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5章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第1节 真菌、细菌和病毒(第3课时)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苏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感悟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态度;2.通过观察病毒的图片和结构示意图,描述并归纳病毒的结构特征。建构病毒的概念;3.通过阅读材料和表达交流,辩证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重、难点烟草花叶病曾是一种频繁发生的植物病害。染病后的烟草叶片卷曲,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19世纪末,人们认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正常烟草患烟草花叶病的烟草课堂导入探究新知伊万诺夫斯基患病烟草花叶榨出汁液细菌过滤器感染正常烟草花叶正常烟草患病导致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生物称为病毒。想一想: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新知三、病毒1. 发现过程探究新知2. 病毒的大小左图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颜色经人工处理,放大70000倍),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有什么不同。病毒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探究新知烟草花叶病毒(放大60000倍)腺病毒(放大120000倍)大肠杆菌噬菌体(放大100000倍)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常呈蝌蚪状、杆状或球状等3. 病毒的形态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禽流感、萝卜花叶病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探究新知4. 生活方式探究新知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及细菌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5. 病毒种类探究新知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艾滋病病毒腺病毒豌豆萎黄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萝卜花叶病毒尝试对以下病毒进行分类:探究新知蛋白质遗传物质蛋白质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蛋白质遗传物质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想一想:病毒的结构与细胞一样吗?6. 病毒的结构探究新知动物细胞示意图植物细胞示意图细菌结构示意图病毒示意图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液泡动物植物病毒×××√××××××√√√√√√√√想一想: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什么?探究新知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病毒的这种增殖方式,叫“自我复制”。7. 病毒的繁殖方式探究新知探究新知艾滋病埃博拉肝炎流感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8.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弊探究新知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烟草花叶病除了引起人患病外,病毒也会引起动植物患病,造成农牧业减产。弊探究新知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预防疾病。利探究新知棉铃虫利用动物病毒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利本课小结细 菌 真菌 病毒细胞结构 细胞, 成形的细胞核。 ___细胞或___细胞,____成形的细胞核。个体大小 个体______, 有 的, 也有 。生活方式生殖方式单腐生、寄生等没有微小分裂生殖单多有较小较大腐生、寄生等多为孢子生殖无细胞结构最小寄生自我复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1、姚大爷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经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查,在其肺内发现了烟曲霉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烟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细菌B.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C.烟曲霉菌和肺炎链球菌都有细胞结构D.肺炎链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C学以致用2、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无益的B.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C.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一般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A学以致用3、微生物是生物界必不可少的生物类群,关于下图中三种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够独立生活B.②的细胞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C.③的细胞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①②③三种微生物都是通过孢子进行后代繁殖D感谢倾听!/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2.5.1 真菌、细菌和病毒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3课时课题 第5章第1节 真菌、细菌和病毒(第3课时)教材分析 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在学习完细菌、真菌后再来认识它,可以让学生对微生物形成全面的认识。由于病毒种类繁多,不同的结构也不尽相同。首先明确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的多种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我们可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将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没有介绍能够感染真菌的病毒,是因为相比上述三类病毒,相关研究比较少。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病毒的结构特征以及病毒的增殖,最后从有害、有益两个方面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辩证地看待病毒。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了解病毒发现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感悟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观察病毒的图片和结构示意图,描述并归纳病毒的结构特征。建构病毒的概念; 通过阅读材料和表达交流,辩证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病毒的增殖过程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异同,归纳病毒的形态特点,发展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对病毒的认识,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养成正确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病毒,了解病毒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 病毒的增殖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PPT展示正常烟叶和患病烟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讲述:染病后的烟草叶片卷曲,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提出问题】“想一想:使烟草患病的原因是什么?” 尝试了解导致烟草患烟草病的微生物。探究新知 三、病毒 【任务一:了解病毒的发现历程】 PPT介绍伊万诺夫斯基,并讲解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并分析。 教师设疑:“想一想: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总结】 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生物称为病毒。 教师讲述: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PPT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颜色经人工处理,放大70000倍) 设疑: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任务二:了解病毒的形态】 PPT展示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述: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常呈蝌蚪状、杆状或球状等。 【任务三:探究病毒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禽流感、萝卜花叶病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设疑:病毒可以寄生在什么类型的细胞中? 【任务四:了解病毒的种类】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及细菌病毒。 【任务五:总结病毒的结构特征】 教师设疑:“不同种病毒共有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PPT展示三种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病毒的结构与细胞一样吗?”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任务六:探究病毒的繁殖方式】 教师讲述: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 PPT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病毒如何进行繁殖?”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任务七:分析病毒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提出问题】病毒与人类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1.有害方面 PPT展示艾滋病、埃博拉、肝炎以及流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PPT出示禽流感、口蹄疫、猪瘟以及烟草花叶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 教师讲述:除了引起人患病外,病毒也会引起动植物患病,造成农牧业减产。 2.有利方面 PPT展示新冠疫苗、九价疫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类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预防疾病。 PPT展示棉铃虫和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类利用动物病毒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教师讲述:虽然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类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弊。我们应当学会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病毒的发现史,认同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依赖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了解病毒的大小,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 通过显微镜下的图片观察,直观地了解病毒的形态。 了解病毒的生活方式,按照病毒寄生的细胞种类不同尝试对病毒进行分类。 对比病毒与细胞结构的差异。 理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总结病毒的结构特征。 通过病毒的繁殖过程示意图,总结病毒的繁殖方式。 通过老师提供的图文资料分析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通过举例,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病毒于人类而言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方面。【习题巩固】 1、姚大爷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经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查,在其肺内发现了烟曲霉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烟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细菌 B.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 C.烟曲霉菌和肺炎链球菌都有细胞结构 D.肺炎链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思考巩固练习上的问题,加深对病毒主要特征及生活方式的理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病毒对人体都是有害无益的 B.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C.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一般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2、微生物是生物界必不可少的生物类群,关于下图中三种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①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够独立生活 B.②的细胞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C.③的细胞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①②③三种微生物都是通过孢子进行后代繁殖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前承“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后启“免疫调节”“传染病预防”,是学生认知从“细胞生物”到“非细胞生物”的首次突破,填补了“生物类群”认知中的空白,完善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分类框架。 本节课以“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为切入点,直观呈现病毒“极其微小”的特点(如标注“多数病毒直径在10 - 300纳米”),再通过“噬菌体结构模式图”,明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特征,为后续理解其生命活动奠定结构认知。聚焦“病毒的增殖”,通过文字描述与简化示意图,阐述“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完成自身增殖”的过程,突出其“寄生性”“非独立代谢”的特点,同时对比细菌的独立生活方式,强化“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的认知。用“利弊并举”的编写方式:一方面列举“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引发疾病”的案例,说明病毒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介绍“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病毒制作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等应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病毒,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现实价值。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1 真菌、细菌和病毒 第3课时(教学设计).docx 2.5.1 真菌、细菌和病毒 第3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