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16.2 人体的感觉 第1课时 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含反思)-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16.2 人体的感觉 第1课时 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含反思)-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的感觉
(第1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了解人的眼球结构。
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1. 通过观察眼,能说出眼的结构和功能,并认同眼球是眼的主要部分。
2. 运用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初步认识眼球的结构,熟悉各结构名称,了解其功能。
3. 通过解剖猪眼球锻炼动手能力,仔细观察猪眼球各结构的特点,类比分析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新意识。
4. 通过学习角膜移植技术,培养学生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课前须知
课堂导入
找不同
新知讲授
活动1:人体的感觉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找地方避雨
新知讲授
你通过什么判断要下雨呢?
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
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温度觉……
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有80%来自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眼的结构
同桌两人互相观察眼睛,对照课本P95的图16-13,认识眼的结构。
思考: 1.眼由哪两部分构成?
2.眼球的附属结构有哪些?
3.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什么功能?
(时间:3min)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眼的结构
1
2
3
4
5
6
泪腺
睫毛
眼球
上眼睑
泪管
下眼睑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眼的结构

眼球
眼球的附属结构
眼球
(对眼球具有 作用)
(主要结构)
保护
1.眼的组成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眼的结构
眼的结构示意图
泪腺
下眼睑
泪管
睫毛
上眼睑
图中还有眼球的附属
结构没有标注吗?
2.眼球的附属结构及其功能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眼的结构
眼睑
睫毛
结膜
泪器
眼肌
眼球转动
阻挡灰尘
俗称眼皮
沙眼
眼泪
你能将眼的附属结构与下方的相关内容连线吗?
2.眼球的附属结构及其功能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自主-合作学习
结合课本P96图16-14“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
汇报提示:1.眼球的形状;
2.眼球由哪两部分构成?
3.每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眼球的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
(时间:5min)
新知讲授
1
2
3
4
5
6
7
8
9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睫状体
玻璃体
巩膜
视神经
视网膜
脉络膜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膜叫 ,是光线首先进入眼球的膜。
2.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3.人体通过调节 的凸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4.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晶状体
5.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6.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眼球
巩膜
虹膜
瞳孔
巩 膜
虹膜(黑眼球)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不同肤色的人种,因为虹膜内的色素的差异,虹膜的颜色不一样。
黄种人虹膜内所含色素一般为中褐色或黑色,因为呈现黑色。
白种人虹膜内色素多为浅蓝色,所以眼呈现蓝色。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小实验:
提出问题:瞳孔如何应对光线强弱的变化呢?
瞳孔
作出假设:
制定方案:
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
用不同强度光线照射眼睛,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记录下开灯(强光)照射时瞳孔的变化和关灯(弱光)照射时瞳孔的变化。
实施方案: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用手电筒照射眼睛,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观察记录:
当开灯(强光)照射时,瞳孔( );
当光灯(弱光)照射时,瞳孔( );
(填“变大”或“变小”)
瞳孔
变小
变大
瞳孔能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多少
小实验:
得出结论:
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对比:猫在中午和晚上时瞳孔的变化
中午


晚上
新知讲授
活动3: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睫状体
玻璃体
巩膜
视神经
视网膜
脉络膜
无色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光线由此进入眼球内部
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光线容易通过
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把与视觉有关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为视网膜提供营养;且不透光,能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连连看
请将眼球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正确的连起来。
角膜
巩膜
虹膜
视神经
视网膜
晶状体
玻璃体
感受光线刺激
无色透明,透光
无色透明,透光,保护
保护,白色不透光
调节瞳孔大小
把视觉信息传给大脑
有弹性,折射光线
课堂小结
眼球
内容物:
