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版本 数学·苏教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年 级 学 期 单 元 第四单元 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 题 第4课时 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通过具体情境探索并熟练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2.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使其初步体会代数思想,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求加法算式中未知加数的思考过程,初步建立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部分已知的加法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降低理解难度。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0”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10的组成,谁能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呀?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有序板书出示儿歌,巧记10的组成。师:同学们对1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要根据数的组成,学习怎么求加法算式中“不知道的数”,也就是“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直观的算式呈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即用来表示未知的数,初步建立起求未知加数算式的概念。例4:再放几个是10个?教师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师:盘子里有8个桃子,要装满10个,还需要几个桃子?学生自由讨论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中,这个“还需要的个数”,我们可以用括号表示,该怎么列式呢?引导学生列出8 +( )= 10,教师在黑板上规范书写。 8加几等于10师:(强调)括号就是我们要找的“不知道的数”,这个“不知道的数”我们称为“未知数”。小结:我们刚才认识了一种新算式,这种算式里有个括号,它代表不知道的数,也就是“未知数”。学习任务二:探索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设计意图】三种方法均以“直观、实物”为基础,避免抽象推理,符合“首次接触未知数” 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思路,既巩固方法理解,又降低表达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例4:方法一:看图数数法(最直观) 指着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空位置师:盘子里已经有8个桃子,大家看看盘子上还空着几个格子呀?我们一起数 ——1、2,空了2个格子,那就要再放2个桃子,所以括号里填2。方法二:接着数法(结合线轴) 出示线轴,起始数字是8,从8接着往后数,再数两个数到数字10,即括号里填2。 方法三:减法计算法(关联数的组成) 师:我们知道10个桃子,去掉8个,还剩2个。那求8加几等于10,也可以用10减去8,算出来是2,所以括号里填2。试一试:在花坛左边添上几盆就和右边同样多?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全班交流分享师:花坛左边有4盆花,右边有6盆花,求在花坛左边添上几盆就和右边同样多,就是求4盆添上几盆是6盆,列式为4+( )=6。解答:4+(2)=6学生分享自己的求解方法,教师点评总结小结:遇到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时,可以用看图数数、接着数、减法等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几,未知数就是几。三、课堂练习【设计意图】以“直观、简单”为原则,通过基础练习巩固三种方法,避免复杂题目打击学生信心,确保首次接触未知数的学生能轻松完成。练习中融入实物操作(画图),延续“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未知加数”的计算逻辑。教材P70第1题利用“10 的数组成”(10 可拆成已知数与未知加数),或“减法是加法逆运算”(未知加数 =和-已知加数)解题,这是求此类未知加数的通用方法。教材P71第2题通过“画图补全到 10 个”的操作,直观理解“未知加数是和与已知加数的差”,把抽象运算转化为具象画图,降低理解难度,适合一年级具象思维特点。教材P71第3题直接运用“未知加数=和-已知加数” 公式,强化对10以内减法的熟练运用,同时巩固“10 的数组成”。教材P71第4题系统训练10的加减法,加法侧重“求未知加数”,减法强化“10 减几”运算,且左右列形成“加减法互逆”呼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 10 以内数运算体系。教材P71第5题把数学运算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 “数学有用”,同时通过编故事,锻炼“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的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添上”“合并”)的理解,也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四、课堂延伸布置“小帮手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帮妈妈数一数“桌子上有3个碗,要摆5个碗,还需要拿几个”,并用“3 +( )= 5”的形式告诉妈妈,第二天在课堂分享。五、课堂总结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呀? 生:学了求加法里的未知数师:怎样求解呢?生:用数空位置、接着数、减法都能算出来。六、板书设计求加法里的未知数8 +( )= 10 4+( )=6未知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