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3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理解算理,明确“按位相乘、逐位相加”的原则。
3.通过摆小正方体、分解数位等活动,体会竖式计算的步骤和原理。
4.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运算能力。
5.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列竖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问答法、演示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口算下列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6=   200×5=   70×8=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师:这些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大家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如果是非整十、非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应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师:你能提取出哪些信息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生:鹅有14只,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鸡有多少只?
师:这个实际问题该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呢?怎么列式呢?
生:转化成数学问题其实就是求3个14是多少,可以列式为14×3。
师:在前面的课时我们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那么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14×3可以理解为3个14相加,将乘法转化为加法计算。
生2:利用数的分成,将14分成10和4分别与3相乘,3个10是30,3个4是12,合起来是42。
师:这个过程可以用摆小正方体来演示。(展示摆小正方体)还可以用小方格来表示。(展示小方格图)
10×3=30 4×3=12 30+12=42
师:今后我们在进行乘法计算时碰到的数据可能用口算的方法一时算不出来,就需要用到列竖式的笔算方法。本节课我们以14×3为例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与学生交流:在列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4,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所在的位置。
一般这样写:
算理分析:
(1)个位:4×3=12,写2进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十位:1个十×3=3个十,即30,加上个位进来的1个十,一共是4个十,十位上写4。
(3)最后结果是42。
关键点:
(1)数位对齐:乘数3对齐个位。
(2)按位相乘:先乘个位,再乘十位,个位相乘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展示计算过程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可以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进位的数。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4题中前两道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例3:14×3=42
方法1:14+14+14=42
方法2:10×3=30
4×3=12
30+12=42
竖式: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通过小正方体操作和用方格分解法,学生直观理解了竖式算理。在操作、分解、对比等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直观走向抽象,掌握竖式计算的逻辑,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计算能力。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连加法、分解法)。
2.理解“几个十”“几个百”的乘法含义,并能正确补零。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运算能力。
4.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应用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分解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将整十、整百数分解为“几个十”或“几个百”,并正确补零。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学习法。
一、情境导入
展示单元主情境图“梅村书屋”,让学生观察图再说说图中内容。
生:梅村书屋中摆放了好几个书架,里面摆满了书,有老爷爷在这里看书,也有奶奶带着小孙子在这里看书。书架每层大约放25本书,一个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8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师:如果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学习本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东林村在村里3条主干道路上各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师: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3条主干道,每条主干道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问一共安装了多少盏太阳能路灯。
师追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40×3,表示3个40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40×3=40+40+40=120
师总结:相同加数连加的方法适用于较小的数连加,而且效率低,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讲解:我们可以用分解法来计算。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并示范摆小正方体)
先摆1列小正方体(10个),表示1个十,再摆这样的4列小正方体(40个)表示4个十(4列为一组),摆这样的3组小正方体。每组4个十,3组就是4个十乘3得12个十,就是120。还可以这样想:因为4×3=12,所以40×3=120。
师板书:
×3=     ×3=
 4个一 12个一   4个十 12个十
(强调“几个十”与“几个一”的区别)
师小结: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字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师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生:参考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字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1)在计算时你是横着算的,还是竖着算的?
(2)每竖排的3道题有什么联系?
