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14.1 健康及其条件-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14.1 健康及其条件-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认同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生殖等多方面的良好状态,构建对生命健康的整体认知,理解各方面因素对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 2.明晰健康生活习惯与人体生理机能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等对维持机体稳态、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1.运用归纳与演绎思维,通过对生活中各类健康现象和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健康生活的共性特点和规律,并能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演绎推理出相应的健康行为方式。 2.学会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健康相关问题,如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层面进行剖析,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探究实践: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信息收集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合作探究能力,学会与他人协同解决健康相关问题,如共同探讨如何在校园创建健康环境。 2.通过“药品标签信息交流”“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与分析”等实践操作,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态度责任:1.树立坚定的健康意识,自觉抵制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对自身健康负责,形成积极维护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 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深刻认识到个人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为创建健康环境贡献力量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学习重点 1.通过讲解与讨论,让学生掌握健康的定义及健康生活习惯的具体内容。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3.通过展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健康的危害。
学习难点 1.通过多种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的全面性,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 2.通过活动与引导,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健康的定义、生活习惯案例、药品标签图片、吸烟酗酒吸毒危害的相关视频资料等;准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与分析”活动所需的透明胶带、培养皿、放大镜等材料器具。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2-3种药品的标签;预习课本中关于健康及其条件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然后展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健康及其条件。
新课讲授(35分钟)
健康的定义(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强调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还把道德修养、生殖质量纳入健康范畴。结合生活实例,如一个人虽然身体没有疾病,但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这也不能称为健康,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的全面性。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0分钟)
生活有规律:教师讲解合理安排生活节奏的重要性,列举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例子。强调青少年每天应有8-9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及休息的多种形式,如睡眠、闭目养神、散步、参加文体活动等。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如何调整才能做到生活有规律。
合理膳食:提问学生平时的饮食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单一食物能否满足人体所需营养。然后讲解合理膳食的注意事项,如食品应包含多种营养成分和足够能量、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等。展示一些合理膳食的食谱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合理膳食的搭配。
合理用药(10分钟)
教师介绍药物的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两者的区别,非处方药用OTC表示。
组织“药品标签信息交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药品标签,按照内服、外用,或中药、西药,或剂型等进行分类。填写药品标签信息表格,统计标准项目不齐全药品的件数和百分比。围绕讨论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如收集的药品如何分类、标明副作用的药品占比及看法、超过有效期药品的处理方法等。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阅读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讲解“慎用”“忌用”“禁用”的含义以及合理用药的原则,如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等,特别提醒要慎用抗生素。
拒绝吸烟、酗酒、吸毒(10分钟)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教师介绍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和方法步骤,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要求记录不同体积分数酒精中水蚤的心率,绘制曲线图,并进行讨论,分析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推测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师播放吸烟、吸毒危害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对呼吸系统等的损害,以及毒品对人体各大系统的危害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强调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远离吸烟、酗酒、吸毒,同时劝导身边的人远离这些不良行为。
创建健康的环境(5分钟)
教师讲解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居室环境为例,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等对居室环境的影响。介绍保持居室环境健康的方法,如经常开窗通风、禁止室内吸烟、湿式扫地、适当养花草等。引出“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与分析”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下节课分享结果。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健康的定义、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拒绝不良行为以及创建健康环境等方面。
强调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健康的环境。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
2.完成学案中的【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健康及其条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习兴趣较高。但在讲解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案例不够丰富,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收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同时,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要更好地把控时间,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