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三章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物质运输第三节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济南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回顾旧知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肺静脉肺动脉右心室肺动脉上腔静脉左心房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房室瓣动脉瓣学习目标充分利用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概述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的路线。01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详细描述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02通过日常保健理解血压、脉搏为什么是体检的常规项目,认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03难点重、难点重、难点课堂导入假如你是一滴特效药,你是如何到达病变部位的?回答下列问题:静脉滴注是医院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输液袋中的药物借助输液管, 持续而缓慢地从静脉进入患者的身体,通过心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运输到病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阅读课本60-63页,完成导学案(3min)结合图5.3-12,描述血液循环途径(2min)结合图5.3-13 ,总结血液循环的意义(3min)课堂导入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探究新知的搏动形成强大的推力,使 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中,按 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 。心脏血液一定的方向血液循环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观察思考肺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肝静脉肾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肝动脉肾动脉问题1.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各级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体循环终点起点组织细胞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问题1.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肺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循环起点终点肺泡氧气二氧化碳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问题2. 示意图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据此分析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动脉血静脉血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问题2. 示意图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据此分析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肺泡肺部毛细血管CO2O2肺泡中含氧气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动脉血静脉血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问题3. 扁桃体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扁桃体炎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怎样的?左心室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小肠周围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咽部毛细血管主动脉咽部动脉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组织细胞O2CO2养料废物全身毛细血管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肺 泡CO2O2肺部毛细血管左心房1、体循环体同肺反动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怎样的?阅读聚焦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冠脉循环相关链接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基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经静脉流回右心房。任务一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任务二 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肱动脉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90 ~ 139 mmHg60 ~ 89 mmHg任务二 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分类 收缩压(高压) 舒张压(低压) 正常血压 90到140 12-18.7kPa 60到90 8-12kPa高血压 大于等于140 ≥18.7 kPa 和(或) 大于等于90 ≥12 kPa低血压 小于等于90 12 kPa≤ 和(或) 小于等于60 8 kPa≤尝试判断血压高低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任务二 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脉搏是指动脉管壁有节律的搏动,通常与心率是一致的。人体某些器官的异常变化常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节律上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脉诊仍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测量位置:腕部桡动脉任务二 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小组讨论血液循环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并将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堂小结血压与脉搏收缩压:90 ~ 139 mmHg舒张压:60 ~ 89 mmHg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DC课堂练习3.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 )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B.先肺循环,后体循环C.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 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D4.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部位是 ( ), 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5.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一个腔? ( )A.左心房 B.右心房C.左心室 D.右心室C课堂练习AB/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3节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血液循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从心脏的结构和与之相连的血管的复习,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血压、脉搏、心率等概念加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即通过已有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充分利用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概述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的路线(重、难点)。 2.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详细描述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重、难点)。 3.通过日常保健理解血压、脉搏为什么是体检的常规项目,认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难点)。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循环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系统的整体认识;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比较和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血液循环进行系统性思考; 科学探究: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提出关于血液循环与健康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或调查活动来寻找答案;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血液循环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生活方式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压和脉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二) 静脉注射情景导入。 问题: 假如你是一滴特效药,你是如何到达病变部位的?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记住问题,学习新课。新知探究 【任务一: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一)血液在循环过程 问题导学:同学们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或见过在医院“输液”的情景?你能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吗? 学生回答:先消毒,然后将输液针扎入静脉血管中。 进一步追问:药物是怎样到达病源部位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送达病源部位。 提问:课件展示心脏,提问什么叫做“血液循环”? 学生回答:心脏的搏动形成强大的推力,使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观察思考,根据箭头所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尝试用概念图描述血液循环的路线。 学生展示自己绘的概念图: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二)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教师讲述:图中蓝色表示静脉血,红色表示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提出问题:想一想,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血液性质的变化场所一个是肺部毛细血管,另一个是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总结本节内容: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教师强调: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情景导入:扁桃体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扁桃体炎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视频导入:带领学生学习冠状动脉相关知识点,并总结:血液从主动脉基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经静脉流回右心房。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循环。 【任务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血压 提出问题:血压指的是什么 在身体何处能测量到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值是多少 什么是高血压和低血压 测量血压对我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位置:上肢肱动脉处 成人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90 ~ 139 mmHg(1 mmHg = 0.133 kPa),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60 ~ 89 mmHg。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课件展示表格,判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范围。 (二)脉搏 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及刚才迟到同学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脉搏 可以在何处测得 脉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总结:脉搏是指动脉管壁有节律的搏动,通常与心率是一致的。 测量部位: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教师演示脉搏的正确测量方法)。 教师总结:人体某些器官的异常变化常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节律上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脉诊仍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小组讨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学生总结:血液循环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并将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绘制血液循环示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自测脉搏并回答问题【习题巩固】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D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C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 3.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的关系是( D ) A.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B.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C.体循环和肺循环交替进行 D.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4.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部位是 ( C ), 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 A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 5、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一个腔? ( B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第三章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物质运输 第三节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 一、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90 ~ 139 mmHg, 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60 ~ 89 mmHg课后作业 1.体循环的起点是( C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C ) A.先进行体循环,后进行肺循环 B.先进行肺循环,后进行体循环 C.同时进行 D.各自独立进行 3.小明使用家用血压测量仪测量血压和脉搏,血压测得结果为109/68mmHg,脉搏为73次/分钟,由此可知错误的是( C ) A.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压 B.他收缩压为109mmHg,舒张压为68mmHg C.他患有低血压 D.他心率73次/分钟为正常值 4.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途径,下列属于肺循环途径的是( C ) A.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B.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教学反思 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把小组绘制概念图作为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老师也获得教学反馈。本节课有较多的活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也应做好预习,否则,时间可能会难以控制。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设计).docx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