头质量与质量单位 建立联系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实际测量 活 动 中 , 认 识 秤 , 读 出 秤 上 的 数 据 ,建立吨、 千 克、克 的 概 念 , 明 确 用不同的秤 来称物体的 质 量 , 体 会 测 量 的 本 质 , 培 养 学 生量感。 通过学生独 立 思 考 , 引 导学生建立 吨 的 概 念 , 明确质量单 位之间的换 算 关 系 , 培 养 学 生 的 量感。 二、引导合作 活动二:认识克和千克的活动。 1. 聪明的曹冲用船来称象 。生 活中 ,有称物体质量的体验 吗 你用过或见过什么秤 老师出示各种秤图片。 2. 谁来说说 ,使用各种秤时 , 它 们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 , 知 道了克和千克 , 这两个常用 的质量单位。 板书:克 g 千克 kg 今天我为大 家 带 来 这 三种 秤 , 台秤、天平、体重秤。 3. 你会读出秤上表盘的数据 吗 如何读 每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秤 ,仔 细观察 ,组内读出相应的数 据 。说一 说 如 何 读 取 秤 表 盘数据 。 小组交流汇报。 二、探究问题 活动二:认识克和千克的活动。 1. 学习认识秤。 预设 :生 1:我用体重秤称过我自 己的体重。 生 2:我家里有弹簧秤。 生 3:我在科学课上用过天平。 生 4:超市见过台秤、电子秤。 2. 秤的使用特点。 预设 :生 1:天平用来称很轻的东 西 。用克做单位。 生 2: 体重秤可以称比较重的物 体 ,单位是千克。 生 3:弹簧秤、台秤、电子秤可以 称生活中常用到的物体的质量 , 用到的单位有克、千克。 3. 读秤表盘的数据。 预设 :生 1: 我们组是盘秤 , 上面 是托盘 。下面有个刻度盘 。刻度 盘上有数字 。其中 0 和 10重叠 在一起了 。还有一些刻度线和字 母 g。指针指到哪 , 就说明这个 物品有多重。 生 2: 我 们 组 是 体 重 秤 , 站 上 去 后 ,上面的显示屏会有数字和字 母 kg,显示屏显示 30kg,我的体 重是 30千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0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4. 称一称 ,橡皮、铅笔、两袋盐、 两包 糖、同 学 体 重 分 别有 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 ,称物体、读数 据、记录数据 ,完成学习单的 填写。 生 3: 我们组是天平 , 有两个 托 盘、一个刻度盘、指针和一些砝 码 ,砝码上都有字母 g。物品和 砝码两边平衡时 ,砝码的克数就 是物体的重量。 4. 认识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 预设 :生 1: 我们组是天平 , 称的 是 一 块 橡 皮 10 克 , 一 支 铅 笔 20克。 生 2:我们组是体重秤 ,我们分别 站上 去 , 显 示 的 分 别是 35kg、 37kg、36kg,所以我们的体重分 别是 35千克、37千克、36千克 。 生 3:我们组用的台秤 ,称的是两 袋盐 。指针指向 1000克 。还有 一个是 1千克。 生 4:我们组也是用的台秤 ,和他 们的发现一样 ,我们又看到包装 上的数据 ,一袋 500克 ,2袋就是 0克(克。) , 所以知道 活动三 :认识吨的活动。 1. 认识吨。 预设 :生 1: 用体重秤称不出这些 物体的质量 , 所以不应该用千克 来表示。 生 2:不可以了 ,我见过高速路上 的电子地磅秤 ,汽车开上去 ,就知 道它的质量了 。我看到货车大约 10吨重。 生 3: 我知道大象的质量也是用 吨表示 ,动物园里的大象标示牌 上写的是 5吨多。 2. 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1或: 播放小视频验证猜想。物体 质量一块橡皮 10克一支铅笔 20克体重 35千克两袋盐 1千克/1000克两包糖 1千克/1000克有什么发现 :你们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是 什么吗 活动(:认:1克) 出示大象、轿车、集装箱的图片。 1. 铅笔的质量单位是克 ,体重 的单位是千克 ,大象、汽车等 等很重的物体用他们作单位 还可以吗 那可以用什么新 的质量单位来表示 用什么 样的秤来称 动画演示: 汽车开过汽车衡 时数据的变化 。其实在计量 较重的或大宗 物 品 的 质 量 时 ,通常用吨(t)做单位。 2. 一1 克,, 关系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与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猜测得对吗 我们一起来看 一下视频。 动画演示 :1吨水视频。 1 桶 水 10 千 克 , 100 桶 是 1吨 。太重了! (板书 :1吨 =1000千克) 预 设 2: 看 视 频 , 100 个 10 是 1000,所以 1吨 =1000千克。通过多种形 式 的 练 习 , 帮助学生进 一步理解质 量 单 位 , 掌 握质量单位 间 的 换 算 关系。 三、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读出下列物体的质量。 一个芒果重( ) 一个砝码重( ) 2. 变式练习 6000千克= ( )吨 8000克 = ( ) 千克 3. 提升练习 3吨 = ( ) 千克 = ( ) 克 3050 克 = ( ) 千 克 ( ) 克 三、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预设 :一个芒果重(100克) 。 