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1.生命观念: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2.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微生物的形态。3.探究实践: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态度责任:(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通过做“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1.教学重点:(1)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空间站里,航天员们的生活用水很多都是经过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间站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水资源更是无比珍贵。而航天员在使用回收水之前,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检测回收水中的微生物。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一定要检测回收水中的微生物呢?如果水中微生物超标,会给航天员带来哪些危害呢? 根据以上描述及课本P98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微生物?说说你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微生物数量众多,种类庞杂,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航天员为什么要检测回收水中和空间站内的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回收水中和空间站内如果有微生物,会直接威胁航天员的健康,甚至会破坏空间站设备、管路等,影响飞行安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引发疾病。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控制空间站内微生物的数量? 要想解开这些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的分布。 学生阅读课本,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新知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8,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教师总结: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续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探究 探究一:空间站里是如何判断微生物的种类的?(观察菌落) 在空间站检测微生物时,工作人员会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在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会在上面迅速繁殖,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菌落。那这些菌落长什么样?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 观察和比较 1.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 2.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 3.和细菌菌落相比,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 4.霉菌形成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 总结: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就是菌落。 细菌菌落:较小,呈白色、黄色等,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白、红、褐、绿等多种颜色。 探究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有多少呢?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菌落后,肉眼才能看到。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P100~101,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并进行指导。 互动1 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回答得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互动2 同学们完成了实验探究后,老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观察图片。 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续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探究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灭菌?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也是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第3条提示中的操作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什么环境条件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只有很极端的环境中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有这种环境;在这个探究中若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状态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4.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2,请学生自己总结:细菌的分布情况和生存所需的条件。 [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课堂小结 微生物分布口诀 微生物小真奇妙,遍布世界每个角。土壤水体和空气,处处都有它踪迹,体内体表也不少。 极端环境也能熬,高温低温难不倒。温度水分营养好,适宜条件繁殖妙。无处不在作用大,生态平衡离不了。 [小组合作]总结本节课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