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 人体的运动(第2课时)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骨连接的三种形式(不活动、半活动、活动连接)及特点。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与牢固性、灵活性的关系。理解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1.明确骨连接的形式,理解关节的定义并掌握其结构组成;了解人体主要骨骼肌,同时理解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作用。2.通过观察骨连接形式、关节结构示意图、人体主要骨骼肌、骨骼肌结构模式图及屈肘伸肘肌肉协作关系图等,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3.懂得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进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课前须知新课导入你知道皮影戏怎么动起来的吗?课堂导入皮影戏中的动作是靠手艺人的操作完成的,那么人的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呢?人进行的运动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着所附着的骨,绕着骨连接活动完成的。1.骨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2.这种连结方式与什么功能相适应 阅读P117-118相关内容,回答:3.骨连结=关节吗 时间:2min新知讲授活动1:观察骨连接不活动连结半活动连结活动连结(关节)保护脑保护脊柱运动功能支持功能灵活运动根据下列图片识别骨的连结方式及相应功能:脑颅骨脊椎骨髋关节动起来:转一转我们的各个关节,体验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了解自己身体的各个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颈关节指关节哪一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1. 按步骤用解剖剪解剖鸡脚掌关节(使用剪刀注意安全)。2. 结合书本关于关节的结构模式图,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辨认各个结构及其作用。3. 分析关节的特点。新知讲授活动2:解剖鸡的脚掌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关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韧带关节面关节的特点:内有滑液,有润滑作用表面光滑将相近的两骨牢固连接使两骨之间的连接更牢固牢固灵活(依赖关节囊、韧带)(依赖关节软骨、滑液)新知讲授活动2:解剖鸡的脚掌关节脱臼及处理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脱臼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撕伤,关节变形疼痛、肿胀,功能丧失。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其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下面的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对脱位的关节,应尽早复位,使脱出的骨端送回原处。然后加以固定。另使用冰敷减少病患者的疼痛及肿胀。1.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2. 关节损伤的原因:(1)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2)运动时用力过猛。(3)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结构被破坏。(4)先天性因素导致关节发育不良。新知讲授联系生活关节损伤与保护1. 避免久坐,适当运动。2. 避免关节过度使用。3.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4. 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着凉。5. 适当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新知讲授学以致用日常生活中保护关节的方法骨本身不会产生运动,骨转动的动力来自哪里呢?骨骼肌新知讲授活动3:观察骨骼肌自主学习P119的图16-331. 说出人体骨骼肌分为哪几大类2. 对照自己的身体说出人体主要骨骼肌名称人体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新知讲授活动3:观察骨骼肌新知讲授活动3:观察骨骼肌斜方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背阔肌臀大肌腓肠肌额肌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股四头肌新知讲授活动3:观察骨骼肌骨骼肌名称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额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新知讲授活动3:观察骨骼肌1. 根据P120的相关内容,找到肌腹和肌腱的位置,观察它们的颜色,说说它们的组成结构。2. 拉一拉肌腱,感受其特性;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哪块骨上?3. 尝试拉动上下骨骼肌的肌腹部位,观察鸡翅是怎样完成动作。4. 鸡翅的运动是由单独一块骨骼肌就能够完成的吗?