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语音识别技术 教学设计+学习单+练习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语音识别技术 教学设计+学习单+练习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5课 《语音识别技术》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八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体验语音识别。 2. 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和原理,了解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
3. 了解语音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课前学习任务
1. 阅读第5课《语音识别技术》内容。
2.
课上学习任务
【实验一】听音写字。 (仔细聆听3组语音,将结果记录在相应表格内,不涂改,不确定的可以写拼音,根据结果分析原因。) 组别语音结果原因第1组语音1(嘈杂环境)语音2(安静环境)第2组语音3(男生)语音4(女生)第3组语音5(单词)语音6(词语)
人的语音识别过程: 【实验二】探究关键技术。
打开“语音识别.py”,采用不同语言朗读文本信息列,将机器识别结果记录在相应的位置,若识别准确,在相应的□打上√,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可参考“实验二操作视频.mp4”)
文本信息采用的语言识别结果是否准确机器人普通话准确 机器人(robot)英 语准确 机器人方 言准确 智普通话准确 智能音箱普通话准确 葭沚(jiā zhǐ)老街普通话准确
通过机器语音识别体验,你们发现了: 【语音识别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输入法中的“语音输入”将作文纸上的作文转换成电子稿并发给老师。
推荐的学习资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5课 《语音识别技术》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八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作业练习
(纸笔类练习题需提供参考答案或评价标准) 1.选择不同的“发音人”或者方言对同一段文本信息进行录制,然后在同一个平台、移动终端APP或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测试,并统计识别准确率。
【文本信息】未来的机器人能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快乐。当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机器人会主动逗你,直到你高兴为止。如果你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机器人会展开翅膀,带着你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平台、移动终端APP或计算机软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信息中包含文字(不含标点)的数量:________个。 序号录制者姓名采用语言(在方框中打勾)识别正确的文字数量准确率1普通话 方言2普通话 方言3普通话 方言4普通话 方言
【参考答案】 1.可用 手机或GoldWave软件 进行文本信息录制。
2.平台、移动终端APP或计算机软件名称: “布谷鸟配音”平台
3.文本信息中包含文字(不含标点)的数量: 75个
序号录制者姓名采用语言(在方框中打勾)识别正确的文字数量准确率1录制者1普通话 方言75100%2录制者2普通话 方言75100%3录制者3普通话 方言56%4录制者4普通话 方言34%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5课 《语音识别技术》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八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作为第二单元“智能技术初体验”的起始课,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始,安排了“语音识别的过程”和“语音识别的实践”两部分内容,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实现。通过学习语音识别的一般过程,了解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在语音识别技术中的作用;通过利用软开开发工具包或语音输入法进行体验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语音识别技术及其实现方式的理解。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概念、特点、应用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人工智能实现方式的兴趣,迫切希望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具备听、说、看、写、学习等能力的。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1. 通过语音识别的体验,理解语音识别的过程和原理,了解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的作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 通过实现语音识别的实践活动,感受语音识别带来的便利。(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重点:语音识别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的功能。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微信语音输入”。 师提问:“微信为什么能识别我们说的话呢?”它用到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生回答:语音识别技术。(引出本节课题)
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人语音识别
实验一:听音写字。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其实第1组声音中有1个是有噪音的,为什么我们同学都还能正确写出来呢?
生:虽然我们在听的过程中碰到了干扰或噪音,但我们还是会对声音进行消除干扰或降噪处理,尽量去听清楚发音。 师:会不会因为不同的发音人而识别不出来?
生: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人发音,但是我们都能正确识别,因为我们会从他们的发音中找出特征,比较发现他们每个字的发音好像基本一样。 师:找到发音特征之后你们又会怎么做?
生:我们会在大脑中已经学过的语言中去比对发音,找到和它一样发音特征的拼音,得到字的拼音或词语的拼音后,最后我们会在大脑已有的记忆库中去匹配与之一样拼音的文字,然后挑选出最有可能的字或词语写出来。 师:如果你们听到一个自己没有学过的语言,比如日语、俄语,你还会写得出来吗? 生:肯定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语言是怎么发音的。 师:我们在比对发音的时候需要在我们已经学过的语言中才可以,也就是说需要在特定的语言中去比对。 人语音识别的过程: 听清声音—> 听发音—> 比对发音—> 得到拼音—> 匹配词句—> 文字 (特定语言) (已有记忆库) (二)探究机器语音识别 1.声音数字化
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的过程,实现了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特征提取
学生聆听、观察声音的不同之处?
师小结:每个声音都有各自的发音特点,计算机会及时记录这些特点。即每隔一定时间,把声音的音调、音高、音长等特征提取出来。 3.模式匹配、语言处理 实验二:探究关键技术。 文本信息采用的语言识别结果是否准确机器人普通话准确 机器人(robot)英 语准确 机器人方 言准确 智普通话准确 智能音箱普通话准确 葭沚(jiā zhǐ)老街普通话准确
通过机器语音识别体验,你们发现了:
师:机器在语音识别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特定语言的发音库以及已习得的词语库,它们分别是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
声学模型:是通过采集成千上万个人的发音样本,提取每个单词所包含音素的发音特征而形成的。音素是根据语言的自然规律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如:汉语拼音中的“a o e b p m”等声母、韵母。
语言模型:就是对搜索到的海量语句进行分析统计,获得单词与单词之间搭配的概率关系而形成的。 机器语音识别的过程:
4.如何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
(1)训练更丰富的声学模型,如:增加各地/方言的声学模型。 (2)及时更新语言模型,如:更新地名、网络流行语/等词汇。 (3)减少周边环境的噪声。 (4)使用更好的录音设备。 5.语音识别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输入法中的“语音输入”将作文纸上的作文转换成电子稿并发给老师。 三、课堂小结
(1)语音识别技术:是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让机器自动识别和理解人类口述语言的技术
(2)语音识别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
(3)影响语音识别准确率的因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