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病毒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4 病毒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病毒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学校 年级
一、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病毒的发现史,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体验活动、讨论交流归纳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增殖、生活方式等特征。3.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辩证的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态度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二、重难点 重点:1.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分析图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情境:2019年,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国家开展了持续三年的防疫攻坚战,想必大家对于疫情时期一定印象深刻,那你对于疫情时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我们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最终战胜了疫情。那段时间让人不忍回想也不愿提起,但不愿提起也不得不提起,因为我们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战胜敌人。那么导致新冠肺炎的元凶是哪种生物呢?2.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种病毒呢?3.小结: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同学们列举的这几种病毒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病毒这种生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战胜这个敌人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病毒》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所创情境,回忆疫情期间的封城、核酸检测、网课等等,认识到疾病对于国家、人民的伤害是巨大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回答导致新冠肺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的一种。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病毒,如狂犬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到疫情时期,使学生认识到引发疫情的元凶是一种病毒,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环节一:分组自主学习完成对应学习任务(6分钟) 教师活动11.教师:本节课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怎么样,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先通读一边课文,分组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任务一】病毒的发现史【任务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任务三】病毒的生活方式和分类【任务四】病毒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11.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按照导学单上的问题串阅读课本对应部分找到答案。环节二:病毒的发现史(6分钟)教师活动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请学生汇报伊万诺夫斯基对于烟草花叶病病因的探究过程。提问:根据实验我们的得出了什么结论?伊万诺夫斯基真正的看到了病毒吗?如何才能看到病毒?教师:伊万诺夫斯基并不是第一个探究谈草花叶病病因的人,在此之前,很多科学家已经通过各种实验排除了种子、光照、土壤、水分等因素之后,伊万诺夫斯基才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教师:后来,科学家证明可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但是人们真的观察到病毒了吗?什么时候人们才观察到病毒?3.教师提问:大家猜测以下,世界上会不会有比病毒还微小的生物呢?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人类的无知,我们想要揭开大自然神奇的面纱不能靠凭空想象,而是必须依赖尖端科技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才能慢慢看清世界的真相。学生活动1根据教师提供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及课本P89页文字汇报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生物引起的,将这种生物称为“滤过性病毒”并没有真正观察到,病毒太微小,只能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通过重现病毒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次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2.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回到:直到20世纪初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观察到病毒。3.通过对烟草花叶病因探究过程的了解学生认识到结论需要证据支持,只有发明出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是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科学的发展。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烟草花叶病因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科学家观察到病毒的事实认同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渗透科技兴国的理念,引导学生走向科技型人才之路。环节三:病毒的生活方式、分类、结构和繁殖(15分钟)教师活动1再次展示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照片,提出问题:新冠病毒这么微小,它能像细胞一样容纳各种细胞结构吗?那么病毒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提出问题:病毒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吗? 播放视频:新冠病毒的前世今生 教师讲解:除病毒之外的其他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还有可能是RNA。烟草花叶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由于RNA病毒是单链结构,所以RNA病毒很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教师活动2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那么它如何生活?我们又如何对病毒进行分类呢?分别列举三种病毒都包括哪些?提出问题: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那么病毒在离开了活细胞之后会立即死亡吗?强调结晶体和芽孢的区别。展示图片,提问:病毒能一直以结晶体的形态存在吗?根据图片,思考我们可以如何方式病毒再次感染活细胞? 学生活动1通过对比大小意识到病毒容纳不下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学生汇报病毒的结构组成包括: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病毒的遗传物质并不一定是DNA,由很多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学生活动2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汇报病毒的生活方式,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为病毒分为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还有细菌病毒三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如动物病毒包括:艾滋病毒、腺病毒、狂犬病毒、新冠病毒等。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回答:病毒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学生根据图片分析:病毒不能一直以结晶体形式存活,还是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可以对环境进行通风、消毒,消灭病毒的结晶体。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再次对比病毒与细胞大小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病毒可能无法容纳细胞结构,再通过三位同学的介绍归纳病毒的结构,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病毒的生活方式、分类、繁殖等知识比较简单,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环节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教师活动11.与新冠病毒一样,还有很多病毒都会导致疾病,你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呢?这些疾病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呢?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料。2.这些疾病如此可怕,我们该如何防止这些疾病传播呢?3.我们都注射过哪些疫苗?疫苗是用什么制作的?4.教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资料,提问:病毒还有哪些用途呢?教师总结:病毒这个敌人虽然很可怕,但当我们的科技足够发达,知识足够充实,我们足够了解敌人的时候,敌人反而可以为我们所用,这就是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学生活动1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汇报某种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播方式等。2.学生借助疫情期间国家防疫的措施,总结防止疾病传播的方式,如及时消毒、戴口罩、注射疫苗等。3.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列举接种过的疫苗,认识到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病毒入侵。通过自主学习回答出疫苗是利用病毒制作出来的。4.学生观看图片视频,总结回答:(1)病毒可以杀灭超级细菌,杀灭害虫。(2)可以使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治疗。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人类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于病毒多种多样的应用,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知识与科技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五、板书设计
病毒病毒
六、目标检测与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1)基础作业(必做):完成导学案习题(2)提升作业(二选一):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3)实践作业(二选一):根据课后练习3题,以《防止病毒性疾病的跨境传播》为主题,制作宣传视频、海报等。
观察工具 :电子显微镜
大小 :比细菌还小(纳米)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噬菌体
生活方式 :寄生
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有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