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8.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5.18.2 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第18章《健康生活》。本章是初中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上承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知识,下接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指导。本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本章的落脚点,它将抽象的免疫学知识与具体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行为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中学生物课程中,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合理用药”和“拒绝酗酒、吸烟和毒品”。教材编排上,不仅有陈述性知识,更设计了讨论、实验、调查等多种探究活动,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合理用药:从家庭常备的药箱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用药安全,特别是滥用抗生素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拒绝不良嗜好:通过探究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酗酒、吸烟和毒品的具体危害,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拒绝。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滥用药物的危害,学会安全、合理地配备和使用家庭药箱。 (2)阐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并形成拒绝这些不良行为的态度。 教学难点: (1)理解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而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原理。 (2)通过“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实验,将微观的生理影响与宏观的健康后果建立联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传染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如新冠疫情)。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吸烟、饮酒等行为可能存在好奇或认识误区。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科学认知。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和参与感,通过真实案例、动手实验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形成科学、坚定的健康观念。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解不良生活习惯(滥用药物、酗酒、吸烟)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危害健康。 科学探究:能够尝试完成“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学会控制变量、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形成实证意识。 科学思维:能够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分析滥用药物的后果、吸烟酗酒的危害,并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 社会责任:树立安全用药的意识,并能在生活中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合理用药的知识。坚决拒绝吸烟、酗酒和毒品,并愿意承担起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 会科学配备家庭药箱
3 能列举吸烟的多种危害
科学探究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科学态度 我的课堂参与度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守护健康,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为总任务贯穿始终。通过创设“家庭健康顾问”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三个层层递进的子任务: 任务一:家庭药箱“大体检”(对应“合理用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科学用药知识。 任务二:揭开“杯中物”的真面目(对应“酗酒的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危害具体化、可视化。 任务三:向不良嗜好说“不”(整合“吸烟”与“毒品”),通过数据分析和社会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拒斥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整个设计遵循“情境导入-探究建构-应用迁移”的路径,力求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 任务一:合理用药 → 任务二:酗酒的危害 → 任务三:吸烟与毒品的危害 → 课堂小结与升华 → 作业布置
学习活动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几个生活场景:感冒了自行吃药、家庭药箱里杂乱的药品、朋友聚会劝酒、公共场所的吸烟者。提问:“在这些场景中,隐藏着哪些健康风险?我们如何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护者?” 观看视频,思考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和看法。 观察学生是否能从视频中识别出与用药、饮酒、吸烟相关的健康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任务一:家庭药箱“大体检”——合理用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一个配备不合理的家庭药箱(有过期药、抗生素随意存放等)。提问:“这个药箱存在哪些问题?一个科学的家庭药箱应该如何配备?” 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教师补充讲解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抑制或杀灭细菌),并强调其对病毒无效,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等严重后果。 组织讨论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家庭药箱配备清单”。 观察问题药箱,指出问题所在。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派代表分享。 小组合作,从药品分类(内服、外用)、常用器械、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设计并展示家庭药箱清单。 通过小组展示的“家庭药箱清单”,评价学生对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使用小组评价表。
设计意图: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安全用药的意识和能力。
任务二:揭开“杯中物”的真面目——探究酒精的危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引导探究:介绍水蚤作为模式生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方案,强调变量控制(清水对照,不同浓度酒精)。 指导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清水和不同浓度酒精中水蚤的心率。 引导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理解实验目的,参与设计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讨论并得出结论:“酒精会抑制心跳,危害健康”。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单,评价其观察和记录的能力。通过提问,评价其从实验现象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将酒精对生命的微观影响具象化,使学生对酗酒的危害形成科学、深刻的认识,而非停留在说教层面。
任务三:向不良嗜好说“不”——吸烟与毒品的危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数据冲击:展示吸烟与肺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联图,以及香烟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列表。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哪些疾病与吸烟有关?”,并拓展到二手烟的危害。 情境扮演:创设“拒绝第一支烟/第一口酒”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如何坚定、有礼貌地拒绝。 强调警示:严肃介绍毒品的种类和巨大危害,强调其毁灭个人、破坏家庭的本质,法律的红线绝对不可触碰。 阅读数据,感到震撼,并积极列举与吸烟相关的疾病。 参与“拒绝技巧”的角色扮演,练习说“不”。 聆听关于毒品的警示,形成“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坚定信念。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是否将健康认知转化为坚定的态度和应对能力。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吸烟和毒品危害的认识程度。
设计意图:利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强化认知;通过角色扮演,赋能学生,让他们掌握应对同伴压力的方法;对毒品危害进行最严厉的警示,筑牢思想防线。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通过三个任务,学习了如何良好的健康生活的重要环节——培养个人健康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安全用药,特别是不能滥用抗生素;通过实验看到了酒精对生命的抑制;用数据认识了吸烟的巨大危害;并坚定了拒绝毒品的决心。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健康的守护者,从自己做起,并影响身边的人。
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回家检查并协助父母整理家庭药箱,清理过期药品,并根据课堂所学提出优化建议,写一份简单的《我家药箱优化报告》。 2、创意作业:以“向吸烟/酗酒说‘不’”为主题,设计一份电子或手绘的宣传海报或一段短视频脚本,要求有科学依据和号召力。
板书设计 一、合理用药 —— 做家庭的“健康顾问” 核心:安全、有效 禁忌:滥用抗生素(→耐药性) 实践:科学配备家庭药箱 二、拒绝不良嗜好 —— 做自己的“守护者” 酗酒:抑制心跳、损害肝脏/神经 ←(实验证据:酒精使水蚤心率减慢) 吸烟:致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毒品:毁灭生命、破坏家庭—— 绝对禁止!。
教学与反思(预设反思点,供参考) 1、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情境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直观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拒绝技巧,做到了知行合一。 2、待改进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小组的讨论可能不够深入,未来可以考虑提供更丰富的背景资料作为支架。关于毒品的危害,可以邀请法治副校长或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震撼力。 3、学生反馈: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来看,他们对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如家庭药箱)表现出极大兴趣,对实验探究热情高涨。如何将这种热情持续转化为长期的健康行为,是需要在后续教育中持续关注和引导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