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除法(2)(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4除法(2)(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1~6的表内除法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 除 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深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简洁性,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4】
1.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读一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问每盘放几个。
师:这个问题你有办法解决吗?在学习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
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试着列算式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预设1:先拿出3个竹笋,每个盘子放1个;再拿出3个竹笋,每个盘子放1个……最后剩下3个竹笋,每个盘子放1个,正好分完。现在每盘都是放了5个。
预设2:我根据操作过程,列了一个连减的算式,15-3-3-3-3-3=0,一共减了5个3,所以每盘能放5个。
师:这个减法算式大家能看懂吗?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列。
预设:因为每盘放1个,每次就分了3个。所以用15去减3,连续减了5个3才减完,这也说明一共分了5次,那每盘就是5个。
师:现在大家理解了吗?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列的减法算式,我们知道“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1个,每次分3个。一共要分5次,最后每盘是放了5个。”
2.用除法算式表征,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师:除了列减法算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这里减数相同,都是3,我们可以根据减法算式列出一个除法算式,15÷3=5。
师:减法算式中没有“5”,除法算式中的“5”从哪儿来的?
预设:除法算式中的“5”表示15里面有5个3。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那你知道15、3、5在这个算式中的名称吗?
预设:不知道。
师介绍:15是被除数,3是除数,5是商。
师:结合题目说一说,算式里的15、3、5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发言:15表示有15个竹笋,3表示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5表示最后每盘放了5个。
3.对比分析,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师:对比例3和例4两次分竹笋的过程,说说为什么两次分竹笋都能用除法来表示呢?
预设:两次分竹笋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时,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每份分得也是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所以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 法(2)
【教学反思】
有了前面几节课的基础,在出示问题情境后,学生都能借助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但是对于列减法算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里我就引导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的过程来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帮助学生突破第一个难关。在学生对减法算式理解透彻后,鼓励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个别学生迁移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列出了除法算式,但是大部分学生列不出来,这也说明学生对于除法问题的本质理解不够透彻,这是后续要注意引导的,要多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