自主-合作学习新知讲授活动4:观察鸡翅的骨骼肌时间:3分钟肌腹在 ,呈 色, 主要由 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内有许多 和 。肌腱位于骨骼肌的 ,呈 色,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中间红褐肌细胞血管神经两端白新知讲授活动4:观察鸡翅的骨骼肌骨骼肌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正确连接正确错误假如肌肉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肌肉收缩还能产生运动吗?新知讲授活动4:观察鸡翅的骨骼肌新知讲授活动4:观察鸡翅的骨骼肌认识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_______收缩和舒张,牵引_____绕着_______运动。骨骨骼肌骨连接骨骼肌受到的刺激大都是由神经传来的兴奋引起的刺激。如果控制某部分骨骼肌的神经损伤,身体的这部分肌肉就可能瘫痪,如面瘫、小儿麻痹症 。100米起跑线上,运动员全神贯注,听到发令枪响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你知道运动员是受到什么刺激才起跑的吗? 是枪声吗?——神经刺激讨论:实践:伸出手臂用力做屈肘动: , 。做伸肘动作: 、 。结论: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 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在 的调节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肱二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不是神经系统新知讲授活动5:体验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肱二头肌舒张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做屈肘和伸肘动作,注意观察上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肱三头肌收缩屈 肘肱三头肌舒张伸 肘肱二头肌收缩动起来: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想一想,这些动作可能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吗?骨骼肌群在运动中有协作关系新知讲授活动5:体验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新知讲授联系生活健康体魄 幸福生活课堂小结一、骨连接3 种形式:不活动(颅骨,保护)、半活动(脊椎,缓冲)、活动(关节,运动核心)关节:结构(关节面 + 囊 + 腔 + 软骨 / 韧带)→特性(牢固:囊 + 韧带;灵活:软骨 + 滑液)保护:防损伤(热身、控力),护关节(适度运动、保暖、补钙)二、骨骼肌分类:头颈肌(额肌)、躯干肌(胸大肌)、上肢肌(肱二 / 三头肌)、下肢肌(股四头肌)结构:肌腹(收缩)+ 肌腱(附不同骨),特性:受刺激收缩牵骨动协作:屈肘(肱二头肌缩、肱三头肌舒);伸肘(反之),需多组肌协调三、体育锻炼骨骼肌:增粗有力;关节:灵活牢固,建议科学坚持1.关节是人体内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节脱位是指①从③中脱出来B.②是关节腔,其内的液体是滑液,减少摩擦C.④使关节变得更为灵活D.⑤是关节软骨,减少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C课堂练习2.某患者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实现了运动(如图)。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三头肌B.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绕过关节连在相同的骨上C.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时可实现屈肘运动D.屈肘运动过程不需要关节参与C课堂练习3.“抽筋”是“肌肉痉挛”的俗称,大多发生在小腿肚。小腿肚的腓肠肌(如下图)跨过膝关节和踝关节,因其使用的几率较大,容易产生能量不足导致疲劳、抽筋等情况。下列关于腓肠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肌腱B.图中②是肌腹C.腓肠肌既可以牵拉骨,又能推开骨D.步行时所需的动力来自腓肠肌的收缩D课堂练习4.某人患上了关节炎,积液过多,膝关节肿胀,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关节软骨 B.关节囊C.关节腔 D.关节窝5.如图,潘柏江同学先缓持铅球,调整呼吸,待节奏蓄满,爆发出全身之力,迅猛飞离掌心。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能顺利完成以上动作的是( )课堂练习BD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新教材THANKS感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第 16 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4 节 人体的运动(第 2 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 4 节 人体的运动(第2 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 16 章第 4 节的第二课时,承接上一课时骨骼与骨结构的知识,聚焦骨连接的关键形式(关节)和运动的动力来源(骨骼肌)。教材以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为核心逻辑,通过关节结构示意图、骨骼肌协作动作分解图、体育锻炼案例等素材,引导学生理解关节的精细结构、骨骼肌的协作机制,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本节是运动系统知识的整合与深化,既完善了 “骨骼 - 关节 - 肌肉” 的运动系统框架,又为后续学习 “运动的神经调节” 奠定基础。