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细菌1.生命观念:理解细菌作为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地位,认识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归纳它们的异同点。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态度责任:(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2)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1.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2)细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2.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夏天,我们把一杯没喝完的牛奶放在桌上,过不了多久,牛奶就变得难以下咽,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个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有细菌在“搞鬼”。细菌,这种微小的生物,虽然我们肉眼难以直接看见它们,但它们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就带着两个探究点,深入探索细菌的世界。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猜想、回答。新知探究 探究一:细菌具有怎样的形态 细菌究竟长什么样子?它们有着怎样独特的结构?为什么如此微小的它们,却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繁衍?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分析,来一一揭开这些谜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3,多媒体展示不同细菌的基本形态模式图,请同学们对细菌进行分类。 总结: 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不同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阅读课本,观看图片,进行分类。(续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探究 探究二: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对其结构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 1.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从上图所示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能够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吗?说说你的理由。 细菌的结构特点: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大多数细菌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和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但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等。 教师提问:荚膜和鞭毛分别有什么作用? 荚膜:保护作用;鞭毛:运动。 探究三:细菌的生殖方式 前面我们学了动物的生殖方式,你们知道细菌是怎么繁殖的吗?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105,进行总结。 总结: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我们前面学过种子植物,有些通过种子进行繁殖,那么细菌有种子吗?芽孢是什么? 总结:细菌没有种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在适宜环境中,芽孢又能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 探究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P105~106,请学生自己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并作出补充。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续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探究 思维训练:作出假设,验证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P106,多媒体播放巴斯德实验的视频,提出问题: 1.煮熟的肉汤在室温下放久了会因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而腐败变质,这些导致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请推测,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实验能够验证他的假设吗? 教师总结,点评。 学生观看视频,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课堂小结 细菌知识口诀 细菌小模样,球杆螺旋状。壁膜没有核,荚膜鞭毛长。 芽孢抗性强,逆境能潜藏。异养方式广,分裂繁殖狂。 条件若优良,数量猛增长。利弊都在行,发酵病害藏。 科学来衡量,趋利保安康。 [小组合作]总结本节课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第二节 细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