师指出:计算每竖排的3道题时,只要算出最上面一题的得数,然后看每题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后面添几个“0”。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师:参考小猴子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本题是用上方框中的数去乘下方框中对应的数,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单位的进率完成本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先把整十、整百数十位、百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4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40×3
算法:
①40×3=40+40+40=120
②4个十乘3得12个十,12个十就是120。
③4×3=12 40×3=120
200×3=600(2个百×3=6个百)
8×200=1600(8×2个百=16个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中,教师通过探讨相关情境图引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在课堂交流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算理。部分学生补零时易出错,需增加针对性练习。2.4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列竖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大家还记得是怎么算的吗?我们来做三道题回顾一下。
24×3=   53×2=   31×4=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公布答案,学生集体订正,注意哪一位相乘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师: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啊!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探究新知
教学“试一试”。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试一试”:173×3的竖式计算。
教师用展示摆小正方体计算过程,再让学生填空。
100×3=300 70×3=210 3×3=9
师:前面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同学们来照样子做一下这道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题目,思考一下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结果,教师指名回答)
生:百位上应该填5。因为173的十位上的数字7与3相乘,结果是21,需要向百位进2。而百位上的数字1与3相乘,结果是3,加上十位进位的2就是5,所以百位上应该写5。
师:回答正确!这道题的竖式如下:
师总结: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是把一位数写在三位数的下面,与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左边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了计算时要把一位数写在三位数的下面,与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数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4题中后两道题和第5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173×3=519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结合上节课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学习,以摆小正方体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从而理解算理,为连续进位乘法竖式的探究打下基础。教师授课时需注意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进位计算时学生经常忘记加上进位数而出错,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2.6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2.理解“0参与计算”与“补0”的算理,并能合理选择简便写法。
3.通过估算与精确计算对比,体会0的处理策略。
4.通过分解数位和简化竖式,感悟数学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尤其是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占位”的意义,正确处理中间0的乘积和末尾0的补位。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23×4用竖式怎么算?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2.情境导入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左边)每个大棚种植120棵番茄,(右边)每个大棚种植102棵茄子。
(1)4个大棚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茄子?
(2)6个大棚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番茄?
二、探究新知
1.中间有0的乘法。
师:第1个问题如何列式呢?
生:102×4。
师:对啦!1个大棚种植102棵茄子,要求4个大棚一共可以种植多少棵茄子,大家可以先估计一下。
生:大约可以种植400棵茄子。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个大棚种植102棵茄子,102接近100,所以4个大棚大约种植400棵茄子。
师展示102≈100,100×4=400,大约有400棵。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102×4的积?
生:用分解法。
 102×4→表示102个4
=100×4+2×4→表示100个4加2个4
=400+8
=408
(师用展示分解过程)
师:这位同学的算法对不对呢?大家尝试笔算看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生列式如下:
师提问: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
生:因为102十位上的0乘4得0,并且个位上的积没有进位。
师:计算得出4个大棚一共可以种植408棵茄子,接近400个,刚才这位同学估计得很合理。
师: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积满十向十位进位时,个位上进几,积的十位上就写几。
2.末尾有0的乘法。
师:第2个问题如何列式呢?
生:120×6。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也学过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能口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生:因为12×6=72,120里有12个十,12个十乘6得72个十,也就是720,所以120×6=720。
师: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
生列竖式计算如下:
师:积末尾的0是怎样得到的?
生:积末尾的0是用6乘0得到的。
师总结:计算120×6时,先用6依次去乘120的每一数位上的数字。由于120的个位上是0,乘6后还是得0,所以120×6的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3.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师:前面那种算法大家都掌握得很好。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120×6这个算式呢?同学们回忆一下对于乘数末尾有0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我们是怎么进行口算的?
生:先把整十、整百数的十位、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那我们在进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时,能不能借鉴这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吧。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生板演竖式如下:
师生共同分析算法:把120乘6看成12个十乘6,所以写竖式时把6和2对齐,得出的结果72表示72个十。这时再把120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4.分析比较。
师:比较上面的两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种计算方法要简便一些。
师强调:使用简便算法时应该注意:一是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末尾0前面第一位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小结: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先把一位数与多位数末尾0前面第一位数字对齐;再从该位数起将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依次相乘;算出结果后,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正确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改错,小组交流,教师展示正确结果,集体订正。
师提问:你认为计算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式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学生集体交流)
师举例:容易忘记某一数位的积为0时要写0占位。计算完后要进行检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不管乘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将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算出结果后,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5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5(1):102×4=408
分解:100×4+2×4=400+8=408
竖式:
例5(2):120×6=720
分解:12×6=72→72×10=720
竖式:
  本节课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估算与精确计算、分解法与竖式写法,引导学生掌握乘数含0的特殊处理策略,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在练习题中让学生来改错并说出错误原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相关计算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2.2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学会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进行乘法估算。能运用相关的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探究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运算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近似数,并判断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关系(如是否足够)。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启发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还记得怎样口算吗?
生:先把整十、整百数十位、百位上的数字乘一位数,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请大家口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50×7=      200×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幅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解决图中这个问题呢?
