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一章 认识细胞第一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苏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2.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3.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和药品;4.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重点重、难点思考: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小物体是在10-50微米之间,那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探索微观世界呢?电子显微镜下的牵牛花花粉粒光学显微下人口腔上皮细胞课堂导入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将磨制出的小透镜镶在架子上并安装了一块带孔的铜板,将小透镜对准微小物体时,光线从小孔射入,他能从小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被放大了的物像。这就是一种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使用实验器具研究生物学的进程。早期的单片式显微镜科学背景一、认识光学显微镜双筒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单筒式光学显微镜探究新知观察课本P4页图1-2,阅读课本P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认识并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2、思考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自主学习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压片夹载物台镜柱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探究新知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压片夹载物台镜柱分为三个部分:支持部分光学部分调节部分探究新知镜筒通光孔镜座镜臂压片夹载物台镜柱连接目镜和物镜提握镜身支持镜身稳定镜身放置玻片标本使光线通过固定玻片标本(1)支持部分探究新知目镜物镜反光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物像(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 ;外界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的强弱凹面镜平面镜凹面镜(能聚光)(2)光学部分转换器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升降镜筒的范围大——看清物像升降镜筒的范围小——使物像更清晰逆时针旋转镜筒上升(3)调节部分转换器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安放和转换物镜转换物镜时不能用手直接掰物镜!(3)调节部分转换器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反光镜调节进入通光孔的光线量外界光线强时用 ;外界光线弱时用 。小光圈大光圈(3)调节部分阅读课本P5-6页,小组为单位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几大步?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有什么要求?3.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与实际相比在方向上有何不同?合作探究二、使用光学显微镜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目标: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器材:显微镜,剪刀,载玻片,盖玻片,报纸,擦镜纸,清水等。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整理收镜制作、安装装片探究新知1.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禁止用一手搬动),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偏左上方,离桌边缘7-10cm左右。1.取镜安放安放:1.选择目镜: 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 5×)。2. 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 ,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2.对光调光载物台的背面光圈(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 镜人 眼反光镜反光镜对光原理: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视野。2.对光调光3.制作、安装装片①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②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3.制作、安装装片用生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 一般需要对生物材料进行切片、涂片等处理,以便让更多的光线透过生物材料。当生物材料为无色或浅色时,一般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处理。思考: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为什么要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4.调焦观察①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②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5.整理收镜(“外八、垂直、降最低”)①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②用纱布擦净镜体,用擦镜纸擦净目镜和物镜;③再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呈“外八字”,并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操作视频1、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实际物像有何不同?2、在显微镜下,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移动玻片标本?3、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4、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分析讨论1、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实际物像有何不同?目镜内的物像压片夹通光孔载物台e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将装片上的图像旋转180°,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相同的。e2、在显微镜下,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移动玻片标本?压片夹通光孔载物台e目镜内的物像e物像往哪偏玻片往哪移:同向法3、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eeee放大40倍放大100倍镜头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 数目 视野亮度 物像与玻片距离 视野范围高倍镜低倍镜少近小高倍镜低倍镜大暗多远大小亮3、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4、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转动目镜污点移动污点不动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在玻片上污点不动在物镜上光圈(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人眼反光镜三、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探究新知1.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2.解剖器具镊子刀片解剖盘剪刀3.计量器具量筒托盘天平4.加热器具酒精灯陶土网三脚架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四、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1.认识实验室安全标识探究新知2.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过程中,必须先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①注意安全使用锋利、尖锐的器具;②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用酒精灯灯罩熄灭火焰;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确保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探究新知④对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手套或木夹等拿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⑤所有的药品都应该远离火焰,禁止随意混合或加热实验试剂;⑥禁止加热密闭的容器或外部尚未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⑦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彻底清洗实验器具;⑧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倒人专门的废液缸,而不能随意倒人水池;⑨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关闭实验室的水、电设备和门窗。2.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探究新知3.发生事故正确处理①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该及时用清水冲洗,情形严重的应该及时送医;②发生火情等事故时,应该及时处理并报告老师,情况危急时还应该报警。探究新知本课小结1.认识光学显微镜3.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2.使用光学显微镜取镜安放→对光调光→制作、安放装片→调整观察→收镜整理123456781011129目镜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镜柱镜座镜筒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4.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以致用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线暗时需用④的平面镜对光B.使用③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转动⑤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④C学以致用2.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丙B.乙和丙C.甲和丁D.乙和丁C学以致用3.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C感谢聆听!/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1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苏教版(2024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细胞》第一节的内容。光学显微镜作为探索微观生物世界的核心工具,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是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技能,其使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打开细胞、微生物等微观领域研究大门的钥匙;常用实验器材的认识则为后续多样化生物实验操作提供支撑,无论是临时装片制作,还是生命现象的探究,都离不开各类实验器材的正确运用;而实验室安全规则是保障实验顺利开展、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准则。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初中生物实验的基础框架,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和知识学习筑牢根基,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实验思维与操作能力体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在教材体系中,本节内容也为后续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探究单细胞生物及微生物形态、生命活动等实验奠定了基础,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微观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说出光学显微镜各构造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2、通过尝试操作显微镜,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熟练掌握常用生物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及操作要点; 4、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在小组实验合作中 学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对光学显微镜、常用实验器具及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学习,系统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工具和规范; 科学思维:通过练习操作显微镜,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积极参与实验器具的使用练习和小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社会责任:形成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和遵守安全规则的初步意识,培养严谨、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成像问题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展示显微下人口腔上皮细胞及牵牛花花粉粒,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的微观世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最小物体是在10-50微米之间,那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探索微观世界呢?