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第四单元 第19课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 讲义 (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一 第四单元 第19课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 讲义 (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19课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活动: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一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装片
(1)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
也可自己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方法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
(2)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3)模拟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1)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2024·湖北卷)( × )
(2)利用醋酸洋红液对蝗虫精巢染色,观察减数分裂特征。(2022·河北卷)( √ )
(3)观察动物的精巢、卵巢以及植物的花药中的细胞,只能看到减数分裂这一种细胞分裂的方式。( × )
(4)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 )
(5)一般来说,同一种动物,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 )
(6)实验中能观察到一个细胞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 × )
(7)卵细胞比较大易观察,故常采用动物卵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 × )
(8)(必修2 P24“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能看到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原因是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以观察到N、2N、4N 3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
考向1围绕观察减数分裂实验考查科学探究
1.(2023·天津卷)甲图示百合(2n=24)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乙和丙分别是四个子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分裂期的中期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乙和丙均是从与赤道板垂直方向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
B.乙中单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丙中单个细胞的两倍
C.乙中单个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是丙中单个细胞的两倍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丙所示时期的下一个时期
解析:丙是从平行于赤道板方向观察的,A错误;乙为减数分裂Ⅰ中期,丙为减数分裂Ⅱ中期,乙中单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丙中单个细胞的两倍,B正确;丙为减数分裂Ⅱ中期,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乙所示时期的下一个时期,D错误。
2.(2025·福建龙岩模拟)某同学观察蝗虫精母细胞(2N=24)减数分裂装片,下列关于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
B.①和②时期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均为12对
C.①和④时期有发生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①时期
D.③时期中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解析: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①→②,A正确;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故有24条染色体,B错误;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故①和④时期有发生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①时期,C正确;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正确。
考向2 结合“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考查科学思维
3.(2022·浙江卷)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 cm、2个8 cm)和4个红色(2个5 cm、2个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解析: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经过复制而来的,大小一样,故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A正确;同源染色体一般形状、大小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用不同颜色表示),故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B正确;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到细胞两极,故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D正确。
考点二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情境应用】 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
【问题探究】 
(1)图1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哪些?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哪些?
提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细胞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细胞③和细胞④。
(2)图1中对应图2 CD段的细胞有哪些?
提示:细胞③和细胞④。
(3)图1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DNA复制;着丝粒分裂。
1.“物理模型法”分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
2.“数学模型法”分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变化
①曲线模型
②判断方法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
①曲线模型
②模型解读:A→B: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DNA分子复制,染色单体形成,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B→C: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分裂Ⅰ全过程和减数分裂Ⅱ前、中期;C→D: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①曲线模型
②模型解读
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为0(即04n0)。
(4)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
①曲线模型
②模型解读
有丝分裂:后期时因着丝粒分裂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对加倍成为2n对,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5)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模型解读
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2→4);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恢复(4→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减数分裂Ⅱ后期因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组数目暂时加倍(1→2);减数分裂Ⅱ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
考向1 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考查生命观念
1.(2024·北京卷)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解析:减数分裂Ⅰ结束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单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错误;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面的有丝分裂做准备,C正确;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2.(2022·全国乙卷)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D )
A.有丝分裂的后期
B.有丝分裂的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也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体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至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
考向2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模型考查科学思维
3.(2023·浙江卷)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B错误;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1.(2024·浙江卷)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DNA中的P均为32P,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1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甲~丁4个细胞。这些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和2次着丝粒分裂
B.4个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形成细胞乙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染色体互换
D.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可能有4个细胞不含32P
解析:图中的细胞是由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据题图所示,这些细胞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粒没有分裂,因此该精原细胞经历了2次DNA复制,1次着丝粒分裂,A错误;题干叙述明确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因此4个细胞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且均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精原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每个DNA上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分裂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条单体含有32P,另一条单体不含32P,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每个细胞中应该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其中有2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但细胞乙有3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原因是形成细胞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染色体互换,C正确;甲、丙、丁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至少产生3个含32P的细胞,细胞乙有3条单体含有32P,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都含有32P,因此4个细胞完成分裂形成8个细胞,至多有3个细胞不含32P,D错误。
2.(2021·天津卷)如图为某二倍体昆虫精巢中一个异常精原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若该细胞可以正常分裂,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D )
解析:若该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则后期会出现如图A所示的情况,A不符合题意;图B、C为异常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B、C不符合题意;正常分裂时,形态较小的那对同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图D所示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其同源染色体,D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19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25·辽宁沈阳模拟)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此时细胞中( D )
A.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核DNA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中的2倍
C.染色体数目一定与其体细胞中的相同
D.核DNA数目一定是其染色体数目的2倍
解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能是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Ⅱ中期,减数分裂Ⅱ中期时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核DNA数目是体细胞中的2倍,减数分裂Ⅱ中期核DNA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均有染色单体,核DNA数目是其染色体数目的2倍,D正确。
