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讲义 (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三 第八单元 第36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讲义 (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36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①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②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③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
④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3)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①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②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其他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 )
(2)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 )
(3)排尿反射没有分级调节;有意识地排尿有分级调节。( √ )
(4)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 )
(5)(选择性必修1 P35“知识链接”拓展)在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的理由是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的反馈调节可使尿液顺利排出。
(6)(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拓展)某些成年人由于受到外伤等会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伤伤及大脑皮层或上、下行传导束,致使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丧失对排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考向 围绕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2023·山东卷)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解析:由题意可知,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而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故若仅有脑干功能正常而脊髓受损,也无法完成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A错误;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故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B正确;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表现在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上,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脑干对脊髓的控制,也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CO2属于体液调节因子,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D正确。
2.(2025·河南郑州质检)正常的膀胱活动分为贮尿期和排尿期,两者交替进行。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排尿障碍,表现有尿频、尿失禁及排尿困难等多种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贮尿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排尿期,交感神经兴奋,膀胱扩大
B.有尿意和无尿意时的排尿行为都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C.人体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负反馈调节方式控制排尿过程
D.脑血管病患者脑部神经受损后,排尿反射不能发生,因而出现排尿障碍
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贮尿期,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不会兴奋,排尿期,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引起排尿,A错误;有尿意和无尿意时的排尿活动都由大脑皮层控制,都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B正确;排尿的刺激会促使相关肌肉进一步收缩,使得排尿加快,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大脑受损后,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仍可发生,D错误。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①语言功能
②学习与记忆
③情绪
(1)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2021·河北卷)( √ )
(2)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
(3)学习与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 )
(4)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 )
(5)第一级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
(6)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
(7)(选择性必修1 P38“思考·讨论”拓展)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边听讲边看课件边记笔记时,参与活动的言语区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大脑皮层V区、大脑皮层W区。
考向 围绕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查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2024·辽宁卷)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解析: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
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
2.(2024·广东卷)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A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解析: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1.(2023·福建卷)一位高血压患者清晨突发右侧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且听不懂别人说话,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经医生诊断,该患者发生了脑卒中,脑部血管阻塞,但脑干、脊髓和脊神经等未受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患者大脑左半球S区和H区因缺血造成损伤
B.该患者大脑左半球第一运动区的上部因缺血造成损伤
C.为减少脑卒中发生,高血压人群应避免过多摄入钠盐
D.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
解析:S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该患者说话含糊不清,且听不懂别人说话,说明患者可能是大脑左半球S区和H区因缺血造成损伤,A正确;患者右侧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说话含糊不清,且听不懂别人说话,并出现尿失禁等症状,说明患者的第一运动区上部因缺血造成损伤,B正确;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C正确;排尿反射受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控,D错误。
2.(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解析: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A错误;下丘脑能调节生物的节律行为,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控制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受损,缩手反射失去意识控制,但仍能发生,C正确;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3.(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解析:人在剧痛、恐惧、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A错误,D正确;边听课边做笔记时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B正确;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
4.(2024·安徽卷)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其部分通路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属于条件反射。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 s内起跑视为抢跑,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填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收缩,可以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
(3)脑机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⑥(填图中数字)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解析:(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作出起跑反应,信号的传导需要经过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听觉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结构,但信号传导从开始到完成需要时间,如果运动员听到枪响后不超过0.1 s即起跑,说明运动员在开枪之前已经起跑,属于“抢跑”,此时没有听到声音就已经开始跑了,该行为的兴奋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2)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皮层下神经元④和⑤控制神经元②和③,进而精准调控肌肉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元④和⑤的兴奋均可引起b结构(效应器)收缩,推断可能是⑤的兴奋通过③传到b,且④的兴奋通过②传到a(此时a是效应器),然后a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此时a是感受器,由此推断a结构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和感受器。若在箭头处切断神经纤维,a的兴奋不能通过①传到③再传到b,因此b结构收缩强度会减弱。(3)根据给出的知识背景,我们知道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的临床康复治疗。其原理是脑机接口获取⑥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的信号运用计算机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再将解码信息输送给患肢,实现对患肢活动的控制。
课时作业36
(总分:55分)
(每小题5分,共55分)
1.(2024·吉林白山一模)在考试前,即使没有尿意,但为了避免考试中途去厕所,有的同学可能会选择进考场前去排一次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该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B.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C.此过程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和调控,排尿可以更完全