一个砝码重(2千克) 。 2. 变式练习 预设 :6000千克= (6)吨 8000克 = (8) 千克。 3. 提升练习 预设 :3吨 = (3000) 千克 = (3000000) 克 3050克 = (3) 千克(50) 克通过分享收 获将所学内 容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养 成整理的思 维习惯。 四、引导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 , 你有什么收 获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方法和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问题 预设 1: 我借助测量工具学会了测 量物体的质量(重量) 。 预设 2: 我知道了质量单位间的关 系 。1千克=1000克 1吨 =1000千克板书设计 认识质量单位 1千克(kg)=1000克(g) 1 吨(t)= 1000千克(kg)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2称重我很行 。教学目标 1.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身边的物体质量等实践活动 , 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标准计 量单位 ,通过实际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 ,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结果 , 用多种不 同的方式来表示物品的质量(重量) ,培养学生的量感。 2. 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的活动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 增强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称重的乐趣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理解 “准确 测量”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 建立 1克、1千克、1吨的质量概念 ,能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 2. 理解“1吨”的质量概念 ,感受大单位的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梨、西红柿、一包黄豆、天平、电子秤。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通 过 复 习 , 帮助学生回 顾学过的质 量 单 位 , 帮 助学生更有 效地参与到 新知识的探 索过程中。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学习准备的活动。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称 重工具—秤 ,学习了有关质量 的单位。谁来说一下 ,我们学过 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他们之间 的换算关系是怎么样的 今天 我们也来当 ‘小曹冲’,用称量工 具解决生活中的称重问题! (板书:称重我很行) 一、情境导入 活动一:学习准备的活动。 预设 1: 质 量 单 位 有 吨、千 克 和克。 =:100千克 ,通过直接感 知与工具测 量,比较物体 的轻重,理解 准确测量的 重要性。 通过称一称 等 实 践 活 动 , 感 受 标 准计量单位 二、引导合作 活动二:比一比的活动。 1.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 水果(拿起 鸡 蛋、橙 子 和 苹 果) ,猜一猜它们谁更重 2. 看来大家的想法不一致 , 想 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 们的猜想 3. 出示称一称的活动要求 : (1) 猜一猜:四人一组 , 分别 掂一掂橙子、鸡蛋、苹果等物 品 ,猜测轻重并记录。 二、探究问题 活动二:比一比的活动。 预设 :生 1:苹果重。 生 2:橙子重。 生 3:鸡蛋最轻。 预设 :可以称一称。 小组合作完成后 ,全班交流。 预设 1: 我们的猜测是橙子比 鸡蛋重 。通过掂一掂就可以掂 出橙子更重 , 我们验证的结果 是 鸡 蛋 重 50 克 , 橙 子 重 200克 ,橙子比鸡蛋重 150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与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1 千 克 和 1 克 的 重 量 , 并能合理地 选择合适的 标准计量单 位 , 培 养 学 生的量感。 (2)称一称 :用电子秤验证猜 测 ,记录实际质量。 4. 哪个小组上来说一下 , 三件 物品的实际重量是多少 和 你的猜测一样吗 师生小结 :仅靠掂一掂不是 很准确 ,还是需要称重更准 预设 2:我们的猜测不一致 ,有 的猜苹果重 ,有的猜橙子重 , 用 掂一掂也无法确定 , 我们用电 子秤称的结果是苹果 230克 , 橙子 210 克 。 