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国人的正常生活,白衣天使们奋斗在抗“疫”最前沿。对于没有特效药的新冠肺炎(NCP),最终要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魔。相信疫情结束后,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更加需要健康领域的专业从业者,给大家以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强化免疫系统。新课导入第一节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1.免疫功能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的统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潜伏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病原体,人体每时每刻都做好了 与之抗争的准备。与生俱来的免疫力排列紧密的皮肤细胞能阻挡病原体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第一道防线(生来就有)与生俱来的免疫力第二道防线(生来就有)体液中(唾液和泪液)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病菌血液中的吞噬细胞消灭各种病原体与生俱来的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黏膜附属物(如鼻毛、气管粘膜上的纤毛)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血液、淋巴结、脾脏中含有)阻挡、清除多种病原体溶解、吞噬多种病原体人人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的免疫力第三道防线(生来就有)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抗 原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 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后天获得的免疫流行性腮腺炎是有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毒。请分析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后天获得的免疫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腮腺炎病毒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抵抗腮腺炎病毒的物质新的腮腺炎病毒侵入产生消灭(病原体)抗原抗体(特殊蛋白质)腮腺炎病毒消灭人体侵入人体消灭腮腺炎的过程腮腺炎病毒抗体人体消灭腮腺炎的过程淋巴细胞抗体(主要是病原体)刺激产 生消灭病原体(抗原)抗原结合抗原和抗体的关系: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后天获得的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类型特性(是否专一)非专一性专一性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 成病原体范围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后天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包括的防线弱强作用强弱后天获得的免疫免疫是一种_________;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从而____________进入体内的________,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防御功能“自己”“非己 ”破坏和排斥抗原物质损伤细胞肿瘤细胞免疫后天获得的免疫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a、免疫防御:后天获得的免疫免疫的功能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b、免疫稳定:后天获得的免疫c、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的功能后天获得的免疫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防御功能自我稳定免疫监视过敏反复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形成肿瘤后天获得的免疫2.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计划免疫两个程序: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计划免疫知识梳理人体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和粘膜血液中吞噬细胞唾液中溶菌酶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计划免疫巩固提高1. 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A.皮肤和黏膜 B.免疫器官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细胞2.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B.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C.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D.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AA巩固提高3. 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4.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 B.抗体C.抗原 D.传染源CC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具有免疫功能》教学设计课题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区别,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教材通过具体实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体依靠自身免疫力战胜病魔,引出免疫功能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并强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同时,教材介绍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最后,通过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强调预防接种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的关键作用。整体而言,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生命观念,认识到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抵御外界病原体中的关键作用。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区别,理解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免疫反应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数据收集与处理、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免疫功能与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免疫健康、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教学重点 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如抗体和抗原的作用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机制,特别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以及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如何有效清除病原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2020年新冠疫情中白衣天使们在抗疫前线工作的照片,随后提问:“同学们,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患者最终是如何战胜病魔的呢?医生们提到,这主要依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那么,什么是免疫力?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观察照片,回顾疫情期间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免疫力在疾病康复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师提问后,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等初步想法。 通过新冠疫情的真实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免疫功能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讲授新课 1. 非特异性免疫(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示意图,介绍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清除多种病原体,如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溶解和吞噬多种病原体。 强调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提问:“为什么说皮肤和黏膜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重要屏障?”引导学生思考皮肤和黏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皮肤破损后病原体如何侵入人体,以及人体如何通过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增强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重要性的认识。 2. 特异性免疫(1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示意图,介绍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淋巴结)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组成,主要针对特定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称为特异性免疫。 展示腮腺炎病毒免疫过程的案例,讲解当腮腺炎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抗体能够与腮腺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帮助人体消灭病毒。当腮腺炎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已经产生的抗体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病毒,防止疾病发生。 通过动画演示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过程,强调抗体是由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特定的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对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制作对比表格,引导学生从专一性、形成时间、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加深对两者区别的理解。 3. 计划免疫(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划免疫的概念,即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强调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 展示常见疫苗的种类和作用,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等,说明疫苗是计划免疫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介绍计划免疫的两个程序: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和以后的加强免疫,强调科学的免疫程序对于建立长期免疫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为什么说计划免疫对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计划免疫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观察课件中的示意图,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做好笔记,记录下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具体结构和作用。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第三道防线示意图,了解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位置和作用,初步认识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结合腮腺炎病毒免疫过程案例,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认识到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阅读课件中计划免疫的概念和相关内容,了解计划免疫的定义、方法和目的,认识到计划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主动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健康保护意识。 通过具体案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机制,特别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直观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清晰地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概念讲解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通过分享个人接种疫苗的经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划免疫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作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自觉性。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区别、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等,利用课件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非特异性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抗体与抗原机制、计划免疫的程序和作用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板书设计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一、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先天具有,对多种病原体有效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抗原与抗体: 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殊蛋白质 特点:后天获得,只针对特定抗原有效 三、计划免疫 概念:按照科学程序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程序: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意义: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课后作业 绘制一幅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标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组成和作用机制,并简要说明计划免疫在增强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收集一种疫苗的研发和作用资料,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该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程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健康的影响。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体会,撰写一份关于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倡议书,向同龄人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展示新冠疫情中白衣天使的照片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免疫功能的兴趣,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课讲解环节,非特异性免疫部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视频演示,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皮肤、黏膜以及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在防御病原体中的作用,但在解释非特异性免疫的“非专一性”特点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这提醒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一特点的具体实例演示,如展示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如何被皮肤和黏膜阻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异性免疫部分的教学,通过腮腺炎病毒免疫过程的案例分析和动画演示,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但在理解免疫细胞如何识别抗原以及抗体产生的具体过程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这表明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免疫细胞识别机制和抗体产生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动画分解或图示说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划免疫部分的教学,通过疫苗种类和作用的介绍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的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但在讨论计划免疫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时,学生的回答较为表面化,缺乏深入分析,这提示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疾病预防、社会经济成本、人群健康水平等多个角度思考计划免疫的意义,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疫苗接种对疾病发病率影响的数据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计划免疫的价值。整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的“非专一性”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对特异性免疫的机制认识不足、对计划免疫的公共卫生意义分析不够全面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2.1《人体具有免疫功能》教案(表格式).docx 【核心素养目标】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2.1《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