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运动损伤、健身常识),有助于学生建立 “科学运动、保护运动系统” 的健康意识,实现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详细说明关节的结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并解释其与关节 “牢固性”“灵活性” 的关系。 描述骨骼肌的组成(肌腹、肌腱)及分布特点(附着于相邻两块骨),理解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 阐明屈肘、伸肘动作中骨骼肌群的协作关系(如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拮抗作用)。 列举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关节的积极影响,掌握运动损伤的基本预防与处理方法。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关节结构与运动功能的适配性、骨骼肌协作与动作完成的关联性,深化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动作中骨骼肌的收缩 / 舒张状态,归纳肌肉协作的普遍规律;通过分析运动损伤案例,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 “制作关节模型”“模拟肌肉协作动作” 等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模型建构能力。 社会责任:认识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重要性,学会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能为运动损伤者提供初步建议(如 RICE 原则),养成关注自身及他人运动健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节结构(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如何共同实现 “既牢固又灵活” 的特点。 分析复杂动作(如跑步、投篮)中多组骨骼肌的协同工作机制。 【教学难点】 理解关节结构(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如何共同实现 “既牢固又灵活” 的特点。 分析复杂动作(如跑步、投篮)中多组骨骼肌的协同工作机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展示素材:播放皮影戏片段(1 分钟),同步呈现皮影戏道具图片,提问引导:“同学们,皮影戏里的人物能做出走路、抬手等动作,靠的是手艺人操控皮影关节;那我们人体能灵活做各种动作,身体里的‘皮影关节’和‘操控动力’是什么呢?” 进一步追问:“结合上节课知识,我们知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上节课已经了解了骨的结构,这节课我们就聚焦‘骨连接’和‘骨骼肌’,看看它们是如何让身体动起来的。” 观看皮影戏片段,观察皮影关节的活动方式,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教师问题,初步将 “皮影关节” 与人体骨连接关联。 回忆上节课运动系统的组成,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产生探究骨连接和骨骼肌功能的兴趣。新知探究 活动1:观察骨连接的形式 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分发教材 P117-118 页相关内容,明确要求 “2 分钟内阅读,思考并回答 3 个问题:①骨连接有哪几种形式?②每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什么?③骨连接等于关节吗?” 展示图片:依次呈现脑颅骨连接(不活动连接)、脊椎骨连接(半活动连接)、髋关节连接(活动连接)的解剖图,引导学生对照图片匹配三种连接形式,提问:“脑颅骨连接不能活动,这与它保护大脑的功能有什么关系?脊椎骨能轻微活动,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归纳:结合学生回答,明确三种骨连接形式的特点 —— 不活动连接(如颅骨):无活动能力,起保护作用;半活动连接(如脊椎骨):可轻微活动,兼顾支撑与缓冲;活动连接(关节):活动范围大,是运动的关键枢纽,同时强调 “关节是骨连接的一种,并非所有骨连接都是关节”。 组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 “动起来”,依次转动颈部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提问:“在转动这些关节时,你能感受到它们的活动范围有差异吗?哪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最大?” 结合体验总结:根据学生反馈(如 “肩关节能转圈,活动范围最大”),强调关节的灵活性是人体完成复杂动作的基础,同时追问:“关节能灵活活动,又不容易脱臼,这可能与它的什么结构有关?为我们接下来探究关节结构做铺垫。” 快速阅读教材,圈画骨连接的三种形式及特点,在笔记本上简要记录,对 “骨连接与关节的关系” 产生初步认知。 对照图片分析三种连接形式的功能适配性,小组内交流观点(如 “颅骨不活动能避免大脑受晃动伤害”),回答教师提问,纠正 “骨连接就是关节” 的误区。 按照教师要求逐一活动身体各关节,感受不同关节的活动幅度,用手触摸关节部位,直观感知关节的存在与活动状态。 小组内分享体验结果,讨论 “肩关节活动范围大” 的原因(如 “能向多个方向转动”),对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产生探究欲望。活动2:解剖鸡的脚掌关节 实验准备:分发新鲜鸡脚掌关节、解剖剪、解剖盘,强调实验安全 “使用解剖剪时,剪刀尖不要对着自己或同学,剪切力度适中,避免关节结构损坏”。 