2.(2025·湖南怀化模拟)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行为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图示各种行为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蓝细菌、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中
B.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C.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D.c可存在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的前期
解析: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故图示各种行为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蓝细菌、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中,A正确;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B错误;d中的两条染色体由1条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后形成,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正确;c为螺旋化的染色体,可存在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D正确。
3.(2025·辽宁大连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选取洋葱根尖伸长区,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B.低温诱导大蒜的根尖后,显微镜视野中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使用蝗虫精巢固定装片,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
解析: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在显微镜下不能看见动态的有丝分裂过程,A错误;低温诱导大蒜的根尖后,诱导率不是100%,显微镜视野中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现象,蝗虫精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使用蝗虫精巢固定装片,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正确。
4.(2025·安徽合肥模拟)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M,有关该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前期,一个细胞中均形成M/2个四分体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一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Ⅰ后期,一个细胞中均含有M/2对同源染色体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一个细胞中均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因此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M条,即含有M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都会分裂,因此均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5.(2025·湖北荆州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洋葱(2n=16)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Ⅰ)和“观察果蝇(2n=8)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Ⅱ)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均必须采用卡诺氏液来固定细胞的形态
B.均可能观察到某些细胞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
C.均不能观察到细胞在间期进行中心体复制的过程
D.实验Ⅰ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与实验Ⅱ减数分裂Ⅱ后期相同
解析: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用来固定细胞的形态,在上述两个实验中均未用到,A错误;实验Ⅰ有丝分裂中期和实验Ⅱ减数分裂Ⅱ中期,均可观察到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B错误;中心体复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细胞均为死细胞,观察不到中心体复制的过程,且洋葱根尖细胞无中心体,C正确;实验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4n,实验Ⅱ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组数为2n,D错误。
6.(2025·福建泉州模拟)下图为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显微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按减数分裂过程,图示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
B.等位基因可在图示①③所在时期发生分离
C.导致配子多样性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图示①③时期
D.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有助于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解析:①为减数分裂Ⅱ后期,②为减数分裂Ⅰ前期,③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故按减数分裂过程,图示的先后顺序为②③①,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即发生在③时期,若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染色体互换,则等位基因也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即发生在①时期,B正确。导致配子多样性的染色体行为有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染色体互换和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图示②③时期,C错误。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D正确。
7.(2025·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二倍体动物(2n=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形成图甲细胞过程中发生过同源染色体联会
B.图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
C.据图丁推测,该动物正常情况下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D.图中图像代表分裂时期的顺序依次是丁→甲→乙→丙
解析:图甲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图乙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个体为雌性,图丁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含有同源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中期,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22=4种类型的配子,C正确;依据图示可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丙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图丁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故图中图像代表分裂时期的顺序依次是丁→甲→丙→乙,D错误。
8.(2025·安徽芜湖模拟)图1为动物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1中细胞②比细胞①体积增大,染色体数目发生加倍
B.图1中细胞③和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C.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则AB段染色体数等于CD段染色单体数
D.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中着丝粒的数量变化,则图示过程可发生在细胞②产生细胞③的过程中
解析:细胞在间期会有适度的增长,图1中细胞②比细胞①体积增大,但间期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图1中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分裂方式为均等分裂,而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B错误;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BC阶段发生的是细胞分裂(即末期结束),CD段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都会发生因细胞分裂导致着丝粒的数量减半的现象,故图2过程可发生在细胞②产生细胞③的过程中,即减数分裂Ⅰ过程,D正确。
9.(2025·湖南娄底模拟)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SEP(分离酶)能将黏连蛋白水解,其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SCR(保全素)可充当假底物,与SEP紧密结合而阻断SEP的活性;而APC(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可催化SCR水解从而调控SEP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SEP催化黏连蛋白水解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B.APC与SCR结合使SCR全部分解发生于有丝分裂中期
C.抑制APC的活性将会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时间提前
D.SCR和黏连蛋白局部结构相似,可竞争SEP的活性部位
解析:SEP催化黏连蛋白水解,使染色单体不再连接,该过程可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SEP能将黏连蛋白水解,有利于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APC为后期促进复合物,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因此APC与SCR结合使SCR开始分解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结束时SCR几乎完全被分解,B错误;抑制APC的活性会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时间延后,C错误;SCR和黏连蛋白都能与SEP结合,说明两者局部结构可能相似,可竞争SEP的活性部位,D正确。
10.(2024·湖南怀化二模)下图1是某雌性家鸡(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注: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2细胞②和细胞③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
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图1中的AB段
C.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1的CD段,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2
D.图1中D到E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EF段对应图2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
解析:依据图示中染色体的来源,可知图2细胞②和细胞③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其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为N,对应于图1中的AB段,B正确。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对应图1中的CD段;雌性家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CD段细胞中Z染色体的数量为0或1或2,C错误;DE表示受精作用,不存在基因重组,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可以对应图2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10分)(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蜜蜂(2n=32)性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已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信息可判断该蜜蜂为雌性(填“雌性”或“雄性”),判断的依据是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不含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2)图1性原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细胞③的名称为极体,细胞⑤中所有染色体上含有64个DNA。
(3)图2中出现BC、GH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2中的FG段。
(4)雌蜂体细胞增殖的过程对应图2中的AE段,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根本原因是卵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
解析:(1)已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不含同源染色体,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蜜蜂为雌性。(2)图1性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B,细胞④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细胞③的名称为(第一)极体。细胞⑤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⑤中所有染色体上含有2×32=64(个)DNA。(3)AE段表示有丝分裂,图2中出现BC段数量变化的原因为着丝粒分裂,出现GH段数量变化的原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分裂Ⅰ,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此过程中。(4)蜂王体细胞含32条染色体,雌蜂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其过程对应图2中的AE段,卵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是卵细胞能发育成雄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