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2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材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作为细胞知识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宏观概念,下启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以及呼吸作用等复杂生理过程的学习。通过对动物细胞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并为后续学习动植物的组织、器官、系统乃至个体的生命活动奠定基础。 教材以“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这一实验开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这种直观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实验观察后,详细介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控制着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质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则是遗传信息库,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性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动物细胞结构的微观结构,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可以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细胞的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细胞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基本方法; 2.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理解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4.认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认识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通过分析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练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操作显微镜,锻炼学生绘图能力,培养观察、分类、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正确、规范操作显微镜;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和分析动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认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理解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2.认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显微下人的红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白细胞及人和鸟的卵细胞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不同的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不同。教师继续追问:不同动物细胞的结构是否相同呢? 引入本节内容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探究新知 一、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科学背景】 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1635—1703)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 2、德国科学家施旺(1810—188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动物的肌肉、血液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活动一:实验·探究:识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阅读课本P15页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思考以下问题: 1.请你概括提炼出每一步的关键字。 2.每一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 教师播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讲解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擦:用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刮: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稍钝的一端轻刮口腔内侧壁,牙签上会附着一些口腔上皮细胞; ④涂:将牙签轻刮过的一端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⑤盖:将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 ⑤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 【学生实践】 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并与图1-16中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合作探究】 1、你能区分出气泡和细胞吗?这是由于哪一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2、观察时,显微镜的视野应该调得亮一些还是暗一些?为什么? 3、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哪些结构? 4、尝试画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教师总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渡)细胞是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动物细胞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能呢? 【分析讨论】 1、外界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吗?为什么? 2、“龙生龙,凤生凤”,生物就这样繁衍着他们的后代,这与动物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3、在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为什么? 4、动物生长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 【教师总结】 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线粒体负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作用。 教师继续展示骨骼肌细胞、红细胞、卵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图: 【教师总结】 组成动物体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虽然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人体的骨骼肌细胞、红细胞、卵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各不相同,这些形态的差异与细胞的功能有关。骨骼肌细胞呈细长圆柱状,负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红细胞呈圆盘形,负责运输氧气;卵细胞呈球状,与动物的生育有关;神经细胞呈星状、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负责接受、处理和传递信号。 了解人类发现细胞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认真观察,总结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目的。 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会绘制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各小组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总结动物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 理解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进一步认识组成动物体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虽然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细胞的形态有差异与细胞的功能相有关!认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习题巩固】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 ②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③盖盖玻片 ④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⑥滴碘液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⑤①④③⑥ D.①④③⑥②⑤ 2、 死亡的动物细胞能被染色,这与动物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A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线粒体 思考巩固练习上的问题,加深对动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过渡:发现细胞之后,科学家一直在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那么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吗?下面我们通过非洲爪蟾新个体的培育过程来探索下。 【活动二:分析·讨论: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吗?】 1.分小组研读素材,尝试绘制科学家利用非洲爪蟾幼体的肠细胞和成体卵细胞,培育爪蟾新个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2.结合素材和所绘制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讨论该实验为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提供了什么证据。 【交流与评价】 各小组交流绘制的实验过程示意图,相互评价上述讨论证据的科学性,反思和完善本小组讨论的证据。 学生绘制培育爪蟾新个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提出问题:本素材和所绘制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总结】 本素材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分析】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藻体分为假根、柄和帽(分为伞形帽或菊花形帽)3个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部分。有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和伞形帽伞藻的假根移植在一起,结果重新组合的结构发育成了伞形帽伞藻(下图)。 提出问题:如果把伞形帽伞藻的柄和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移植在一起,那么,它会发育成哪种伞藻?该实验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吗? 【总结归纳】 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如,有的遗传信息决定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性状,有的遗传信息决定有耳垂或无耳垂性状。因此,我们把细胞核称为遗传信息库。 通过分析讨论培育爪蟾新个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尝试得出细胞核中存在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绘制培育爪蟾新个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理解细胞核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认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习题巩固】 3.细胞核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原因是( C ) A. 细胞核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B. 细胞核中有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 C.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D. 细胞核能维持细胞的形态 通过习题巩固进一步加深对细胞核功能的认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下图表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A )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bd B.步骤b可滴加碘液进行染色 C.步骤c滴加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实验开始前,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融合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个体的皮肤颜色是( B ) A.白色 B.黑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教学反思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学生认识微观生命世界的基石。本节课在激发兴趣、建立直观印象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引导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核心思想、解决微观认知障碍以及强化实验体验方面,仍需持续探索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本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问题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如讨论“动物生长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等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