D.当有意识排尿时,排尿反射与脊髓无关,属于条件反射
解析:考试前的主动排尿说明大脑皮层对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A错误;排尿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排尿中枢在脊髓,此过程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和调控,排尿可以更完全,C正确;当有意识排尿时,大脑皮层控制脊髓,完成排尿反射,与脊髓有关,D错误。
2.(2025·湖南长沙质检)某成年男性失足从高处坠落,送医后神志尚清,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说话,脑部CT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前区脑皮层沟回变浅(异常)。经过背部CT检查发现第1胸椎压缩性骨折,局部明显有压痛,双下肢瘫痪,感觉丧失,有排尿活动但不受控制,医生诊断为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根据以上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有排尿活动但没有尿意
B.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故没有膝跳反射
C.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说话,即大脑皮层中的S区受损
D.该患者左上侧肢体运动可能会出现异常
解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的腰骶段,而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有排尿活动但没有尿意,A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的腰骶段,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应该有膝跳反射,B错误;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能听懂别人说的话,C正确;右侧大脑前区脑皮层沟回变浅(异常),其对侧(左侧)肢体活动受影响,所以该患者左上侧肢体运动可能会出现异常,D正确。
3.(2025·河南郑州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最普遍的成因,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如记忆障碍、学习障碍),病理显示患者的大脑细胞受损,海马区会出现神经炎性斑块,且会出现突触丢失、神经递质减少等异常现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该病患者丧失的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如果该病患者大脑某一区域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味觉丧失
C.如果该病患者言语区的V区受损,则会出现语言交流障碍
D.该病患者体内突触丢失、神经递质减少仅会影响短时记忆
解析: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患者大脑某一区域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味觉丧失,B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可以进行语言交流,C错误;突触丢失、神经递质减少也会影响长时记忆,D错误。
4.(2025·重庆渝北区模拟)人类躯体运动的最高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主要分布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区有以下特点:①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②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但头面部运动区的安排仍是正立的;③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
B.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
C.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
D.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解析: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一般是倒置的,但是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A错误;依据题干“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可知,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B正确;手和五指的运动精细程度高于小腿和足,结合题干“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可知,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C正确;神经递质为神经调节中的信号分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
5.(2025·广东深圳调研)中国科研团队开展了脑机接口的医学临床试验。一名四肢瘫痪患者接受了无线微创脑机接口试验,如图为试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主要是S区神经信号
B.脑机接口中的“脑”就是指实验示意图中的微电脑
C.微电脑类似神经中枢,将收集的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
D.该技术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是“意念”会产生电信号
解析:S区是运动性言语区,负责说话,而该患者是四肢瘫痪,即大脑皮层中支配躯体运动的中枢没有办法将信息传递到四肢发挥调控作用,因此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主要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信号,A错误;脑机接口中的“脑”是指人体的大脑,B错误;微电脑类似神经中枢,将收集的电信号转化成控制电动假肢的命令,而非转化为化学信号,C错误;该技术实现的生物学基础是大脑皮层形成的“意念”会产生电信号,用微电脑可收集这些电信号,D正确。
6.(2025·河北石家庄模拟)中国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生物节律紊乱的现象,控制生物节律的相关结构是脑干
B.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有效缓解抑郁
C.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作为一种抗抑郁药物
解析: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生物节律紊乱的现象,生物节律是由下丘脑控制的,A错误;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以改善不良情绪,进而有效缓解抑郁,B正确;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C正确;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进而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缓解抑郁,D正确。
7.(2024·辽宁沈阳三模)在大脑的深处,神经元的网络就像是一台记忆的机器。这些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接收和发送着名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这些信号会从上一个神经元出发,经过轴突和树突,抵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学习与记忆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
B.第一级记忆停留时间延长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D.临时记住的电话号码几分钟后就遗忘了,这属于感觉性记忆
解析: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A正确;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B正确;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正确;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有效作用时间往往不超过1秒,临时记住的电话号码几分钟后就遗忘了,这属于第一级记忆,D错误。
8.(2025·安徽蚌埠质检)图1、图2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
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
C.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扩大,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缩小
D.图1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2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解析: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因此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由图1可知,肌肉收缩等运动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B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图2中,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因此排尿受意识支配,D错误。
9.(2025·河北衡水模拟)大脑突触生成状况是大脑早期发育的标志之一,光刺激能促进大脑多个区域的突触生成。研究发现,分布于小鼠大脑皮层的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可通过感光蛋白(Opn)感知光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ipRGC在未受到光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外正内负
B.小鼠的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有关
C.若ipRGC的功能受抑制,则大脑突触的数量可能减少
D.小鼠的学习能力不会因发育早期光缺乏而受到影响
解析:ipRGC在未受到光刺激时,表现为静息电位,膜电位状态是外正内负,A正确。小鼠的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有关,B正确。光刺激能促进大脑多个区域的突触生成,而分布于小鼠大脑皮层的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可通过感光蛋白(Opn)感知光刺激。若ipRGC的功能受抑制,则大脑突触的数量可能减少,C正确。大脑突触生成状况是大脑早期发育的标志之一,小鼠的学习能力会因发育早期光缺乏导致突触生成减少而受到影响,D错误。
10.(2025·福建莆田质检)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前者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
C.抽取的蛋白质可能含起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后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症
解析: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电刺激会使老鼠产生恐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故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B正确;分析题意,科研人员抽取前者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由此推测抽取的蛋白质可能含起促进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错误;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错误。
11.(2025·湖北武汉质检)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解析:无论是巴宾斯基征阴性还是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A错误;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B、C正确;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由大脑皮层相关区域受损,失去了对脊髓的控制导致的,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