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有多少名观众》教科书 书 名:数学教材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掌握由部分估计整体(“以小估大”)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制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比赛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是的,这就是2023年成都大学生运动会一万米决赛的画面,这场比赛充分体现了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并将它融入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拼出自己的未来。 师:淘气和笑笑也在网络上参观了这次比赛,他们有话要说。 淘气:我看到进行一万米决赛的场馆成都双流体育中心,可壮观了。 笑笑:真的很壮观,这么大的体育馆可以坐多少人呀? 淘气:这个,我不知道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估计估计,一个体育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吧?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2023年成都大运会一万米决赛视频,感受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以淘气和笑笑的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一)探索估计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到图中这个体育场,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观众吗?可以先和周围人交流交流,你觉得可以怎么估计,我们再来汇报。 淘气:我想到一个办法,我可以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师:体育场这么大,要数出一排的人数,可不容易呢。 笑笑: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乘看台数。 师:这些都是一个看台,估算起来更方便。我们一起来试试这种方法吧。 【设计意图:请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 “以小估大”的策略 师: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看台,你知道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吗? 机灵狗: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出来。 淘气:机灵狗,你的方法会比较慢哦,我观察了一下,这个看台可以分为大致相等的3份。每份有8排,每排大约7人,一份就是8×7人,3份就是8×7×3=168人。 笑笑:我是这样想的,每排3×7大约就是20人,一共有8排,也就是20×8=160人。 师:这三个小朋友的方法都能求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你喜欢哪一种呢?我猜你们喜欢后面两种,这两种方法都是将看台分成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 。 (三)估算体育场总人数 师: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笑笑:刚刚我们已经估计出一个看台观众的人数,用每个看台大约的观众数乘28就可以了。 淘气:168×28还是有点麻烦啊。 笑笑:用估算啊。 淘气:对啊,可以把数据估计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就好算啦。我把168看作170,把28看作30,170×30=5100(名)。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5100名观众。我把数据往大了估的,那么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应该比5100少。 笑笑:我用刚才估计的数算一下,一个看台大约160人,也把28个看台看作30来算,那就是160×30=4800(人)。 【设计意图:探索新知的过程结合淘气和笑笑的讨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发现估计的策略。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估计大数的策略与乘法的应用价值。】 第三环节:总结提炼 师:你们的估计过程合理,计算方便,得到的结果都可以。现在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的?先把体育场分成大致相等的几个看台,再估出其中一个看台的观众数,最后用每个看台大约的人数×28算出体育场总人数。这样的策略叫做“以小估大”。 在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把它分成相同的几个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列出乘法算式,用每份数×份数估算出总数。在估计的过程中,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数,这样计算更方便。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第四环节:巩固拓展 第一道题:估一估王爷爷大约培育了多少株花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选自教材P34第1题】 淘气:我是这样想的,花苗整体看起来比较均匀,所以我把花苗大致分成相等的8份,每份大约有5行,每行有5株,每份就是25株,那么整片花苗大约就是25×8=200棵。 笑笑: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们看到花苗排列是比较整齐的,可以先估计出每行大约有多少株。每排大约20株,有9排,那么大约有20×9=180株。 第二道题:估一估图中有多少粒黄豆,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或全班交流。【选自教材P34第2题】 淘气:黄豆排列有空隙,没有花苗那么整齐,用每排数×排数这样的方法就不太合适。因此我将黄豆大致分为这样的10份,我数了数每份大约有55粒,那么这里一共就有55×10,大约是550粒。 笑笑:我是这样分的,我将黄豆平均分成12份,每份大约50粒,50×12=600,这里大约有600粒黄豆。 奇思:我想还可以把黄豆分成这样大致相等的20份,每份大约有28粒,28×20=560,图中大约有560粒黄豆。 师:这三位同学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同学们也可以分成8份、16份等都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发现,分的份数越多,估计得越准确,而且每份越容易数和算。所以同学们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最快最优的方法,合理进行估算。 第三道题【实践活动】: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用文字、图或算式来说明估计的过程与方法。(选自教材P34第5题) 妙想:我选的报纸中有图,标题文字也比较大。我将这一版中的文字分为大致相等的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字数用每排数×排数来估计就可以了。我估计这一板块大约有800个字。 【设计意图: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快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吧。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是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