明确实验步骤:指导学生 “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解剖:①用解剖剪剪开鸡脚掌关节外侧的结缔组织,找到坚韧的关节囊;②剥离关节囊,观察关节腔内的滑液;③辨认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触摸关节面表面的关节软骨;④找到连接关节的韧带,观察其位置与形态”,同时展示关节结构示意图,标注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韧带的位置。 引导分析:待学生解剖完成后,提问:“①关节囊和韧带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它们可能起到什么作用?②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对关节活动有什么帮助?③结合这些结构,你能说说关节为什么既牢固又灵活吗?” 总结关节结构与功能: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关节各结构的作用 —— 关节囊和韧带(坚韧,增强关节牢固性)、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减少摩擦)、关节腔及滑液(润滑关节,降低运动阻力),明确 “关节的牢固性依赖关节囊和韧带,灵活性依赖关节软骨和滑液”。 展示素材:呈现 “脱臼” 的示意图(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和关节损伤的案例图(如运动后肿胀的膝关节),讲解脱臼的危害 “脱臼会导致韧带拉扯、撕伤,关节变形疼痛,甚至压迫神经和血管”,提问:“结合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情况会导致关节损伤(如脱臼、韧带拉伤)?” 分享保护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如 “运动前不热身容易受伤”),补充关节损伤的常见原因(运动前未充分热身、运动用力过猛、关节病变、先天性发育不良),并给出保护建议 “①避免久坐,适当运动;②避免关节过度使用(如长时间蹲跪);③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重;④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⑤适当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分组进行解剖实验,按照步骤逐步拆解鸡脚掌关节,对照示意图辨认各结构,用镊子触摸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观察关节腔内的滑液,记录各结构的形态与触感(如 “关节囊摸起来硬且有弹性”)。 小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解剖观察结果分析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 “韧带能把骨头绑在一起,让关节更牢固”),派代表分享观点,完善对关节结构的认知。 观察脱臼示意图和损伤案例图,直观感受关节损伤的危害,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关节损伤场景(如 “同学打篮球时不小心崴脚导致踝关节损伤”),回答教师提问。 记录关节保护的具体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反思(如 “自己平时久坐后关节发僵,以后要定时起身活动”),形成保护关节的意识。活动3:观察骨骼肌的分类与名称 布置自主学习:分发教材 P119 页 “人体主要骨骼肌示意图”,要求学生 “3 分钟内阅读示意图及相关文字,完成两个任务:①说出人体骨骼肌分为哪几大类;②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额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位置”。 组织 “最强大脑” 速记活动:1.5 分钟后,随机邀请学生上台,在人体轮廓图上标注指定骨骼肌的位置(如 “在肩膀部位标注三角肌”),对标注错误的部位(如混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进行纠正,同时讲解易错骨骼肌的位置特点(如 “肱二头肌在手臂前侧,屈肘时会鼓起;肱三头肌在手臂后侧”)。 总结分类:根据学生指认情况,明确骨骼肌分为头颈肌(额肌、胸锁乳突肌)、躯干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上肢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四大类,强调骨骼肌附着于骨,是运动的动力来源。 对照示意图和自身身体,逐一指认各类骨骼肌的位置,在笔记本上绘制简单的 “骨骼肌分布草图”,标注关键骨骼肌名称。 参与速记活动,上台标注骨骼肌位置,暴露认知误区(如 “把腹直肌标在背部”),通过教师纠正和讲解,准确记忆骨骼肌的分类与分布。活动4:观察鸡翅的骨骼肌 实验准备:分发鸡翅(去除羽毛和皮肤)、解剖刀、镊子、解剖盘,明确实验任务 “观察骨骼肌的组成,思考骨骼肌与骨的连接方式”。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 “①用镊子拉扯鸡翅表面的骨骼肌,找到白色的肌腱和红褐色的肌腹;②观察肌腱的附着位置,看看骨骼肌的两端是否附着在不同的骨上;③用解剖刀轻轻划开肌腹,观察肌腹的组成;④尝试拉动肌腹,观察鸡翅的运动变化”,同时展示骨骼肌结构示意图(标注肌腹、肌腱、血管、神经)。 提问引导:待观察完成后,提问:“①肌腹和肌腱在颜色、质地、位置上有什么区别?②骨骼肌的两端为什么要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如果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肌肉收缩能带动骨运动吗?