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1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遗传的物质基础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染色体、DNA 和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形成生命物质基础的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掌握实验和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认同遗传物质基础的科学结论,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科学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2)结合真实情境(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分析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与变异中的作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及功能定位。 (2)把握基因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生物遗传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包括动画演示染色体复制和分裂过程,以及基因表达的动态模拟。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在线平台预习关于遗传物质基本概念的微课程,并完成相关的自测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开展 “寻找亲人” 小游戏,通过展示一系列家庭成员的照片(包括大人和小孩),让学生配对真正的亲人。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如何找到亲人的,并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小游戏,根据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为照片中的亲人配对,思考配对的依据,激发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好奇心。 (老师播放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里面有大人和小孩,有些长得非常像。) (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看能不能找出哪些是亲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子女。你们是怎么辨别出来的呢?) (生:他们是根据眼睛、鼻子、嘴等特征来判断的。) (师:很好!这种相似的现象在生物学上我们称之为 “遗传”。那么这些特征又是如何从父母传给子女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教师活动:展示商品条形码图片,解释条形码的功能并提问:生物体中的生命信息记录在哪里?接着展示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20-P21 资料分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提出以下问题: 细胞分裂时,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能保持不变?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有什么特点? 资料三说明了什么? 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看条形码图片,思考生物体中的生命信息记录在哪里。回顾多利羊的诞生知识。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进行资料分析,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以及生物体内的存在规律,认识到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展示一张商品条形码的图片,并解释条形码的功能。) (师:每种商品都有一个独特的条形码,可以记录商品的各种信息。那么,生物体中的生命信息记录在哪里呢?) (生:可能在细胞中。) (师:对,生物体中的生命信息主要是记录在染色体上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播放视频: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 (师:同学们,在看了视频之后,我们知道多莉的细胞核是从成年羊那里来的。那么,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P20-P21 的资料,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生:阅读课本,准备讨论。) (师:第一个问题,细胞分裂时,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什么能保持不变?) (生:因为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复制一份,然后在分裂过程中,两份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数目保持不变。) (师:很好,这就是染色体复制和均等分配的原因。第二个问题,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有什么特点?) (生: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师:对,人类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第三个问题,资料三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师:非常好!最后一个问题是,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而DNA 是携带遗传信息的主要分子。) 三、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22 关于基因的内容,仔细观察图 Ⅷ-11 果蝇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片段分布示意图。讲解基因的概念和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展示多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及相应的性状,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基因的概念和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积极参与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翻到课本 P22。) (师:请同学们阅读这部分关于基因的内容,并仔细观察图 Ⅷ-11,这张图展示了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我们现在来看看基因到底是什么。) (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示。) (师: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特定片段,它携带着具体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例如,决定眼睛颜色、血型等性状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进一步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播放视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师:看完视频后,谁能总结一下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生: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特定片段,DNA 组成了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喻来理解这个关系:细胞核就像是房子,染色体就像是书架,DNA 就像是书本,而基因就是书本里的章节。) 四、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 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遗传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 学生活动: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染色体和基因。谁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点?) (生:知道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特定片段,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师:非常准确!另外,大家也掌握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遗传指的是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而变异则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布置 (1)绘制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图,并用文字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收集生活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中可能的遗传物质基础,并尝试说明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