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6.15.2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含反思)-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6.15.2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 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含反思)-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15章 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第2节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
(第1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初步感知)。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描述肾脏的形态、内部结构(皮质、髓质、肾盂),了解肾单位的组成
通过观察实验,提高观察和分析肾脏结构的能力。
认识泌尿系统对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保护肾脏的意识。
课前须知
教室里的纸屑、灰尘等垃圾需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课堂导入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
每天要吃很多食物
还要喝很多水
还要进行各种活动
人体生命活动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也需要及时排出体外,以保护身体的健康。
课堂导入
人体的代谢废物有哪些?如何排出体外?
代谢废物
多余的水
无机盐
人体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
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叫排遗,如排便,呕吐等。
尿素
人体细胞内分解
有机物产生的废物
课堂导入
人体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尿素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粪便
呼吸
排汗
排尿
排 泄
排 遗
排便
(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不是细胞内产生的废物)
排泄的主要途径
思维辨析
排泄 VS 排遗
请观察书本P71图15-13、P72图15-14,阅读P72第1、2段内容。
任务单:1.看图识别各个器官
2.说出各个器官的功能
3.肾脏位置、内部结构
新知讲授
活动1:初识泌尿系统
自主学习
肾脏
( 尿液)
输尿管
( 尿液)
膀胱
(暂时 尿液)
尿道
( 尿液)
形成
输送
贮存
排出
主要器官
排尿的
通道
新知讲授
活动1:初识泌尿系统
找一找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_____腔后壁 的两侧,左右两侧各有一个。

脊柱
新知讲授
活动1:初识泌尿系统
我是实习解剖家
实习任务:
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探究目的:了解猪肾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实验器材: 猪肾脏
实验指导: 将一个完整的猪肾置于解剖盘中,观察肾的外形和颜色,再用手捏一捏肾,用鼻子闻一闻肾的气味,将结果记录下来。
颜色 形状 气味
红褐色
似蚕豆
尿臭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目的:解剖猪肾,观察肾的内部结构
实验器材:猪肾、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摄子等
实验指导:用解剖刀小心地将肾从中央纵剖,观察肾的内部结构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1
3
4
2
小结肾脏的外形和构造
皮质
髓质
肾盂
输尿管
(颜色较深)
(颜色较浅)
(白色,收集尿液)
肾脏是如何高效的
形成尿液呢?
新知讲授
活动2: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
尿液是怎样从血液中滤出的呢?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的滤出液。
肾单位示意图
输尿管
肾动脉
肾静脉
人的两个肾脏共有200多万个肾单位。
请观察P21图15-21,阅读第3段内容,尝试说出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肾小管有什么特点?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像什么?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新知讲授
活动3: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有大量毛细血管。
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肾小管有什么特点?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像什么?
新知讲授
活动3:肾单位的结构
6
5
肾小体
肾小管
4
肾小囊
3
肾小球
1
入球小动脉
2
出球小动脉
7
毛细血管
尿液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单位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体
新知讲授
活动3: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管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组成 位置
肾小体 肾小球 皮质
肾小囊 皮质
肾小管 皮质和髓质
小结肾单位
新知讲授
活动3: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动笔画一画你能用简笔画按照一定的顺序画出肾单位的结构吗?
新知讲授
活动3:肾单位的结构
肾脏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一个对人体内环境和正常生理活动有着关键影响的重要脏器,对维持人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万人死于各种肾病引起的疾病。其中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已成为肾病发展的危险三部曲。肾病后期(尿毒症)可累及五脏六腑,导致心、肺、肾三脏功能衰竭。此时,不少患者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
新知讲授
联系生活 关注肾脏,珍爱生命
肾病虽可怕,但仍有预防方法,可以减低肾病的发生率:
1.多运动,控制血压、体重和血糖,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2.摄取低盐食物
盐分会使血液浓缩,进而加重肾脏的运作功能。
3.多喝水
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冲淡体内及肾脏堆积的毒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4.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物。
5.作定期的医药检查。
新知讲授
联系生活 关注肾脏,珍爱生命
课堂小结
1.关于泌尿系统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肾脏是尿液生成的核心器官 B.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共同构成排尿通道
C.膀胱具备储存尿液的功能 D.肾单位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2.人体在不断地形成尿液,而正常人每两次排尿间有时间间隔,与该现象有关的结构为( )
A.肾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通过服用维生素B族补充剂来预防或缓解维生素缺乏,其中核黄素因难以被人体吸收,大量进入尿液而导致尿液变黄。当核黄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输尿管 ②肾脏 ③膀胱 ④尿道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C
B
4.下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B.②是尿道,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
C.③是膀胱,能产生原尿
D.④是输尿管,能排出尿液
课堂练习
A
5.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的是(  )
A.肾脏呈暗红色的蚕豆形
B.肾皮质与肾髓质颜色有差异
C.肾盂与输尿管连通
D.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
课堂练习
D
苏科版2024|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第15章 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新教材
THANKS
感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5章 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第2节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第 15 章第 2 节,是人体生理活动中排泄过程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示意图和哺乳动物肾脏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肾脏的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皮质、髓质、肾盂),以及肾单位的基本组成,强调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本节承接人体气体交换知识,为后续尿液形成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注重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描述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皮质、髓质、肾盂)。 说出肾单位的组成(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泌尿系统各器官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强化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推理,理解泌尿系统各部分协同工作的机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肾脏模型、示意图或实物(猪肾),提升观察、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认识保护肾脏等泌尿系统器官对健康的意义,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肾脏的结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尿液形成功能的适应性(初步感知)。 理解肾脏作为泌尿系统主要器官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 引导学生回忆排泄的概念(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和主要途径(呼吸、排尿、排汗)。 1. 展示教室打扫卫生的图片,提问:“教室里的垃圾需要及时清理,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如何清理呢?”2. 引出主题:“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等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 回答问题,回忆排泄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泌尿系统(主要排尿途径)做铺垫。 1.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2. 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产生探究兴趣。
