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第五单元 微专题4 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及应用) 讲义 (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二 第五单元 微专题4 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及应用) 讲义 (教师版)

资源简介

微专题4 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及应用
题型一 基因互作类
【典题引领1】 (2023·新课标卷)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D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解析: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1.解题步骤
(1)判断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之和为16,则为双杂合子自交;若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之和为64,则为三杂合子自交,均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遗传图解,并注明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如9∶3∶3∶1)。
(3)将特殊分离比与正常的分离比比较,确认分离比特殊的原因,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4)根据第(3)步推断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表型或子代基因型、表型及相关比例。
2.常见特殊分离比及原因
类型 F1(AaBb)自交后 代表型及比例 F1测交后代对应 比例 原因
① A_B_∶(A_bb+aaB_+aabb)= 9∶7(3+3+1) 1∶3 当两种显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② (A_B_+A_bb+aaB_)∶aabb= 15(9+3+3)∶1 3∶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不存在显性基因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③ (A_B_+aaB_+aabb)∶A_bb= 13(9+3+1)∶3 3∶1 只存在某一显性基因(如A)时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④ (A_B_+A_bb)∶ aaB_∶aabb= 12(9+3)∶3∶1 2∶1∶1 只要存在某显性基因(如A)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正常表现
⑤ A_B_∶(A_bb+aaB_)∶aabb= 9∶6(3+3)∶1 1∶2∶1 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正常表现
⑥ A_B_∶A_bb∶(aaB_+aabb)= 9∶3∶4(3+1) 1∶1∶2 当不存在某显性基因(如A)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正常表现
⑦ (A_B_+aabb)∶(A_bb+aaB_)= 10(9+1)∶6(3+3) 2∶2 (1∶1) 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题型二 致死效应
【典题引领2】(2023·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D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解析: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基因纯合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BB∶Bb∶bb=1∶2∶1,因此推测B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实验①中亲本为宽叶矮茎,且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由于AA和BB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C正确。将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其中只有窄叶矮茎的植株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1.解题思路
(1)先将表型比例拆分,按照分离定律单独分析。
(2)将单独分析的结果再综合在一起,确定成活个体基因型、表型及比例。
2.常见特殊分离比及原因
类型 F1(A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 F1测交后代 对应比例 原因
① AaBb∶Aabb∶aaBb∶aabb=4∶2∶2∶1 1∶1∶1∶1 两个显性基因纯合均致死
② AaB_∶Aabb∶aaB_∶aabb=6∶2∶3∶1 1∶1∶1∶1 一个显性基因(如A)纯合致死
③ A_B_∶aaB_∶ A_bb=9∶3∶3 无测交 两个隐性基因纯合致死
④ A_B_∶A_bb=9∶3 无测交 一个隐性基因(a)纯合致死
题型三 基因数量累加效应
【典题引领3】(2025·辽宁沈阳模拟)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可产生四种表型
B.与亲代(AaBB)表型相同的有1/4
C.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可产生四种表型,A正确;与亲代(AaBB)表型不同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1/8)、AaBb和aaBB(1/4+1/8=3/8)、aaBb(1/8),共占5/8,所以与亲代(AaBB)表型相同的有1-5/8=3/8,B错误;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占1/8,C正确;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1/8+1/4=3/8)、aaBb,共占5/8,所以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致的有3/8,D正确。
1.解题策略
2.常见规律(以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多对基因为例)
(1)由n对基因控制n对相对性状时,各对基因均杂合时,其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为3n种。
(2)由n对基因控制n对相对性状时,各对基因均杂合时,其自交后代表型种类为2n种。
微专题练4
(总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024·辽宁沈阳联考)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A/a)、耐旱与非耐旱(B/b)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二者独立遗传,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抗锈病耐旱小麦自交,F1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产生上述比例的原因是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B致死
B.该小麦种群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但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
C.F1中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抗锈病耐旱的概率为25/324
D.F1中抗锈病非耐旱植株与易染锈病耐旱植株之间进行自由交配,后代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4∶2∶2∶1
