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清晰描述细菌的菌落特点,能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准确区分细菌和真菌;精准概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与增殖方式。 2.概述真菌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确其细胞内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特点;举例说明真菌的主要类型,区分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蘑菇)。 3. 阐述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较真菌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归纳二者的主要异同点。 4.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概念、主要类型;真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显微镜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归纳真菌与细菌的本质区别,尤其是细胞核的有无对生物分类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 展示秋天森林铺满落叶的图片,提问:每到秋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但为什么落叶层不会越积越厚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本节课关于微生物的学习。新课讲解 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1. 呈现微生物的科学概念:“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称为微生物。”强调“个体微小”(需显微镜观察)和“结构简单”(单细胞、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两个关键特征。 2. 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菌、酵母菌、病毒图片,说明大多数微生物需放大几百到上千倍才能观察,少数(如大型真菌)可用肉眼看到。 3.组织学生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微生物?”结合课件中关于土壤、冰山、火山、生物体的视频,归纳微生物“广泛分布,几乎无处不在”的特点。 4.讲解“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实验原理:“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使其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演示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课件中的流程图: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强调高温灭菌的目的(杀死原有微生物)和冷却的原因(防止杀死接种微生物)。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一)细菌 1.形态分类: 展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大肠杆菌(杆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的显微图片,说明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强调“虽然有些细菌聚集成团,但每个细胞都能独立生活”,纠正学生对“群体生活”的误解。举例生活中的细菌形态:“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杆菌)、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螺旋菌)”,联系实际加深印象。 2. 结构特征: 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课件中的结构图: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荚膜、鞭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有什么异同?”重点讲解“无成形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说明原核生物的概念,对比植物细胞的真核结构。用生活实例解释结构功能:“荚膜像一层保护膜,帮助细菌抵抗恶劣环境;鞭毛如同小船的桨,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 3.生殖方式: 展示细菌分裂生殖的动画过程,讲解分裂步骤:“DNA复制→细胞中部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呈现“分裂次数与细菌个数”的表格(课件中的表格:1次分裂→2个,2次→4个,n次→2 个),引导学生计算“1个细菌经过3小时(假设20分钟分裂一次)后的数量”,体会繁殖速度之快。介绍芽孢的形成:“当环境恶劣时,细菌形成芽孢(休眠体),细胞壁增厚、含水量少,能抵抗高温、干旱。”播放芽孢萌发的视频,说明其非生殖细胞,而是生存策略。 (二)真菌 1. 【资料呈现】展示真菌种类数据:“目前发现的真菌已超过7万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及动植物体内。”同时展示不同环境中真菌的图片(如土壤中的真菌、海洋中的真菌、人体皮肤上的真菌)。 2. 【引导分类】提问:“如此多样的真菌,我们可以根据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展示酵母菌、青霉、蘑菇的显微图片和宏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数量差异。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回答,归纳真菌的分类:“根据细胞构成,真菌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蘑菇等大型真菌)。”板书分类框架。 3.展示酵母菌实验视频,提问:“根据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有何不同?你观察到的‘小突起’可能是什么结构?” 4.讲解酵母菌的生殖与应用 【图片讲解】展示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过程图片,解释:“在温度适宜、营养充足时,酵母菌母体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 【问题探究】提出讨论题:“①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生物学意义?②环境恶劣时,酵母菌可能采取什么策略生存?”组织小组讨论,巡视倾听学生观点。 【生活联系】播放面包制作和酿酒的视频片段,讲解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有氧时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用于发面),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用于酿酒)。”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利用酵母菌发酵的食品?” (三)病毒 1.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 (1)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集(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的球形、烟草花叶病毒的杆形、大肠杆菌噬菌体的蝌蚪形),提问:“这些病毒的形态有何共同特征?为什么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2)呈现数据对比:普通细菌直径约1微米,流感病毒直径约80纳米,引导学生计算两者大小差异(1微米=1000纳米),体会病毒的“超微”特性。 (3)播放动画《纳米尺度下的病毒世界》,直观展示病毒与细胞、细菌的大小比例关系。 2.病毒的结构与营养方式 (1)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型(新冠病毒、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发放结构分解图卡片,组织学生分组拼图,要求标注“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2)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何仍被视为生物?”引导学生从“增殖能力”角度分析生命特征。 (3)呈现实验证据:将病毒提纯为结晶体后,若遇到活细胞仍能恢复侵染活性,说明其生命活动对宿主的依赖性。 3. 病毒的类型与增殖 (1)展示三组病毒侵染案例:HIV攻击人体免疫细胞、烟草花叶病毒使叶片出现病斑、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引导学生根据宿主类型分类。 (2)播放噬菌体增殖的动态图解,分阶段讲解“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过程,强调遗传信息的主导作用。 (3)设计情境题:“如果将病毒的遗传物质注入不同宿主细胞,会发生什么?”引发对病毒特异性的思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1. 概念: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 主要类型:细菌、真菌、病毒 3. 分布特点: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一)细菌 1.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 3.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二)真菌 1.种类:超过7万种,分布广泛 2.分类: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霉菌、蘑菇(大型真菌) (三)病毒 1.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电子显微镜观察) 2. 结构:蛋白质外壳 + 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3. 类型:动物病毒(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 4. 增殖:吸附→注入→复制→组装→释放(依赖活细胞)教学反思1课 题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不同生态作用。 2.通过根瘤菌固氮等案例,体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3.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体会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积极探索生物科学奥秘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不同生态作用(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共生关系)。 【教学难点】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生态角色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有关微生物与食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新课讲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1. 分解者——物质循环的清道夫 (1)描述落叶堆中霉菌滋生的情形,提问:“枯叶为何能逐渐消失?”引导联想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播放实验视频:枯草杆菌分解淀粉的过程,用碘液检测淀粉消失,说明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组织“生态链缺失”讨论:“如果没有腐生微生物,自然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消费者——寄生与致病 (1)展示足癣(灰指甲)、棉花枯萎病的病理图片,说明寄生微生物与宿主的利益冲突。 (2)播放脑膜炎球菌侵染人体的动画,解析“细菌外毒素破坏细胞膜”的致病机制。 (3)呈现数据:全球每年因植物病毒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超200亿美元,引发对寄生微生物危害的重视。 3. 生产者与共生者——生态系统的特殊成员 (1)展示蓝细菌显微照片,讲解其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的过程,对比植物叶绿体与蓝细菌光合片层的结构异同。 (2)播放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动画,拆解“氮气→氨→氨基酸”的固氮流程,强调互利共生的双赢机制。 (3)提出开放性问题:“能否人工培养根瘤菌用于非豆科植物增产?”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2课时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作用 1. 分解者:腐生微生物(枯草杆菌)→有机物→无机物 2. 消费者: 寄生致病:细菌(脑膜炎球菌)、真菌(足癣)、病毒(流感病毒) 动物病毒:HIV、非洲猪瘟病毒 3. 生产者:蓝细菌、硫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4. 共生者:根瘤菌→豆科植物(固氮-有机物交换)教学反思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第1课时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docx 第1节 第2课时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