③拉动肌腹时,鸡翅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总结骨骼肌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肌腹(中间,红褐色,由肌细胞组成,能收缩)、肌腱(两端,白色,坚韧,附着于不同骨上)” 的结构,强调 “骨骼肌两端附着于不同骨,收缩时能牵引骨绕关节运动,骨骼肌受刺激能收缩舒张是运动的动力基础”。 分组观察鸡翅骨骼肌,用镊子区分肌腹和肌腱,记录两者的差异(如 “肌腹软,肌腱硬”),观察肌腱与骨的连接方式,拉动肌腹感受鸡翅的运动。 小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如 “附着在不同骨上,收缩时才能让骨动起来”),派代表分享观点,理解骨骼肌的结构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活动5:体验骨骼肌群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组织体验实验:引导学生 “伸出手臂,用力做屈肘动作,用另一只手触摸上臂前侧的肱二头肌和后侧的肱三头肌;再做伸肘动作,再次触摸这两块肌肉”,提问:“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紧张程度有什么不同?” 结合体验讲解:根据学生反馈(如 “屈肘时肱二头肌硬,伸肘时肱三头肌硬”),展示屈肘、伸肘肌肉协作示意图,标注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强调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 拓展延伸:展示跑步、跳绳等复杂动作的图片,提问:“这些复杂动作中,除了上臂肌肉,还有哪些骨骼肌在参与协作?” 引导学生思考多组肌肉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展示素材:呈现 “长期锻炼者与久坐者的骨骼肌对比图”(锻炼者肌肉粗壮,久坐者肌肉松弛)和 “全民健身日” 宣传图,提问:“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你觉得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关节有什么积极影响?” 总结锻炼益处:根据学生回答(如 “锻炼能让肌肉更有力”“关节更灵活”),补充 “体育锻炼能使骨骼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强,关节囊增厚、韧带更坚韧,关节软骨更有弹性,从而提升运动系统的功能”,同时鼓励学生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跳绳),保护运动系统健康”。 按照教师要求反复做屈肘、伸肘动作,触摸并感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与舒张状态,记录体验结果(如 “屈肘时肱二头肌鼓起来,伸肘时变松”)。 对照示意图理解肌肉协作关系,小组内讨论 “跑步时下肢肌肉的协作”(如 “大腿前侧肌肉收缩,后侧肌肉舒张,带动腿部屈伸”),明确 “多组肌肉协作是完成复杂动作的关键”。 观察对比图,结合自身锻炼经历(如 “坚持跳绳后,感觉腿部更有力”),分享体育锻炼的好处,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记录锻炼对运动系统的积极影响,树立 “坚持体育锻炼” 的意识,初步规划自己的锻炼计划(如 “每天放学跳绳 10 分钟”)。【习题巩固】 1.关节是人体内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节脱位是指①从③中脱出来 B.②是关节腔,其内的液体是滑液,减少摩擦 C.④使关节变得更为灵活 D.⑤是关节软骨,减少了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C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腔,③关节窝,④关节囊,⑤关节软骨。 【详解】A.关节脱位就是由于不正确的活动,导致①关节头从③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故A正确。 B.②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故B正确。 C.④是关节囊,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所以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故C错误。 D.⑤关节软骨具有缓冲震动、减少摩擦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2.某患者上臂肌肉损伤,借助气动人工肌肉实现了运动(如图)。气动人工肌肉主要由合成纤维和橡胶软管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三头肌 B.气动人工肌肉的两端绕过关节连在相同的骨上 C.气动人工肌肉充气时可实现屈肘运动 D.屈肘运动过程不需要关节参与 【答案】C 【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图中患者气动人工肌肉模拟的是肱二头肌。 【详解】A.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个肌肉呈梭形,有长、短二头。由图可知,该患者受损的肌肉是肱二头肌,A错误。 B.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气动人工肌肉模拟骨骼肌,所以其两端应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 C.气动人工肌肉模拟的是肱二头肌,充气时相当于肱二头肌收缩,可实现屈肘运动,C正确。 D.屈肘运动过程需要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关节起支点作用,D错误。 故选C。 3.“抽筋”是“肌肉痉挛”的俗称,大多发生在小腿肚。小腿肚的腓肠肌(如下图)跨过膝关节和踝关节,因其使用的几率较大,容易产生能量不足导致疲劳、抽筋等情况。