新知探究 活动1: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图 15-13),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2.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P71-72,结合图示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器官名称及功能)。3. 讲解并总结:- 肾脏:形成尿液(主要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强调: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 1. 观察示意图,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2. 汇报讨论结果,明确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3. 记忆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膀胱储存,尿道排出” 的功能链。
活动2:探究肾脏的位置和形态 1. 提问:“肾脏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它是什么样子的?”2. 展示肾脏在人体腹腔内的位置示意图,讲解:“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3. 展示猪肾实物或图片(图 15-14 左),提问:“肾脏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4. 总结:肾脏呈红褐色,形似蚕豆。 1. 观察示意图,确认肾脏的位置。2. 观察猪肾实物或图片,描述肾脏的颜色(红褐色)和形状(蚕豆形)。
活动3: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 1. 展示已解剖的猪肾示意图(图 15-14 右),提问:“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皮质(外层,颜色较深)、髓质(内层,颜色较浅)、肾盂(中央空腔,连接输尿管)。3. 提问:“皮质和髓质颜色不同可能与什么有关?”(提示:与血管分布、肾单位的分布有关) 1. 观察解剖图,识别肾脏内部的皮质、髓质和肾盂。2. 思考并讨论皮质和髓质颜色差异的可能原因,初步感知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活动4:认识肾单位 1. 提问:“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它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什么?”2. 展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 15-15),讲解:“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肾脏由约 100 万个肾单位构成。”3.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有毛细血管网4. 比喻:“肾单位就像一个个‘过滤器’,帮助血液过滤出废物。” 1. 阅读教材 P72,结合示意图,认识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2. 明确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特点。3. 通过比喻理解肾单位的功能意义。
【习题巩固】 1.下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B.②是尿道,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 C.③是膀胱,能产生原尿 D.④是输尿管,能排出尿液 【答案】A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 【详解】A.①是肾脏,是主要的泌尿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A正确。 B.②输尿管的作用是输送尿液到膀胱,B错误。 C.③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C错误。 D.④尿道的作用是将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A。 2.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的是(  ) A.肾脏呈暗红色的蚕豆形 B.肾皮质与肾髓质颜色有差异 C.肾盂与输尿管连通 D.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 【答案】D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 【详解】A.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肾脏呈暗红色的蚕豆形,A不符合题意。 B.肾皮质和肾髓质是肾脏的两个不同部分,它们在颜色和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解剖观察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颜色差异,B不符合题意。 C.肾盂是肾脏内收集尿液的部分,而输尿管则是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的管道。在解剖观察中,可以看到肾盂与输尿管之间的连通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它负责过滤血液并形成尿液。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解剖观察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个过程,D符合题意。 故选D。 3.关于泌尿系统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肾脏是尿液生成的核心器官 B.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共同构成排尿通道 C.膀胱具备储存尿液的功能 D.肾单位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答案】D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详解】A.肾脏通过肾单位过滤血液并形成尿液,是尿液生成的核心器官,故A正确。 B.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三者共同构成排尿通道,故B正确。 C.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故C正确。 D.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4.人体在不断地形成尿液,而正常人每两次排尿间有时间间隔,与该现象有关的结构为( ) A.肾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C 【分析】正常人两次排尿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主要与尿液储存有关。泌尿系统中,肾持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发排尿反射。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但尿液生成是持续过程,与排尿间隔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输尿管负责将尿液从肾输送至膀胱,不参与贮存,故B不符合题意。 C.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才会触发排尿,所以人体在不断地形成尿液,而正常人每两次排尿间有时间间隔,与该现象有关的结构为膀胱,故C符合题意。 D.尿道是排尿通道,不参与贮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通过服用维生素B族补充剂来预防或缓解维生素缺乏,其中核黄素因难以被人体吸收,大量进入尿液而导致尿液变黄。当核黄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输尿管 ②肾脏 ③膀胱 ④尿道 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分析】核黄素随尿液排出体外需经过泌尿系统的相关结构,正确顺序为: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核黄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②肾脏,经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处理后成为尿液;尿液从肾脏流入①输尿管,由输尿管输送至③膀胱储存;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尿液经④尿道排出体外。故B②①③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6道选择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15章 人体的气体交换与废物排出 第2节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的排出(第1课时)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1. 通过示意图、实物观察和小组讨论,学生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有了较直观的认识,但对肾单位的微观结构理解可能仍不够深入,后续可通过更清晰的动画或模型辅助讲解。 2. 习题巩固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可增加一些识图题,强化对结构的记忆。 3. 可适当增加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如何保护肾脏(多喝水、不憋尿等),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