苹 果 比 橙 子 重通过感受活 动 , 进 一 步 学会用数学 语言描述结 果 , 用 多 种 不同的方式 来表示物品 的质 量 ( 重 量) ,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 量感。 确 。下面我们就称一称。 活动三 :称一称的活动。 称一 称 1 克 的 黄 豆 有 几 粒 1千克的西红柿有几个 梨有 几个 称一称活动要求 : (1) 选一选 : 四人为一组 ,选择 你们组需要的称重工具天平或 者电子秤。 (2) 称一称 :利用手中的黄豆、 西红柿、苹果和梨 ,称出 1克或 1千克。 (3) 填一填:将结果记录下来。 所用物品个数1克1千克哪个小组来说说 板书 :1克(g) :5粒黄豆 1千克(kg) : 5 个梨或 6 个西 红柿 20克。 活动三 :称一称的活动。 预设 1: 我们组用的是天平和 黄豆 。需要称的质量是 1 克。 我们将一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 左侧托盘 ,将黄豆一粒一粒地 放入右侧托盘 ,放入第 5 粒时 平衡 , 所以 1 克约为 5 粒黄豆 的重量。 预设 2: 我们组用的是电子秤 和梨 。将 1 个梨放到托盘里 , 放到第 5个的时候指针指向刻 度 1, 所以 1 千克约为 5 个梨 的重量。 预设 3: 我们组用的是电子秤 和西红柿 。将 1个西红柿放到 托盘里 ,放到第 6 个的时候指 针指向刻度 1, 所 以 1 千克约 为 6个西红柿的重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4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活动四 :掂一掂。 1. 感受克和千克。 引导学生体验 1克和 1千克 有多重 。拿 5粒黄豆放左手 掂一掂 ,右手掂一掂 ,然后闭 上眼 睛 双 手 掂 一 掂 , 把 这 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再拎 5个梨左手掂一掂 , 右手掂 一掂 , 然后闭上眼睛双 手掂 一掂 ,把这 1 千克的感觉记 在心里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 同 ,但记住这 1 克和 1 千克 给你的感觉。 (1) 除了 5粒黄豆 ,还有哪些 物品也重 1克呢 (2) 除了这样的 5个梨 ,还有 哪些物品也重 1千克呢 (3) 为什么都是同样的 1 千 克 ,但是物品数量不相同呢 2. 感受 1吨。 (出示教材 P35粮食图) (1)1吨到底有多重呢 1袋 粮食 重 100 千 克 , 几 袋 重 1吨 (2) 引导学生在推理中 ,感受 100千克 ,感受 1吨。 假如 1 个 小 朋 友 的 体 重 是 20千克 。 几个小朋友的质 量大约是 100千克 几个小 朋友的质量大约是 1吨 看 身边的 3 个同学 , 现在能想 象出 100千克了吗 看看全 班同学 ,你能想象出 1吨吗 活动四 :掂一掂。 1. 学生按老师的操作 , 分别掂 一掂 5粒黄豆和 5个梨的重 量 ,说感受。 体验 交 流 感受 时 , 一 般 是 1克很轻 ,1千克有点重。 预设 1:1个小硬币大约 1克 左右 ;一个小蜗牛大约也是 1克左右。 预设 2: 生 1: 一捆面条大约 是 1千克。 生 2: 4 本数学课本大约是 1千克。 生 3: 小一点的梨可能就要 7个才够 1千克。 预设 3: 因为他们的每一个 的质量都是不一样的。 2. 在推理中 ,感受 1吨。 预 设 : 10 个 100 是 1000。 1袋 100 千 克 , 10 袋 就 是 1000千克 ,也就是 1吨。 预设 : 3 个同学的质量约是 100千克 。30个同学的质量 约为 1吨。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通过多种形 式的练习,帮 助学生加深 对质量单位 的理解,并能 正确选择质 量单位。 三、辅导练习 1. 基础练习 连一连。 2. 变式练习 填一填。 ①一头鲸鱼重 50( ) ②一袋盐重 500( ) ③一个西瓜重 4( ) 3. 提升练习 把 4 千克、400克、40千克、 4050克按从轻到重排序。 三、解决问题 1. 基础练习 预设 : 2. 变式练习 预设 : ①一头鲸鱼重 50(吨) ②一袋盐重 500(克) ③一个西瓜重 4(千克) 3. 提升练习 预设 : 400克<4千克<4050克< 40千克通过分享收 获将所学内 容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养 成整体的思 维习惯。 四、引导反思 今天的学 习 ,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方法和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问题 预设 1:我知道了 1 克(g) 约为 5 粒黄豆的重量 ; 1 千克(kg) 约 是 6 个 西 红 柿 的 重 量 ; 1吨(t) 是 10 袋 大 米 ( 每 袋 100千克) 的重量。 预设 2:在单位选择时:轻的物 体质量单位用克 ;较重的物体 质量单位用千克;特别重的物 体质量单位用吨。板书设计 称重我很行 1克(g) :5粒黄豆(轻—小物品) 1千克(kg) :6个西红柿(较重— 常见物品) 1吨(t) :10袋大米(每袋 100千克)(特别重—大型物体) 单位选择 :轻—克 较重—千克 特别重—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6配爱到称重大挑战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估算和实际称重深度理解质量的概念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 法 ,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估算物品的质量 ,掌握等量代换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估算能力、推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类比推理在 生活中的应用。 