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设计者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上册第十五章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5.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能用尺规作图: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9.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内容分析 本章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核心内容,是在小学阶段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掌握简单图形对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研究平移的方法,系统探究几何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及应用,是从“直观感知”向“理性推理”过渡的关键章节.其内容承接七年级“图形认识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四边形”“旋转”及高中阶段“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奠定基础,同时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结合,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学情分析 学生在“轴对称”学习前,已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储备:能从直观辨认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并能补全方格纸对称图形并画对称轴,并探索图形轴对称变换建立了“对称即折叠重合”的直观认知.同时也掌握了几何图形基本特征与抽象能力,理解坐标与点的对应关系,为本章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存在知识薄弱点,如易混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未系统学习几何证明,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局限于记忆,难以关联轴对称核心性质灵活解题,需教学中针对性衔接与突破.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说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2.能识别生活及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指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明确“对称轴是直线”的特征. 3.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连接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能运用该性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4.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逆定理,能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判断点是否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证明线段相等”等问题. 5.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底边上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重合;能运用这些性质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证明线段或角的关系; 6.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根据角的关系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7.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解决等边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8.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能运用该性质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9.能利用直尺和圆规完成基本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10.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直线的对称图形,明确“找特殊点的对称点,再连接对称点”的作图步骤. 1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坐标规律: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x,-y),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x,y);能根据该规律写出已知点的对称点坐标,画出图形关于x轴或y轴的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该性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同时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逆定理,并解决“判断点是否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等实际问题.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判定方法;明确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判定条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等腰(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计算、角度推导及证明问题. 3.熟练运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出简单图形关于给定直线的对称图形;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规律. 难点: 运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3图形的轴对称34-5画轴对称图形26-9等腰三角形410章末复习1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15.1.1轴对称及其性质1.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由具体到抽象认识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1.能准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清晰说出二者区别与联系. 2.能完整表述成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现对“具体到抽象”认知过程的理解.任务一: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 任务二: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5.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2.能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能准确阐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内容. 2.能运用性质和判定正确解决简单数学问题,解题步骤合理.任务一: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任务二:理解互逆命题及互逆定理15.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1.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能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3.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4.会用尺规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了解作图的原理.1.能用尺规规范作线段垂直平分线,步骤无误. 2.能借该尺规作图解决简单作图问题,结果合规. 3.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两图形的对称轴.任务一: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任务二: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任务三: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 垂线.15.2画轴对称的图形(第1课时)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1.能准确表述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2.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结果准确.任务: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15.2画轴对称的图形(第2课时)1.探究点或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能利用这些变化规律作出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的图形. 2.通过探究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1.能准确归纳点或图形轴对称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且能依规律作图形的对称图形. 2.能清晰表达坐标对应关系的探究过程,体现观察、分析与归纳能力.15.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1.能完整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正确证明角或线段相等. 3.能说明轴对称在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与证明中的作用.15.3.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1.能自主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能理解判定定理,并用其正确完成简单证明. 3.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图规范.15.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1.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1.能探索并准确表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知识正确解决相应数学问题.15.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1.通过探索、发现、证明,得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1.能通过探索、发现、证明,明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该性质正确进行简单证明与计算.第15章轴对称章末复习1.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及它们的简单应用.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 3.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进一步感悟化归思想.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一:回顾本章知识 任务二:应用提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