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24张PPT)+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共24张PPT)+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流口水
碰到尖锐的东西会立即缩手
新课导入
第三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区分反射的类型。
1.反射弧
动物机体对环境刺激具有规律性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之为反射(Reflex)。
反射
观察膝跳反射
两人一组。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1)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
(2)叩击时-----------受试者放松。
(3)叩击速度和力量--------迅速轻敲。
反射
反射
1. 叩击韧带时,小腿会出现什么反应?
2. 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出现吗?
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
若有意识地绷紧小腿,小腿则不会突然跳起。这说明膝跳反射是受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的控制。
反射
快速叩击 ,小腿会突然跳起,这种现象称为 。
膝盖下面的韧带
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
反射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
概念: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之为反射弧。
反射弧是反射进行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观察图,思考反射弧的组成以及膝跳反射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途径
4
传出神经纤维
1
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
传入神经纤维
传导神经冲动
3
神经中枢
接收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接受到指令,做出收缩反应,带动小腿向前跳动
传导神经冲动
感受器
反射弧
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内)→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股四头肌等)
③神经中枢
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 、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五部分。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医生常用测试反射的方法来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反射弧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反射
反射弧
刺激
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或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它所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细胞的兴奋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________________
传出神经末梢和___ _______________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__________________
2.反射类型
反射的类型
01
非条件反射
02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大脑皮层没有参与的先天性反射
需要经过后天学习逐渐获得的,受大脑皮层控制,需要不断强化,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排尿反射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缩手反射
铃声响,大家坐好
红灯停,绿灯行
骑自行车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给狗喂食,狗在吃食物时会分泌大量唾液
摇一次铃,铃声刺激没有使狗分泌唾液
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反复多次
一段时间后,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唾液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
2.使狗建立“铃声一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3.经过训练,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活动有什么意义?
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生来就有的反射一一非条件反射;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食物与铃声结合在一起,经多次共同刺激形成的。
铃声刺激与食物刺激多次结合是建立“铃声一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
使狗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狗的生存非常有利。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几种反射有什么不同?
吃到酸梅分泌唾液
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说到酸梅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复杂反射
人类特有的反射
后天性反射
先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中枢
高级的神经中枢
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弱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基础
知识梳理
巩固提高
1.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排便反射 D.谈虎色变
2. 如图是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正确的选项是( )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
D
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应



巩固提高
吮吸反射
眨眼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缩手反射
排尿反射
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迅速走进教室
膝跳反射
动物杂技表演;
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 请说出下列反射的类型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课题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第3小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引出反射的概念,强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随后,详细阐述了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说明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教材还通过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等案例,区分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在生物适应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整体而言,本节课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对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对反射机制的掌握。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反射及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命观念,认识到反射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生命现象的理解和尊重。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反射的机制和反射类型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反射现象、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模拟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实验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反射机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避免危险物品、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等)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理解反射知识在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等。
教学重点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明确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弧中各结构在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特别是神经中枢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几个常见的反射现象,如手碰到尖锐物品迅速缩回、眼睛受强光刺激立刻闭合、膝跳反射等,随后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一些快速而规律的身体反应,这些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反射的相关知识。” 观看视频,对反射现象产生直观认识。在教师提问后,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这些反应都很快”“是身体对刺激的自动反应”等初步想法。 通过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关注反射现象的共同特点,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讲授新课 1. 反射的概念(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射的概念,即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强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功能。 提问:“我们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那么反射的发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引导学生思考反射发生的刺激和神经系统的参与等条件。 2. 反射弧(15分钟) 演示膝跳反射实验:邀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位学生作为实验者,用橡皮锤快速轻敲受试者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小腿的反应。提醒受试者在第一次实验时自然放松,在第二次实验时有意识地绷紧小腿,比较两次实验结果。 展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结合膝跳反射实验,详细讲解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内)、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股四头肌等)。通过动画演示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强调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活动都无法完成。 提问:“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如传入神经受损,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反射弧完整性的重要性。 3. 反射的类型(1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定义及实例,如非条件反射包括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这些反射是生物天生具有的,不需要后天学习,神经中枢在脊髓或脑干等低级中枢;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如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看到红灯停车等,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强调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将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铃声(无关刺激)与食物(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即可分泌唾液。 展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条件反射的建立对生物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展示人类特有条件反射的案例,如谈梅止渴,解释语言文字中枢参与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进一步强调条件反射在适应复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课件中反射的概念,初步理解反射的定义,做好笔记,记录下反射的基本特点。 观察膝跳反射实验,比较自然放松和有意识绷紧小腿时的不同反应,理解膝跳反射受脊髓和大脑共同调控的特点。 结合反射弧示意图和动画演示,学习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标记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名称和作用。 观察课件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实例,对比两者的特点和神经中枢差异,做好笔记,记录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定义和实例。 通过定义讲解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反射的概念和发生条件,为后续学习反射弧和反射类型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强化学生对反射弧完整性的认识。 通过实例对比、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及条件反射的建立机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人类特有条件反射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及其特点等,利用课件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反射的定义、反射弧的五个部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特点:快速、规律性、需神经系统参与。 二、反射弧 组成: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对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功能: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必须保持完整。 三、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无需学习。 神经中枢在脊髓或脑干等低级中枢。 例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性,需学习获得。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例子: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谈梅止渴(人类特有)。
课后作业 列举生活中5种不同的反射现象,并判断它们属于非条件反射还是条件反射,说明判断依据。 绘制一幅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并简要描述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 收集一个关于条件反射在动物训练或教育领域应用的案例,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条件反射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播放反射现象的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反射现象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课讲解环节,反射概念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和定义讲解,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反射的基本特点,但在区分反射与其他生理反应(如应激性)时,部分学生存在混淆,这提醒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反射概念的深入剖析,强调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可以通过对比植物的应激反应和动物的反射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反射弧部分的教学,通过膝跳反射实验演示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的讲解,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但在理解神经中枢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过程时,部分学生感到抽象,这表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神经中枢作用的直观展示,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简单的反射弧模型演示或动画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射类型部分的教学,通过实例对比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动画,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特点,但在理解条件反射的消退机制时,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条件反射消退的案例分析,强调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消退机制的意义。整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反射概念与其他生理反应的区分不够清晰、对神经中枢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条件反射消退机制的认识不足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