3. 感受古代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增强 合作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等量代换的测量方法 ,通过比较估测其他物体的质量。 2. 设计合理的替换方法解决无秤情况下的称重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盐、手电筒、水杯、花盆 ,空盆(一大一小) 和水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通过故事唤 醒学生对等 量代换的 已 有 认 知 , 激 发 探 究 兴 趣 , 引 导 学 生思考如何 在没有秤的 情况下解决 称 重 问 题 , 明 确 本 课 任务。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学习准备活动。 1. 曹冲用什么方法称出了大象 的重量 学生回顾称大象的过程 ,进 一步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 2. 等量代换的含义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 得到物体的重量 。 (板书课 题 :称重大挑战) 一、情境导入 活动一:学习准备活动。 预设 1: 大 象 站 在 船 上 , 船 下 沉 ,在船与水面接触的地方画 上标记 , 大象下船 , 将石头放 入 ,等到水面接触标记 ,说明此 时石头的重量与大象一样重 , 再把每块石头的质量加起来就 得到大象的质量了。 预设 2: 石头的总质量= 大象 的质量通过直观感 知培养 “量 感”,训练学 生对质量的 敏感性,为后 二、引导合作 活动二:估一估的活动。 估一估 ,手电筒、水杯和花盆的 质量。 活动要求 : 二、探究问题 活动一 :估一估的活动。 预设 :生 1:手电筒比 1 克重很 多 , 比 1千克轻许多 ,我猜它有 300多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与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7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续实验提供 对比依据。 以小组为单位 ,认真观察手电 筒、水杯和花盆 。 用 自 己的方 式估一估它们的质量 , 并记录 下来。 (因为学生有 1 克和 1 千克的 生 2:花盆比 1 千克重很多 ,我 猜它有 2千克。 生 3:杯子比手电筒重 ,我觉得 大约重 500克。通过开放性 问题激发创 造 性 思 维 , 渗透 “控 制 变量 ”的 科 学 探 究 方 法 , 培 养 推 理 意识 , 提 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感知 , 引导学生用手掂量)活动三:等量代换的活动。 活动三:等量代换的活动。如果没有秤 , 只给你一些 200 预设 :生 1:采用 “曹冲称象”的克一袋的盐 ,你能想办法 “称 ” 原理 ,通过水中盆下降的高度一个手电筒、一个水杯、一盆花 和盐的袋数来确定三件物品的的质量吗 质量。(1) 思考一下 ,说说你的想法。 生 2:手电筒和水杯:一手拿物大家的想法可真多 , 有了想法 品 ,一手拿盐袋 ,通过增减盐袋就要 去实 践 验 证 , 然 后全 班 数量找平衡 。花盆放入水盆中交流。 标记水位 ,取出花盆后放盐袋说得真好 。其实“曹冲称象”原 至水位相同。理在数学中称为“排水法”。 生 3: 第 二组方法更好 。轻的在称重时 ,要合理地选择方法 , 物品可以用两边比较平衡的方称物品的质量。 法来称 。花盆和盐的质量差距 比较大 , 用 “曹冲称象 ”的原理 来称。(2)现在通过三人合作的方式 , 预设 : 生 1: 一手拿手电筒 , 一一个同学说 , 另外两个同学操 手 拿 盐 袋 , 先 放 一 袋 , 再 放作 ,我们一起来 “称 ”这些物品 一袋。的质量 ,并记录下来。 生 2: 一 手 拿 水 杯 , 一 手 拿 盐手电筒:(约 2袋盐 400克) 袋 ,先放一袋 ,再放一袋。水杯:(约 3袋盐 600克)花盆 : (约 10袋盐 2000克 = 2千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8续表二次备课拓展学生对” 标准质量物 品”的认识, 鼓励迁移应 用,体会数学 工 具 的 灵 活性。 物品估测 (克)使用 盐数 (袋)计算质 量(克)手电筒3002400水杯5003600花盆2000102000(3)我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曹冲 用石头而不用盐 如果用石头 称花盆 ,会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无论用哪种方法 ,都要 找到质量合理的标准物。 (板书:关键:找到质量合适的 标准物) (4)拓展延伸 除了 200克一袋的盐 , 你还想 用 哪 些 已 知 质量 的 物 品 做 标准 生 3:把花盆放到小空盆里 ,再 将这个小盆放入大盆中 ,之后 向大盆注水 ,记录小盆水位线。 把花盆拿出来 ,往小盆里放 一 袋盐 ,记录水位变化;通过水位 变化和盐的质量 ,估算花盆的 质量。 