生:得到的信息是王叔叔带了120元,每个玉米形节能灯泡28元,要解决的问题是带的钱够不够买4个玉米形节能灯泡。
师:如何快速判断钱是否足够?是直接计算28×4的准确值?还是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28×4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而本题探讨的是120元够不够,没有要求我们求出购买4个玉米形节能灯泡的总价格,所以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估算,只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请大家讨论如何估算。
生:把28元看作30元估算。
师追问:为什么选择30元呢?为什么不用25元或20元?
师讲解:估算的目的是判断“钱是否够”,需要确保结论可靠,若高估总价仍不超过带的钱,则实际一定够。因为28相邻的两个整十数是20和30,而28更接近30,把28看作30来估算。因为28<30,而30×4=120,所以28×4<120。
答:120元够买4个玉米形节能灯泡。
师讲解本题估算关键点:
(1)为什么选30元?强调“接近且略大”的原则。
(2)若估算值足够,实际一定足够。
2.学生尝试。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试一试”。
小组讨论:
(1)把32看作30元估算。
(2)估算计算:32>30,30×5=150。
(3)比较判断:32×5>150。
答:150元不够买5个螺旋形节能灯泡。
3.总结:估算时需根据问题灵活选择“略高”或“略低”的近似数。
估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先要找到两、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判断400箱能不能6次运完,就是需要知道6次运的总箱数是否大于400。知道了这一点,后面的估算就很容易完成了。
四、课堂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知道合理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会根据问题选择“略高”或“略低”的近似数。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6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例2:
步骤:
1.近似:把28元看作30元估算。
2.计算:30×4=120(元)
3.比较:28×4<120,够买。
试一试:
1.近似:把32元看作30元估算。
2.计算:30×5=150(元)
3.比较:32×5>150,不够买。
  本节课通过“近似→计算→比较”的步骤,引导学生掌握估算方法,注重算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部分学生在选择近似数时犹豫,需增加更多变式练习。可引入“估算误差”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近似范围。2.5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的计算过程,明确“数位对齐、按位相乘、进位处理”的运算规则。
3.通过摆小正方体、分解数位等活动,体会连续进位的运算过程。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写出竖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问答法。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的都是乘法笔算,看看大家对知识消化得怎么样,先来笔算一下下面三道题。
38×2=   143×2=  219×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大家完成得又快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和不连续进位乘法了,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每块地种植234棵葡萄,3块地一共种植多少棵葡萄?
师:要求3块地一共种植多少棵葡萄,可以怎样列式?
生:可以列式为234×3。
师:列式正确!那么我们怎样进行笔算呢?同学们尝试自己列一列竖式。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在计算过程中发现234×3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算式(如173×3)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234中的4与3相乘需要进位,234中的3与3相乘加上个位进位的1也要进位。
师:是的,出现了连续进位的情况。那么我们要怎么进行计算呢?
(教师指名学生讲解234×3的笔算详细步骤,并给予评价)
生:234个位上的4乘3得12,我们在个位上写2,同时向十位进1;再用十位上的3乘3得9,再加上个位进位的1,得10,在十位上写0,并向百位进1;最后百位上的2乘3得6,加上十位进位的1,得7,百位上写7,最后的结果是702。
师:非常好!这个计算过程我们列竖式如下:(展示计算过程)
 个位:4×3=12,写2向十位进1
十位:3×3=9加进位1得10,写0向百位进1
百位:2×3=6加进位1得7,在百位上写7
师小结:
数位对齐:乘数3对齐个位。
按位相乘: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
进位处理:每一步的进位需加到下一位。
师:这个计算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小正方体来演示。
教师摆小正方体,先摆出3组200个(2个100),3组30个和3组4个,让学生直观感受分解过程,再在教材上圈一圈,填一填。
展示结果。
(200)×(3)=600
(30)×(3)=(90)
(4)×(3)=(12)
600+90+12=70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填表格,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3.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说出竖式错在哪里并点评,再用展示正确修改方式,学生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5,6,7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例4:234×3=702
方法1:200×3=600
30×3=90
4×3=12
600+90+12=702
方法2:竖式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是把一位数写在两、三位数的下面,与两、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数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乘完所得的数要加上进位的数。
  通过小正方体操作和分解法,学生直观理解了连续进位的算理。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