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3.4 人类的起源 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3.4 人类的起源 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6.3.4 人类的起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生物进化主题的终章,衔接“生物多样性”与“生命起源”,通过揭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深化学生对进化论的理解,培养科学世界观,并为后续学习遗传变异提供认知基础。 2、教学分析 教材为新编教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祖(古猿),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直观认知。第二部分: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结合“思维训练”培养科学思维(区分事实与观点)。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解释人类起源的证据,理解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人猿共祖的证据、从猿到人的关键进化阶段。 教学难点: 区分科学事实与主观观点;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生物分类、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对人类起源有天然兴趣。易混淆“古猿”与“现代猿”,误认为进化是线性进程。具初步逻辑思维,但抽象进化机制仍需具象支撑。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人猿共祖的进化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 科学探究:设计对比实验模拟手足分工(如用筷子夹物);小组合作还原进化阶段模型。 科学思维:通过化石证据构建论证链条;运用“事实/观点”分析法解读科学争议。 社会责任: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树立保护濒危类人猿的意识。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人猿共祖证据
2 能简述从猿到人的阶段
3 能区分事实与观点案例
4 理解劳动在进化中的作用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以质疑→实证→建模→思辨为主线。采用更多策略深化知识的理解,利用AR技术展示古猿化石复原图;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化身考古队辩论“人猿演化分歧点”; 敢于批判讨论:驳斥“人类是进化顶点”观点。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悬疑纪录片片段 → 任务一:比较现代人猿 → 任务二:化石证据拼图→ 思维训练:新闻观点辨析 →进化戏剧:演绎关键阶段→ 小结:生命之树定位人类 → 布置作业
学习活动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播放纪录片片段《人类起源未解之谜》,提问:“若现代猿与人类互换环境,能否进化出文明?” 分组讨论并投票,记录初步猜想。 观察讨论深度与逻辑性。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聚焦进化驱动力。
任务一:实证人猿同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类人猿骨骼/基因组对比图(黑猩猩与人DNA相似度98%);引导学生对比现代类人猿和人类。 观察教材插图,完成对比;分析数据:“98%相似度能否证明共祖?为什么?” 对比完成的准确率。
设计意图:具象化同源证据,训练数据分析能力。
任务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发放“进化事件卡”(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设关键问题:“什么促使直立行走?脑容量剧增发生在哪一阶段?” 小组排序事件卡并粘贴至时间轴;用黏土制作骨盆模型,解释直立行走的解剖学基础。 时间轴排序正确性;模型科学性。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内化抽象概念,理解结构与功能适应。
任务三:思维训练:事实PK观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呈现争议素材:事实:“露西化石显示脑容量400ml”;观点:“古猿因懒惰而开始直立”。 引导学生用红/蓝卡标识事实与观点。 辨析5组陈述,阐述理由;撰写1条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事实陈述。 辨析准确率;陈述的科学严谨性。
设计意图:培养科学批判思维,杜绝伪科学传播。
课堂小结
古猿 / \ 类人猿 → 南方古猿 → 能人 → 直立人 → 智人 (黑猩猩等) ↑ 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作业设计 1、基础层:绘制课本P34进化阶段漫画(标注关键特征)。 2、拓展层:调查类人猿濒危现状,撰写保护倡议书。 3、挑战层:设计实验验证“手足分工提升操作效率”(提供工具包)。
板书设计 一、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证据:解剖相似性、DNA匹配、化石 二、进化历程 1. 动力:环境剧变(东非大裂谷) 2. 里程碑:直立行走 → 工具制造 → 用火 → 脑扩容 → 语言 三、反思: 事实 VS 观点 | 保护类人猿。
教学与反思(预设反思点,供参考) 1、成功点: AR化石模型有效突破空间想象难点; 骨盆建模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直立行走的解剖学代价(如分娩困难)。 2、改进方向: 部分小组对“劳动创造人”哲学内涵理解不足,下次增设恩格斯原文选读; 进化时间轴活动需补充“旁支灭绝案例”(如尼安德特人),避免直线进化误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