预设 :用盐称大象要放好多盐 ; 用石头称花盆 ,石头不易分割 , 不好测量。 预设 :500克的矿泉水、1 千克 的书籍都可以做标准。通过分享收 获将所学内 容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养 成整体的思 维习惯。 四、引导反思 今天的学习 , 你有什么收 获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方法和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问题 预设 : 用 已知质量的物品替换 未知 物 品 , 通 过 数 量 计 算 总 质量。板书设计 称重大挑战 标准 :200克一袋的盐 方法 :直接比较法和“曹冲称象”原理(排水法) 关键 :找到质量相等的标准物。 物品估测(克)使用盐数(袋)计算质量(克)手电筒3002400水杯5003600花盆2000102000小讲堂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小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 , 开展跨学科学 习 ,提升综合素养。 2.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对传统计量文化的兴趣。教学 重难点 1. 激发对传统计量文化的兴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古代质量单位与现代质量单位对比 ,成语中质量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积极调动学 生提出自 己 感兴趣的计 量 问 题 , 提 升 提 出 问 题、解 决 问 题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关 于 计量 的 知 识 有 什 么 问 题吗 根据这些问题 , 同学们可以做 小调查、查阅资料的活动 。利 用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家里的 网络 ,查阅相关资料 , 了解相关 内容 ,然后在我们小讲堂上分 享学习成果。 一、情境导入 预设 1: 生活中还有哪些质量单 位和秤 预设 2: 古代的质量单位和秤与 现在一样吗 预设 3: 有些成语中也有质量单 位 ,这些质量单位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生活实 例和实物图 片,直观理解 单位差异。 二、引导合作 (一)探索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1. 生活中还有哪些质量单位 和秤 2. 古代的质量单位和秤与现在 一样吗 二、探究问题 预设 :生活中还有两、斤、公斤这 些常用的质量单位 ,和它对应的 秤有杆秤。 公斤、斤、两是我国祖先传承下来的 质量单位;而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 单位。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1公斤=2斤 1公斤=1千克 古代秤有戥子 ,属计量用具 ,清代 流行 ,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 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 , 以克为 计量单位。 现代秤有我们常见的电子秤、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0续表目标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通过成语渗 透文化,理解 古代单位在 语言中的遗 留,增强跨学 科联系。 3. 成语中的质量单位。 这些成语不仅 是 语 言 的 精 华 ,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古人的 智慧和生活哲学。 秤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 现代化的社会 ,手动称量逐渐被 电子秤所替代 ,AI视觉秤也开始 使用 ,只要将商品放在秤上 ,它就 会自动识别 出商品的种类和重 量 ,显示需要支付的金额。 古代的一斤和现在的 500克还是 不一样 , 因为古代 1 斤不全是等 于 10两 , 1 斤 ≈ 16两 , 这也是成 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预设 3: 成语中出现较多的质量 单位“钧”。 千钧一发 :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如 同一根头发悬挂千钧重物随时可 能断裂。 000斤 =15吨通过说一说 分享收获将 所学内容进 行总结,帮助 学生养成整 体 的 思 维 习惯。 四、引导反思 今天的学 习 , 你 有 什 么 收 获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方法和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问题 预设 :知道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 位公斤、斤、两 , 以及他们与克、千 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设计8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