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15.1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15.1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理解人体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明确生殖系统各部分如何协同完成生殖与发育过程。 2.认识新生命从受精卵形成到个体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建立生命的系统观和发展观。 3.认识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理解其在生命进程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 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或模式图,运用比较与分类的科学思维方法,区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差异与功能异同。 2.结合图表和资料,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式,总结青春期发育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或模式图,提升观察实践能力,获取直观的生物学知识。 2.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与信息交流能力。 结合资料分析,尝试对青春期发育特点等问题进行探究,锻炼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1.体会新生命孕育的不易,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培养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2.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健康的性观念,以负责任的态度与异性友好、健康交往。 3.了解避孕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对自身和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1.通过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的讲解与剖析,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系统阐述受精卵的形成、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全过程,让学生理解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3.通过案例分析与知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特别是性发育和性成熟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1.通过动态演示与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生殖细胞的产生和输送过程。 2.通过动画展示与深入分析,让学生明晰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以及胎盘和脐带的作用。 3.通过情境模拟与互动讨论,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与异性的交往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具: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模型、模式图;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过程的图片或视频;青春期身高、身体、大脑、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特征的图表。
学具: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收集关于青春期健康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如何从一个小婴儿长成现在的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的生殖和发育。
新课讲授(35分钟)
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人的生殖系统”活动。让学生观察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模型或模式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
教师提问:“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哪些器官产生或输送生殖细胞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男性生殖系统中,睾丸产生精子,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产生卵细胞,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同时也是受精的场所。
详细介绍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睾丸还能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等。
新生命的孕育(10分钟)
讲解成熟卵细胞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描述受精卵在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形成胚胎,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继续发育,到第二个月末初具人形成为胎儿的过程。
介绍妊娠的概念,以及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取营养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播放胎儿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胚胎发育。
人出生后的发育(7分钟)
说明人出生后的发育是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的阶段,介绍婴儿出生后的一些变化,如开始独立呼吸、脐带脱落等。
展示“人出生后的发育分期及其主要特征”表,简要介绍各分期的年龄和主要特征,重点强调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8分钟)
结合图表,引导学生分析青春期身高和体重突增的特点,说明这是下肢骨增长、骨骼、肌肉、内脏等迅速生长发育的结果,强调青春期应注意补充营养、规律生活和参加文体活动。
讲解脑和内脏功能在青春期的完善,如脑的调节功能加强,心肌增厚,呼吸功能加强等,指出青春期是学习知识的好时机。
详细介绍性发育和性成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男性产生精子和出现遗精,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出现月经;区分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说明第二性征的表现。
组织学生交流青春期除上述内容外的其他变化,如心理上对异性的好奇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变化,与异性有礼有节地交往。
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新生命的孕育、人出生后的发育以及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拓展延伸(2分钟)
介绍“试管婴儿”技术,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在生殖领域的发展。
简要提及避孕的方法和意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思考与练习,以及分层作业。
2.绘制一幅“人类生殖和发育流程图”,标注关键阶段的时间节点与生理变化。
3.查阅资料,撰写一篇300字短文,说明孕期母亲身体的生理变化及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体现科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青春期健康指南”手抄报,包含营养、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5.结合所学,讨论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的科学原理及其引发的伦理争议,形成500字的观点报告。
【教学反思】
本次《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模型演示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有效突破了生殖系统结构这一抽象知识难点,90%的学生能准确复述主要器官功能,但在受精与胚胎发育过程动态展示环节,仍有部分学生对时间节点存在混淆,反映出动画演示节奏需进一步优化。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的“生命诞生”角色扮演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不过少数学生因害羞未能充分投入,后续可通过小组合作任务降低个体展示压力。此外,在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回避态度,说明此类敏感话题的教学需更注重语言引导的含蓄性与开放性,后续可尝试引入匿名问题箱收集疑问,增强学生表达安全感。教学评价发现,约15%的学生对生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理解不足,后续计划增加跨系统整合案例,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