外膜
内膜:
角膜:无色
:白色不透明度、坚韧
睫状体:调节 曲度
虹膜:中有
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
清澈
眼球壁
透明
巩膜
瞳孔
晶状体
中膜
晶状体
玻璃体
透明
1.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来自于(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2.人的眼球中有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瞳孔 C.视网膜 D.角膜
3.在眼球中,能够通过调节曲度折射光线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虹膜
4.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人体奥秘”展览中,有一个展示人体眼部结构的区域。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眼睛的模型。决定人的眼睛颜色的结构是(  )
A.虹膜 B.角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5.由电影院出来时,眼睛的瞳孔是怎样变化的( )
A.不变 B.由小变大 C.由大变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B
课堂练习
B
B
A
C
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教材
THANKS
感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的感觉(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人体的感觉(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 16 章第 2 节的第 1 课时,承接 “神经调节” 的基础,聚焦人体重要感觉 —— 视觉的形成基础,核心是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材以生活场景(如天气变化时的感官反应)为切入点,通过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解剖猪眼球实验、分析瞳孔对光反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眼的组成(眼球及附属结构)、眼球各部分功能,尤其突出视网膜、晶状体等与视觉形成直接相关的结构。 本节内容既是对神经调节中 “感受器功能” 的具体应用,又为后续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与远视成因” 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角膜移植技术等案例,培养学生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以及关爱眼部健康的社会责任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眼的组成(眼球及附属结构),列举 3-5 种眼球附属结构(如眼睑、睫毛、泪腺)及其功能。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描述眼球的主要结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说明各结构与视觉形成相关的功能(如视网膜含感光细胞、晶状体折射光线)。 3. 解释瞳孔对光线强弱的反应规律(强光时缩小、弱光时变大),理解其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眼球结构(如晶状体凸度调节、视网膜感光功能)与视觉功能的关系,强化 “结构决定功能” 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人种虹膜颜色差异、分析瞳孔对光反应实验现象,培养逻辑推理与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观察眼的外部结构”“瞳孔对光反应实验”“解剖猪眼球”,提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与数据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结合角膜移植技术案例,关注眼部疾病(如沙眼),形成保护眼睛的健康意识(如避免强光直射、保持眼部卫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眼的组成(眼球及附属结构),明确眼球是视觉形成的主要结构,附属结构起保护和辅助作用。 2. 眼球的主要结构(角膜、晶状体、瞳孔、视网膜、视神经等)及其功能,理解各结构与视觉形成的关联。【教学难点】 1. 结合实验现象(如瞳孔对光反应、猪眼球解剖观察),推导晶状体、视网膜在视觉形成中的协同作用(如晶状体折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突破抽象功能的理解障碍。 2. 理解虹膜颜色差异的成因(色素含量不同),以及瞳孔大小调节的机制(虹膜肌肉收缩与舒张),深化对 “结构适应功能” 的认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 展示生活场景图片:放学路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提问:“你通过哪些感觉判断要下雨?这些感觉分别依赖哪些器官?” 2. 总结:“人体 80% 的信息来自视觉,眼是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眼的结构与功能。” 1. 结合自身经历回答(如 “看乌云、闪电靠眼,听雷声靠耳,感受狂风靠皮肤”),列举眼的功能。 2. 明确本节课学习核心是 “眼的结构与功能”,激发探究兴趣。
新知探究 活动1: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附属结构 1. 指导学生同桌互观眼睛,对照教材图 16-13,提问:“眼的外部能看到哪些结构?它们属于眼的哪一部分?” 2. 展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讲解:“眼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组成,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泪腺、泪管等,主要起保护和辅助作用。” 3. 组织 “结构与功能连线” 活动:将 “眼睑、睫毛、泪腺” 与 “阻挡灰尘、俗称眼皮、分泌眼泪湿润眼球” 匹配,强化理解。 1. 观察同伴眼睛,识别眼睑、睫毛等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结合示意图,明确眼的组成,区分眼球与附属结构。 3. 完成连线活动,举例说明附属结构的功能(如 “泪腺分泌眼泪能清洁眼球”)。
活动2:解剖猪眼球,探究眼球内部结构 1. 实验指导: - 分组:4 人一组,分工为解剖操作、现象记录、结构识别、发言汇报; - 步骤:用解剖刀沿猪眼球赤道面切开,观察外层(巩膜、角膜)、中层(虹膜、脉络膜)、内层(视网膜)及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 - 安全提示:解剖刀使用时刀刃向外,避免划伤;实验后清理材料,洗手。 2. 提问引导:“切开后看到的白色坚韧外层是什么?透明的前部结构是什么?晶状体的形状像什么?” 3. 结合实验现象,总结眼球主要结构: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 1. 小组合作完成解剖实验,记录各结构的颜色、形态(如 “巩膜白色坚韧,角膜透明,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 2. 结合实验观察,回答教师提问,对比猪眼球与人体眼球结构的相似性。 3. 绘制简单的眼球结构草图,标注主要部分,加深记忆。
