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神奇的酵母菌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神奇的酵母菌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资源简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学段 初中生物 任教学科 生物
神奇的酵母菌
主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上下册 上册
跨学科 物理、化学、食品安全、劳动、信息技术 匹配单元 第二单元
主要参考 教科书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跨学科设计理念说明
1.以生物学为主干,整合化学(二氧化碳鉴定与发酵反应式)、物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信息技术(向AI助教提问、课后实践作业)等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认知框架。 2.制作馒头环节需结合劳动技能(和面、发酵)、数学(配比计算),美育(馒头形状)等,体现“做中学”与多工具应用。
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章末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本节课聚焦于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及其在馒头制作过程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发酵原理,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制作的基本技能,同时加深微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本节内容在设计上以生物学知识为主干,融合了物理、化学、食品安全、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并且凸显学生实践的重要性。 二、学科概念 1.大概念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重要概念 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3.次位概念 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跨学科概念 1.大概念 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 2.重要概念 发酵食品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发酵食品的制作可以运用传统的发酵技术来完成;发酵食品的改良需要好的创意,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发酵的条件控制、装置的改进、食材的选择等方面不断尝试 三、活动目标 1.阐明酵母菌的发酵原理。 2.利用发酵原理制作美味创意馒头。 3.探究影响馒头口感的因素。 4.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四、任务描述 1.能够结合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发酵现象,阐明发酵原理。 2.利用发酵原理制作美味创意馒头,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劳动技能。 3.结合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馒头口感的因素。 4.结合学科知识和微观证据,解释馒头变质的原因,关注食品安全。 5.认识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科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课前准备 建立与酵母菌、馒头制作相关的智能体;准备实验器材和烹饪工具。 七、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酵母简史同学们,在平凡生活中,隐藏着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它虽比尘埃还小,却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位英雄就是号称天选打工菌的酵母菌。同学们知道酵母菌的应用最早追溯到什么时候吗?关于酵母菌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向我们的AI助教提问。 向AI助教提问。 通过追问酵母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馒头趣史过渡语:在酵母菌参与的众多发酵食品中,馒头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1.馒头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馒头是由诸葛亮发明的,咱们来听一听这段趣史。(用诸葛亮的图片通过AI设计一段视频,讲述馒头的传说) 2.请你观察并品尝桌面上的馒头,描述它的形态特点和味道口感? 听历史趣闻。 观察并品尝馒头。 融合历史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 为讲述发酵现象做铺垫。 (三)发酵原理 过渡语:馒头内部为什么有那么多小孔呢?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发挥了什么神奇作用呢? 1.馒头的成分:面粉(含糖)、酵母粉、温水 2.活动1:生气的气球 (1)实验材料:葡萄糖、酵母粉、温水、锥形瓶、气球。请同学们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观察气球的变化。 (2)思考讨论:一段时间之后气球明显鼓胀起来,为什么呢?这种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如何进行鉴定呢? 3.活动2:变色的石灰水 (1)实验说明:小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请捏紧气球口并小心取下气球,将气体“倒入”烧杯,摇匀,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2)思考讨论: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倒入”烧杯而不会直接向上扩散?取下气球的时候你还闻到了什么气味?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用化学反应式来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原理。 4.酵母菌的发酵原理 动手实验,思考讨论。 认真记录反应原理。 通过系列验证活动,使学生认同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拓充渗透物理、化学知识。 结合化学反应式揭示酵母菌发酵作用的机理。 (四)制作馒头过渡语:相信咱们的课进行到这同学们都是跃跃欲试,想试一试自己能不能也做出好吃好看的馒头。 活动3:制作美味馒头 (1)材料说明:适量面粉、适量酵母粉、和面盆、大烧杯(接水)、小量杯(溶化酵母)、筷子、硅胶垫板、塑料切刀、擀面杖等。 (2)讲解馒头制作流程: ①用温水溶化酵母粉加入面粉; ②少量多次往盆内加水,同时筷子搅拌,直至成絮状; ③用手揉搓面团直至面团光滑; ④揉成长条状并切成小块; ⑤将馒头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入锅内醒发后开火蒸。 (3)学生分组制作馒头。 (4)展示交流:与小伙伴分享交流馒头的味道。 学生体验馒头制作过程。 通过制作馒头让学生理解发酵原理,并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五)影响因素 过渡语:为什么有的同学做出的馒头口感不佳呢?在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馒头的口感呢? 列举可能影响馒头口感的因素。 过渡语:咱们班有几位美食爱好者对馒头制作的条件十分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听一听他们的研究成果。 2.播放学生制作馒头过程的视频。 3.兴趣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分享。 (1)探究水的温度对馒头口感的影响 (2)探究酵母粉用量对馒头口感的影响 过渡语:在没有酵母粉的古代,咱们的老祖宗们是如何发面制作馒头的呢?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详细记载酒浆发面法和酸浆发面法。 1.观看视频《酒浆发面法》。 2.粥和酒熬出的汤汁为什么可以使面团发起来? 同学们,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许多的地区和家庭依然沿用古籍中记载的方法制作馒头,虽然发面速度没有那么快,但口感确是一流的,这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兴趣小组代表分享实验发现,其他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认真听讲。 通过学生的实验分享,让学生认同各种可能会影响到酵母菌发酵效果的因素。 讲述古法发酵,赞叹老祖宗的劳动智慧。 (六)食品安全过渡语:这看似普通的发酵过程原来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馒头固然美味,可是稍有不慎就会发霉,馒头发霉后撕去霉变部分还能继续吃吗? 1.观看视频。 2.描述馒头发霉的原因: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发霉的馒头请同学们一定及时丢弃。 联系生活经验认真分析。 渗透食品安全的意识。 (七)实践作业过渡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酵母菌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1.观看视频《酵母菌建筑师》。 2.酵母菌小小的身材,大大的能量。酵母菌除了能用来制作馒头等面点,还参与了哪些食品的制作?你能说出这些食品制作的过程吗?请你借助豆包等智能体搜索你感兴趣的一种,小组合作制作美食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继续。 明确课后实践任务。完成以酵母菌为主体的食品制作相关知识的串联,形成完整的以酵母菌为主线的劳动体验。
八、教学板书 九、课堂评价 序号评价标准分值学生自评组长评分教师评分1列举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02准确描述酵母菌的发酵现象,能够结合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解释发酵原理153在馒头制作过程中,能熟练掌握和面、揉面、发酵、蒸制等操作技能,步骤规范,面团状态和馒头口感较好 204能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馒头口感的因素,实验设计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55准确分析馒头变质原因,阐明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06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跨学科综合素养107能积极与小组成员沟通协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20合计100
十、反思改进 1.当前物理、化学等知识应用较零散,需强化科学原理与实践的融合。 2.学生劳动过程中反应出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需加强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实践应用。 3.学生对于AI智能体的运用能力一般,需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