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回答相应问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光学显微镜 【科学背景】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将磨制出的小透镜镶在架子上并安装了一块带孔的铜板,将小透镜对准微小物体时,光线从小孔射入,他能从小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被放大了的物像。这就是一种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使用实验器具研究生物学的进程。 【活动一:自主学习】 观察课本P4页图1-2,阅读课本P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并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思考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结合实物及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说出单筒式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名称:1是目镜,2是粗准焦螺旋,3是细准焦螺旋,4是镜臂,5是镜柱,6是镜筒,7是转换器,8是物镜,9是压片夹,10是通光孔,11是载物台,12是遮光器,13是反光镜,14是镜座。 过渡:同学们识别显微镜的各个结构非常精确,这些结构中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支持部分、光学部分和调节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各个结构的具体功能吧。 1、支持部分 ①镜筒镜臂:连接作用;②载物台:放玻片;③压片夹:固定玻片;④通光孔:光线通;⑤镜座镜柱:支持稳定显微镜。 2、光学部分 ①反光镜:反射光线 包括平面镜(反射光线少)和凹面镜(反射光线多) ②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 目镜:有帽子,无螺纹,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无帽子,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3、调节部分 ①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大 ②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小 ③转换器:调换物镜; ④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了解显微镜的发展背景认同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能够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目镜和物镜的区别,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差异等。【习题巩固】 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光线暗时需用④的平面镜对光 B.使用③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转动⑤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④ 2.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C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思考巩固练习上的问题,加深对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功能的认识。二、使用光学显微镜 过渡:光学显微镜是精密的生物学实验器具,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活动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P5-6页,小组为单位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几大步? 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有什么要求? 3.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与实际相比在方向上有 何不同? 【师生总结】 1.取镜安放 ①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②将显微镜放置在试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③安放目镜(先选择放大倍数低的目镜) ④安放物镜(老师提前安装) 2.对光调光(三转一标准) 一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转动反光镜,同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内 一标准: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制作、安放装片 ①制作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②安放玻片:正面朝上,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4.调焦观察 ①下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②上升镜筒:缓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目镜,寻找物像 ③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整理收镜(“外八、垂直、降最低”) ①取:上升镜筒,取下玻片 ②擦:用纱布擦拭镜身,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③转: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小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其竖立 ④镜筒下降至最低 ⑤取下目镜放回盒中,盖上镜盖,放回镜箱 ⑥整理桌面物品 教师播放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再次巩固课堂随学,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 【活动三:分析讨论显微镜成像的相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实际物像有何不同? 分析: 从目镜中看到显微镜下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技巧:呈180°旋转) 2.在显微镜下,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移动玻片标本? 分析: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同向原则(偏哪儿,往哪儿移) 3、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观察的视野越暗。 4、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 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出显微镜操作的大概步骤。 分步骤理解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其原理,能够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和目的。 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得出显微镜的成像为倒像,并学以致用。 认识显微镜玻片标本的移动问题,理解偏哪移哪的原理。 通过图片分析转高倍镜后的实验变化,能够理解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其视野变化。 推断显微镜的污点问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判断污点的位置并及时处理。【习题巩固】 3.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通过习题巩固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三、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过渡:实验中,除了显微镜我们还经常使用其他的实验器具认识这些 器具并了解它们的特定用途,是我们顺利完成各项实验的前提。 【活动四: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展示课本图片(图 1-9),分发一些实验器具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触摸,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提出问题:放大镜的功能是负责什么呢?解剖的器具有哪些?实验室中常用的计量、加热器具有哪些?哪些是实验中常用的通用器具? 【教师总结】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刀,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托盘天平(含砝码)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陶土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详细了解不同实验器具的用途、特点和操作规范,熟悉各类器材的适用场景,学会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材,为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奠定基础,增强对生物实验的整体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四、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过渡:开展生物实验,除了需要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时应该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否则有可能发生危险。那我们进入实验室需要遵守哪些实验规则呢?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9页,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 【教师总结】 认识实验室安全标识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过程中,必须先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①注意安全使用锋利、尖锐的器具;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用酒精灯灯罩熄灭火焰; 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确保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 ④对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手套或木夹等拿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⑤所有的药品都应该远离火焰,禁止随意混合或加热实验试剂; ⑥禁止加热密闭的容器或外部尚未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⑦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彻底清洗实验器具; ⑧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倒人专门的废液缸,而不能随意倒人水池; ⑨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关闭实验室的水、电设备和门窗。 过渡:如果发生事故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如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该怎么处理?遇到火灾该如何应对? 发生事故正确处理 ①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该及时用清水冲洗,情形严重的应该及时送医; ②发生火情等事故时,应该及时处理并报告老师,情况危急时还应该报警。 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安全、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认识光学显微镜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 取镜安放→对光调光→制作、安放装片→调焦观察→整理收镜 三、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通用器具 四、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B.外界光线强时,可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C.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聚焦 D.物像偏向右上方,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2.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对光时,转动⑤使③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④和⑦ C.大幅度升降镜筒时,应调节① D.上升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为核心,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因手眼协调不足,难以精准调节焦距,导致视野模糊,少数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这反映出教学中对操作细节的指导仍需加强,后续可通过慢动作视频拆解、模拟操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动作。在认识其他常用的实验器材的教学中,只是简单让学生认识了一些器具的名称及作用,还没有实际使用,未来教学需强化器材使用场景的情境化演示,结合具体实验任务加深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教学虽结合了警示案例与安全视频,但学生的安全意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总体而言,本次教学在激发学生实践兴趣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细节指导、知识内化与安全意识培养方面仍需改进。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以项目式学习整合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又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安全责任意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