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1.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2.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说出造成成像不佳等情况的原因并主动解决问题。
4.能以显微镜在生命科学发展上的作用为例,简述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光学显微镜,玻片标本,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种类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展史。
【学生活动】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教师出示的各种显微镜的图片,说出显微镜的发展史。
【过渡】显微镜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显微镜的相关内容吧!
新知探究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教师活动】展示单、双目显微镜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尝试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以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活动】观察单、双目显微镜,尝试说出显微镜的结构。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结构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吗?
【教师活动】展示单目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分解图片,并提出问题:单目显微镜的结构中哪些具有放大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答:目镜和物镜。
【教师活动】展示目镜和物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区分目镜和物镜。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显微镜的结构中哪些具有调节光线强弱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遮光器和反光镜。
【教师活动】讲解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原理。继续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显微镜其他结构的功能。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活动】对照显微镜,两人一组,边指认结构边说出其功能,并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呢?
二、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让学生对如何规范地使用单目显微镜有整体的认识,并总结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内容,总结出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对光调光
【教师活动】展示对光调光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思考。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强调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最后提出问题: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光源→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二)调焦观察
【教师活动】展示调焦观察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思考原因,并进行调焦观察。
【教师活动】巡视,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补充强调:
1.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要爱护显微镜。
2.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一侧看着物镜。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该如何操作?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尝试进行换用高倍镜的操作,并注意操作事项。
三、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教师活动】继续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双目显微镜操作提示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总结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内容,总结出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对光调光
【教师活动】展示双目显微镜对光调光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掌握操作要领,动手操作。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强调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最后提出问题:双目显微镜的操作过程和单目显微镜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作出评价,并强调:要适当调节两个目镜间的距离以适应自己的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二)调焦观察
【教师活动】展示双目显微镜调焦观察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思考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动手操作。
【教师活动】巡视,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补充强调:
1.载物台上升时,要从侧面注视。
2.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
【教师活动】强调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讲解操作事项,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尝试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
四、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教师活动】总结单、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随后展示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图片,说明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
【学生活动】倾听讲解,对照实物和图片,对单、双目显微镜及数码液晶显微镜进行对比观察。
【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与单、双目显微镜相比,数码液晶显微镜有什么优势?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显微镜的成像
【过渡】通过操作显微镜,我们在目镜内看到了放大的物像。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让学生计算出不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 5× 10×
2 16× 40×
【学生活动】计算出不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教师活动】展示低倍镜、高倍镜下的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得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但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多,视野范围就越大,视野就越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视野就越暗。
【过渡】我们在目镜内看到的被放大的物像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再次提出问题:如果所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该怎样将它移到视野中央?提示学生可以尝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尝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提出的错误的地方并改正,继续观察,多次尝试,得出结论:物像偏哪个方向,就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六、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如果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方法判断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讲解,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七、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利用单目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甲、乙两个视野,如何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对单目显微镜的学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转动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以及操作方法。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观察离不开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