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3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了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知识。教材系统介绍了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结构和功能,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本节内容与细胞代谢、能量供应、人体健康等主题紧密相连,是学生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基础的关键,对于构建“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水和无机盐,对细胞的物质组成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学生对糖类和脂肪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对其科学分类、具体功能和转化关系了解不深。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能够理解脱水缩合等基本概念,但对于多糖结构的多样性与功能的关系、脂质不同种类的功能区分等抽象内容仍需引导。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实例、类比和探究活动,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生命观念 1. 阐明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 理解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脂肪作为良好储能物质的特性,建立“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 1. 运用归纳、比较等方法,分析单糖、二糖、多糖的异同及脂肪、磷脂、固醇的异同。
2. 通过分析“多糖结构差异导致功能不同”等实例,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结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脂肪”等实验,提升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 结合糖尿病、高血脂、膳食指南等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合理饮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元素组成及功能。
(2) 糖类与脂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
(1) 多糖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2) 糖类与脂质转化的机制及程度差异。
五、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糖类分类表格。
(2) 比较归纳法:对比糖类三种类型、脂质三种类型的异同点。
(3) 问题导学法:以“问题探讨”和系列思考题驱动课堂进程。
(4) 联系实际法:将知识与生活健康、食品工业等实际应用相结合。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PPT):展示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图表、分子结构图、功能示意图。
(2) 模型或动画:展示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多糖的过程,以及脂肪分子结构。
(3) 生活实例:展示各种食物图片、膳食指南建议、健康相关新闻等。
七、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糖类和脂质分子结构模型(或动画),收集相关生活实例素材(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控糖建议、不同油脂状态图片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P23-P27内容,回忆并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糖类和脂质。
八、教学流程
问题探讨(动物细胞培养与脂肪细胞形成)

新知探究一:细胞中的糖类(概念、种类、功能、与健康)

新知探究二:细胞中的脂质(概念、种类、功能、与健康)

新知探究三:糖类与脂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整合与社会责任(健康饮食)

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

布置作业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2分钟) 1. 展示动物细胞培养的图片,提出问题探讨:
“培养基中为何要加葡萄糖?”
“未添加脂肪,脂肪细胞中的油滴从何而来?”
2. 引导学生得出初步结论: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推测,明确本节课的两个核心主题:糖类的功能和糖脂转化。 1. 创设真实科研情境,激发兴趣。
2. 明确学习目标,自然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究1:细胞中的糖类
(12分钟) 1. 讲解糖类概念:介绍元素组成(C、H、O)及“碳水化合物”别名的由来。
2. 组织【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糖类分类表格(单糖、二糖、多糖)。
3. 精讲与提升:
单糖:强调葡萄糖是“生命燃料”,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组成成分。
二糖:讲解常见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的组成和来源,链接“乳糖不耐受”生活实例。
多糖:重点讲解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功能,并通过“A B C ”思考题,突破难点:阐明虽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连接方式不同导致结构不同,进而功能不同。
辨析“水解”与“氧化分解”的终产物。
4. 联系社会: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控糖”建议,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1. 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
2. 自主阅读和填表,初步构建糖类分类知识框架。
3. 聆听讲解,深化对各类糖,特别是多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4. 联系自身饮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实例和对比,清晰掌握糖类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 重点突破“结构与功能观”,理解多糖功能差异的本质原因。
4. 落实社会责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三)新知探究2:细胞中的脂质
(10分钟) 1. 讲解脂质概况:介绍脂质的共同特点(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含N、P)。
2. 分类讲解:
脂肪:讲解其作为良好储能物质(解释为何等量脂肪比糖类储能多)、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通过“动物脂与植物脂状态差异”引出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讲解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
磷脂:强调其构成生物膜的重要功能,联系元素组成(含P、N)。
固醇类:介绍胆固醇(细胞膜成分、参与脂质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发育)、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的功能。 1. 了解脂质的整体特性。
2. 区分三类脂质,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思考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动物御寒、血管健康等)。 1. 系统构建脂质知识体系。
2. 强化“结构与功能观”,理解不同脂质因其结构不同而功能各异。
3. 联系生活实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四)新知探究3: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5分钟) 1. 回顾导入问题: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2. 提出新知:脂肪一般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只在糖代谢障碍时分解供能。
3. 强调核心: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1. 回顾课堂开始的问题,理解糖脂转化的单向优势。
2. 思考这种转化关系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1. 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2. 深化对物质转化和能量供应的理解,构建“物质与能量观”。
(五)知识整合与社会责任
(3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糖类和脂质在元素组成、功能和转化上的关系。
2. 强调健康观念:结合糖尿病、高血脂等,说明合理摄入糖类和脂质的重要性,倡导均衡膳食。 1. 综合比较糖类和脂质,形成网络化知识。
2. 认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 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2. 再次强化社会责任,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六)巩固练习
(6分钟) 1. 投影“当堂训练”选择题和填空题(包括高考真题)。
2.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重点讲解易错点(如脂肪元素组成、糖脂转化、多糖结构等)。 独立完成练习,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及时巩固,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链接高考。
(七)课堂小结
(2分钟)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总结:
1. 糖类:种类(单、二、多)、功能(能源、结构)、健康。
2. 脂质:种类(脂肪、磷脂、固醇)、功能(储能、结构、调节)、健康。
3. 关系:糖类可→脂肪,反之不易。 在教师引导下,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主干。 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强化记忆。
(八)作业布置
(1分钟) 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绘制糖类和脂质分类与功能的概念图。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并思考如何在日常饮食中避免摄入。
3.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记录作业要求。 1. 巩固基础知识。
2. 拓展延伸,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
3. 承前启后。
十、板书设计
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1) 元素: C、H、O
(2) 种类与功能:
单糖(不水解):葡萄糖(主要能源)、核糖/脱氧核糖(核酸成分)
二糖(水解为2分子单糖):麦芽糖、蔗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水解为多分子葡萄糖):淀粉(植物储能)糖原(动物储能)纤维素(植物细胞壁)几丁质(外骨骼等)
二、细胞中的脂质
(1) 共性: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 种类与功能:
脂肪(C、H、O):储能、保温、减压
饱和脂肪酸(动物,固态) /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液态)
磷脂(C、H、O、N、P):构成生物膜
固醇类(C、H、O):胆固醇:膜成分、运输脂质、性激素:促进生殖发育、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
三、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糖类 →(可大量)→ 脂肪
脂肪 →(一般不能大量)→ 糖类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详实,与生活联系紧密,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容量与深度的关系。
成功之处:通过探究活动和丰富的实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念的渗透比较到位;将健康饮食教育贯穿始终,落实了核心素养。
待改进之处: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较多,部分学生可能记忆混淆;对于多糖结构差异、糖脂转化机制等抽象内容,部分学生理解可能仍存在困难。
调整思路:下节课前可通过概念图填空或快速问答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对于难点,可提供更直观的分子模型动画或类比进行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制作知识卡片,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