活动3:分析瞳孔对光反应,理解结构功能 1. 提出问题:“光线强弱变化时,眼内哪个结构会变化?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如 “瞳孔会变大或变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2. 组织实验:用手电筒交替强光、弱光照射学生眼睛,观察瞳孔变化,记录 “强光时瞳孔变小,弱光时变大”。 3. 讲解机制:“瞳孔大小由虹膜调节,强光时缩小可减少光线进入保护视网膜,弱光时变大可增加光线进入,保证视物清晰。” 补充 “猫的瞳孔昼夜变化” 案例,强化 “结构适应功能”。 1. 基于生活经验(如 “晚上关灯后眼睛会适应黑暗”)作出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2. 分组完成实验,一人受测、一人照射、一人记录,观察并对比两次瞳孔大小。 3. 结合案例理解瞳孔调节的意义,举例说明(如 “电影院出来时瞳孔由大变小”)。
活动4:梳理眼球各结构功能,关联视觉形成 1. 展示眼球结构与功能对应表,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填空: 角膜:无色透明,; 晶状体:有弹性,能; 视网膜:含有________,能感受光刺激; 视神经:能________。 2. 强调关键功能:“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折射光线,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向大脑。” 3. 对比不同人种虹膜颜色差异:“黄种人虹膜色素多呈褐色,白种人色素少呈蓝色,色素含量决定虹膜颜色,进而决定眼睛颜色。” 1. 结合实验观察和教材知识,完成功能填空(如 “角膜透光,晶状体调节凸度,视网膜含感光细胞,视神经传递神经冲动”)。 2. 小组讨论:“如果晶状体变浑浊会怎样?”(如 “可能导致白内障,影响光线折射”),理解结构异常对功能的影响。 3. 分析虹膜颜色差异的原因,举例说明 “结构决定性状”(如 “色素含量不同→虹膜颜色不同”)。
【习题巩固】 1.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绝大部分来自于(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答案】B 【分析】人体通过不同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其中视觉在信息接收中占主导地位。感觉器官是感受器的附属结构,口中的舌能够感受味觉,鼻有嗅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眼有视觉作用;眼有心灵的窗户之称,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其次就是听觉。 【详解】A.听觉通过耳朵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形成声音感知。听觉能获取语言、环境声音等信息,但相比视觉,其信息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 B.视觉是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形成图像的过程。视觉能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运动、空间位置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超过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B符合题意。 C.触觉通过皮肤感受压力、温度、疼痛等刺激,能获取物体的质地、温度等信息。触觉在近距离或直接接触时作用显著,但获取的信息量远低于视觉,C不符合题意。 D.嗅觉通过鼻腔感受气味分子,能识别环境中的气味信息。嗅觉在特定场景(如识别危险气体、食物气味)中重要,但日常信息获取中占比极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人的眼球中有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多少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瞳孔 C.视网膜 D.角膜 【答案】B 【分析】(1)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结构,它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曲度,从而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进行折射,使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2)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小孔,它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大小,从而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3)视网膜是眼球壁的内层,其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是视觉形成的重要部位。 (4)角膜是眼球前端的透明膜,它具有屈光作用,能使光线进入眼球。 【详解】A.晶状体的主要作用是折射光线,使物象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而不是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A错误。 B.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B正确。 C.视网膜主要是接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与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多少无关,C错误。 D.角膜是无色透明的,能使光线透过,主要起折射光线的作用,不能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D错误。 故选B。 3.在眼球中,能够通过调节曲度折射光线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虹膜 【答案】B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A.角膜是眼球外膜的前方部分,是无色透明的,光线可以透过它进入眼球内部。角膜本身具有一定的曲度,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它的曲度是相对固定的,不能进行调节,A不符合题意。 B.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结构,它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晶状体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自身的曲度。