解析: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理论上应为抗锈病耐旱(A_B_)∶抗锈病非耐旱(A_bb)∶易染锈病耐旱(aaB_)∶易染锈病非耐旱(aabb)=9∶3∶3∶1,实际为抗锈病耐旱(A_B_)∶抗锈病非耐旱(A_bb)∶易染锈病耐旱(aaB_)∶易染锈病非耐旱(aabb)=2∶3∶3∶1,性状分离比之和为9,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由理论上的16种变为了9种,说明雌雄配子可育的种类均只有3种,雌雄配子均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致死,后代表型中只有抗锈病耐旱(A_B_)的占比下降,其余表型均不受影响,说明含a和含b的配子均不致死,应为含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致死,A错误;因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抗锈病耐旱小麦的基因型只有AaBb,B错误;因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AaBb的小麦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1∶2∶1,F1自由交配,产生的可育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5/17Ab、5/17aB、7/17ab,可育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5/17Ab、5/17aB、7/17ab,后代中抗锈病耐旱(A_B_)的概率为5/17×5/17+5/17×5/17=50/289,C错误;F1中抗锈病非耐旱植株的基因型及占比为1/3AAbb、2/3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均为2/3Ab、1/3ab,易染锈病耐旱植株基因型及占比为1/3aaBB、2/3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占比均为2/3aB、1/3ab,它们之间自由交配,则子代基因型、表型及比例为AaBb(抗锈病耐旱)∶aaBb(易染锈病耐旱)∶Aabb(抗锈病非耐旱)∶aabb(易染锈病非耐旱)=4∶2∶2∶1,D正确。
2.(2025·河北衡水模拟)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粗秆和细秆、银边叶和全绿叶分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该植物中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B基因纯合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若将亲本粗秆银边叶植株(AaBb)自交得F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理论上亲本产生的含aB基因与含ab基因的花粉数目相等
B.F1植株中纯合子占1/9,杂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
C.F1植株中细秆全绿叶植株数量最少,四种表型的比例为10∶5∶2∶1
D.F1中粗秆全绿叶植株(♀)与细秆全绿叶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粗秆全绿叶植株占7/10
解析:亲本基因型是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因此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aB∶ab=2∶2∶1∶1,含aB基因与含ab基因的花粉数目相等,A正确;AaBb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aB∶ab=1∶1∶1∶1,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aB∶ab=2∶2∶1∶1,B基因纯合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F1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4∶6∶3∶2∶2∶1,纯合子的比例为1/6,杂合子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细秆全绿叶植株(aabb)含量最少,比例为1/18,四种表型中粗秆银边叶植株∶粗秆全绿叶植株∶细秆银边叶植株∶细秆全绿叶植株=10∶5∶2∶1,B错误,C正确;F1中粗秆全绿叶植株AAbb∶Aabb=2∶3,而当其作母本时不会出现配子致死的现象,所以产生的配子Ab∶ab=(2/5+3/5×1/2)∶(3/5×1/2)=7∶3,当其与细秆全绿叶植株(aabb)杂交时,子代中粗秆全绿叶植株(A_bb)的比例为7/10,D正确。
3.(2025·河北保定模拟)某动物的毛色有白色(B)和灰色(b),尾巴有长尾(D)和短尾(d),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将F1中的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已知在胚胎期某些基因型的个体会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F2中致死基因型有5种,致死个体含有BB或DD
B.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
C.若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则子代表型比为2∶2∶1∶1
D.若F2群体自由交配,则F3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2∶1∶1
解析:根据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杂交,得到的F1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1∶1∶1∶1,可推出灰色长尾母本与白色短尾父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根据F1白色长尾雌雄个体杂交,得到的F2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白色短尾∶灰色短尾=4∶2∶2∶1,可得出F2中致死个体含有BB或DD,致死基因型有5种,即BBDD、BBDd、BBdd、BbDD和bbDD,A、B正确;F2中白色长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即BbDd×bbDd,可得子代表型比为2∶2∶1∶1,C正确;若F2群体(4/9BbDd、2/9bbDd、2/9Bbdd、1/9bbdd)自由交配,则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9BD∶2/9bD∶2/9Bd∶4/9bd,所以F3中BbDd∶bbDd∶Bbdd∶bbdd=1∶1∶1∶1,则F3中白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1∶1∶1,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4.(15分)(2025·江西宜春模拟)牵牛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季常见,鲜艳的颜色和香味会吸引蜜蜂等昆虫采食花蜜,帮助其完成传粉。某种牵牛花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共同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的表达效果只会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等位基因A、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若某公园移栽了多株白色牵牛花,则下一年牵牛花的花色有粉色、白色。
(3)假设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结合下图信息,在方框中画出未给出的类型(画图)。
答案:
为探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现选用粉色牵牛花植株(AaBb)进行自交实验。
操作步骤:牵牛花植株自交→观察、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及比例。
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①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则两对基因的分布属于图中第一种类型;
②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则两对基因的分布属于图中第二种类型;
③若子代植株的花色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则两对基因的分布符合图中第三种类型。
解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其本质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白色牵牛花的基因型是A_BB或aa__,后代可以出现A_BB、aa__和A_Bb基因型,不会出现A_bb基因型,故移栽了多株白色牵牛花,则下一年牵牛花的花色有粉色、白色。(3)两对基因的存在情况可能有三种: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第一种类型;②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图示见答案;③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即第三种类型。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连锁、a与b连锁,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其中AABB、aa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粉色,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则AaBb产生的配子是Ab∶aB=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2∶1∶1,表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