下列关于腓肠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肌腱 B.图中②是肌腹 C.腓肠肌既可以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D.步行时所需的动力来自腓肠肌的收缩 【答案】D 【分析】(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①肌腹和两端较细的②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3)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A.图中①是肌腹,肌腹由肌纤维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A错误。 B.图中②是肌腱,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B错误。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错误。 D.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步行时所需的动力来自腓肠肌等骨骼肌的收缩,D正确。 故选D。 4.如图,潘柏江同学先缓持铅球,调整呼吸,待节奏蓄满,爆发出全身之力,迅猛飞离掌心。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能顺利完成以上动作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A.骨骼肌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不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无法完成运动,A错误。 B.只有一块骨骼肌,而且该骨骼肌的两端也没有固定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 C.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不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无法完成运动,C错误。 D.两块骨骼肌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能顺利完成动作,D正确。 故选D。 5.某人患上了关节炎,积液过多,膝关节肿胀,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关节软骨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窝 【答案】B 【分析】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囊内层为滑膜层,分泌滑液到关节腔中,起润滑作用。 【详解】A.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磨损会引起疼痛,但不会直接导致积液过多,故A不符合题意。 B.关节囊的滑膜层炎症会导致滑液分泌过多,引发关节腔积液肿胀,故B符合题意。 C.关节腔是容纳滑液的空间,积液过多是结果而非病变部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关节窝属于关节面结构,与积液无直接关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4道选择题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共同回顾: 骨连接:三种形式(不活动、半活动、活动连接),关节是活动连接的关键,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韧带)决定其 “既牢固又灵活”。 骨骼肌:分类(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结构(肌腹 + 肌腱),收缩舒张需附着在不同骨上,运动中多组肌肉协作(如屈肘伸肘的拮抗作用)。 体育锻炼:对骨骼肌(增粗有力)、关节(灵活牢固)有积极影响,需坚持并科学锻炼。 强调核心逻辑:“运动系统的骨、骨连接、骨骼肌三者分工协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动作,而科学锻炼能让这个系统更强大。”板书设计 第 16 章 人体的运动(第 2 课时) 一、骨连接(运动枢纽) 3 种形式:不活动(颅骨,保护)、半活动(脊椎,缓冲)、活动(关节,运动核心) 关节:结构(关节面 + 囊 + 腔 + 软骨 / 韧带)→特性(牢固:囊 + 韧带;灵活:软骨 + 滑液) 保护:防损伤(热身、控力),护关节(适度运动、保暖、补钙) 二、骨骼肌(运动动力) 分类:头颈肌(额肌)、躯干肌(胸大肌)、上肢肌(肱二 / 三头肌)、下肢肌(股四头肌) 结构:肌腹(收缩)+ 肌腱(附不同骨),特性:受刺激收缩牵骨动 协作:屈肘(肱二头肌缩、肱三头肌舒);伸肘(反之),需多组肌协调 三、体育锻炼 骨骼肌:增粗有力;关节:灵活牢固,建议科学坚持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优点:以皮影戏导入激发兴趣,设计解剖鸡脚掌关节、肌肉触摸等实验,结合生活案例(如关节损伤、锻炼对比),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习题针对性强,落实核心素养。 不足与改进:复杂动作肌肉协作分析浅,实验时间不均致部分操作不充分,未关注学生差异,多媒体素材互动性弱。 补充复杂动作分解图与卡片游戏,优化实验时间和流程,设计分层任务,将多媒体改为可交互形式,提升教学效果。紧,习题巩固环节可减少 1 道题,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提问,解决个性化疑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4 人体的运动 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16.4 人体的运动 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