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凸,曲度增大,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增强,从而使近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变薄,曲度减小,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减弱,使远处物体也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晶状体能够通过调节曲度来折射光线,B符合题意。 C.视网膜是眼球内膜的后部,主要由感光细胞组成,它的作用是接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本身并不具有折射光线和调节曲度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虹膜是眼球外膜的中部,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它中间有一个小孔叫瞳孔。虹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人体奥秘”展览中,有一个展示人体眼部结构的区域。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眼睛的模型。决定人的眼睛颜色的结构是(  ) A.虹膜 B.角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答案】A 【分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 【详解】A.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虹膜的颜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睛的颜色,A符合题意。 B.角膜是无色透明的,位于眼球前部,主要作用是透过光线,与眼睛颜色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有营养眼球和形成暗室的作用,不决定眼睛的颜色,C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与视觉的形成有关,而不是决定眼睛颜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由电影院出来时,眼睛的瞳孔是怎样变化的( ) A.不变 B.由小变大 C.由大变小 D.由大变小再变大 【答案】C 【分析】虹膜中央的圆孔是瞳孔,瞳孔能够放大和缩小,从而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量,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看清物体;瞳孔的放大和缩小是由虹膜内的平滑肌控制的,当看近处物体时,虹膜内的平滑肌舒张,瞳孔变小;当看远处物体时,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瞳孔变大;当由明处进入暗处时,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瞳孔由小变大;当由暗处进入明处时,虹膜内的平滑肌舒张,瞳孔由大变小。 【详解】A.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小孔,其大小受虹膜内平滑肌的调节,能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改变,从而控制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量,并非保持不变。在电影院内光线较暗,为了让更多光线进入眼球以看清物体,瞳孔会扩大;当从电影院出来,外界光线变亮,瞳孔会变小,A错误。 B.从电影院出来时,外界光线由暗变亮。而瞳孔的调节机制是:光线变亮时,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避免强光对视网膜造成损伤;只有在光线变暗时,瞳孔才会由小变大。所以B选项中“由小变大”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B错误。 C.电影院内环境较暗,此时虹膜内的平滑肌舒张,瞳孔扩大,这样能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光刺激,从而看清暗处的物体。当从电影院出来,外界光线明亮,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以此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防止过强的光线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因此,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C正确。 D.从电影院出来的过程中,光线是从较暗的环境直接进入明亮的环境,瞳孔的调节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即由大变小,不会出现 “由大变小再变大” 的情况,D错误。 故选C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5道选择题
课堂小结 展示 “眼的结构与功能” 思维导图: - 眼的组成:眼球(外膜、中膜、内膜、内容物)、附属结构(眼睑、睫毛等); - 关键结构功能:角膜透光、晶状体折射光线、视网膜感光、瞳孔调节光线; - 核心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 “晶状体双凸形适应折射光线,视网膜含感光细胞适应感受刺激”)。
板书设计 第 16 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 节 人体的感觉(第1课时) 一、眼的组成 1. 附属结构:眼睑(眼皮)、睫毛(挡灰尘)、泪腺(分泌眼泪)—— 保护、辅助 2. 眼球(主要结构) 二、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 外膜:角膜(透明透光)、巩膜(白色坚韧,保护) 2. 中膜:虹膜(决定眼颜色,调节瞳孔)、脉络膜(含血管和色素,供营养、暗室) 3. 内膜:视网膜(含感光细胞,感光产生冲动) 4.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折射光线,调节凸度)、玻璃体(透光) 三、瞳孔对光反应:强光→小,弱光→大 —— 保护视网膜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1. 优点:通过猪眼球解剖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眼球内部结构,有效突破 “抽象结构” 的理解难点;采用 “同桌互观”“连线匹配”“瞳孔实验” 等多样化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度,强化知识记忆;结合生活案例(如电影院瞳孔变化),实现知识与实际的关联。 2. 不足:部分小组解剖实验时聚焦操作细节(如切开位置不准),未及时观察结构;对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 的机制讲解较浅,部分学生理解模糊;习题巩固中第 6 题(视网膜功能)错误率较高,反映对 “感光细胞功能” 的强调不足。 3. 改进方向:实验前增加 “解剖步骤演示” 视频,明确观察重点;补充 “睫状体收缩与舒张” 的动画,直观展示晶状体凸度调节过程;课后推送 “视网膜功能” 微视频,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