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3 人的性别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0.3 人的性别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6.20.3 人的性别决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遗传规律的实践应用,衔接基因传递与变异知识,为理解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同时渗透性别平等教育。 2、教学分析 知识结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环境影响(拓展)。 栏目价值:讨论(批判思维)、实践(科学探究)、阅读(视野拓展)。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性染色体组成(XY型)决定性别机制。 教学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概率均等及随机性原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载体,初步认知基因控制性状。在认知上对性别话题敏感度高,易受社会观念影响(如“生女责任在母亲”偏见)。在概率统计抽象性、精子类型决定性别等微观机制理解困难。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解释性染色体组合决定性别现象,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与规律性。 科学探究:设计并完成模拟性别决定实验,掌握对照与重复原则。 科学思维:通过数据分析理解1:1性别比的统计学本质,批判性审视性别偏见。 社会责任:形成性别平等的科学认知,尊重生物多样性。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区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2 说明人类XY型性别决定机制
3 举例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性状
科学探究 能规范完成模拟实验并准确记录数据
科学态度 认同性别由遗传物质决定,反对性别歧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主线:质疑→建模→验证→升华 创新点: 用「出生性别比实时数据」导入破除误区 扑克牌模拟实验可视化概率 结合龟类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案例深化认知。
教学流程 导入:各国新生儿性别比数据 → 任务一:染色体分类 → 任务二:模拟实验→ 任务三:环境因素阅读 → 小结与辩论→布置作业
学习活动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2023年中国/印度/瑞典新生儿性别比数据(107:100 vs 105:100),提问:“男性更多是母亲决定的吗? 观察数据,提出猜测。。 能否联系遗传知识提出假设。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任务一:探索染色体差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1. 发放男女染色体核型图(22对+XX/XY),引导完成讨论题; 2. 提炼关键概念: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比对核型图,绘制染色体组成表。 正确区分23对染色体构成。
设计意图:建立具象认知,破除二元对立误区。
任务二:性别决定模拟实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1. 指导分组实验: - 黑桃 (X)、红心 (X)代表卵细胞 - 黑桃 (X)、梅花 (Y)代表精子 2. 随机抽取组合记录100次结果。 两人一组抽取卡片,统计XX/XY组合频次。 实验操作规范性 数据记录准确性。
突破难点:通过建模理解精子随机结合原理。
任务三:拓展阅读与环境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播放鬣蜥孵化温度改变性别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材料。 归纳龟类、鳄鱼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案例。 能否举例说明环境影响。
设计意图: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课堂小结
性别决定 ├─ 遗传型:性染色体组合 │ ├─ 男孩:44+XY → 产生X/Y精子 │ └─ 女孩:44+XX → 只产X卵细胞 └─ 环境型:温度(扬子鳄)。
作业设计 1、基础层:绘制人类性别决定流程图解。 2、探究层:调查班级同学家庭兄弟姐妹性别组合,分析比例是否符合1:1。 3、拓展层:撰写短文《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人类性别决定会进化成哪种模式?》。
板书设计 一、染色体王国 常染色体(44条) → 控制一般性状 性染色体(2条) → 决定性别:女性(XX)男性(XY) 二、性别解码钥匙 → 精子类型! 卵细胞(X) + 精子(X) → XX → 女孩 卵细胞(X) + 精子(Y) → XY → 男孩 三、大自然的创意 → 温度决定型(龟、鳄)
教学与反思(预设反思点,供参考) 1、成功点: 模拟实验有效突破概率认知难点,93%学生通过数据认同性别随机性。 人口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呼应强化了科学说服力。 2、改进点: 对“Y染色体决定男性”的表述需强调“基因的核心作用”,防止简化误解。 增加变性人等社会案例讨论,深化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 3、突发事件应对: 若学生提出“双性人”问题,结合XXY/X0染色体异常案例,说明生物学复杂性,强调医学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