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2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在学生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后,进一步深入到细胞质内部,探究各类细胞器的功能及其协同配合。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细胞器之间的合作,并最终上升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细胞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系统论”的生命观念。其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是理解细胞器协调配合的经典实例,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但对各种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缺乏系统认识。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图像、动画和模型来辅助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比较能力,但对于动态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技能水平:学生初步掌握了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为本节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1. 通过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系统观。 2. 认同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 1. 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通过分析同位素标记实验数据,推理细胞器之间的协作关系,培养逻辑思维和模型建构能力。
科学探究 1. 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提升显微操作和观察能力。 2.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社会责任 1. 联系C919制造等实例,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 关注细胞器功能异常与疾病(如硅肺)的关系及生物膜技术在医疗(如人工肾)中的应用,增强科技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3)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2) 生物膜系统的动态联系和功能统一性。
五、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实验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与动画演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视频资料。
七、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含细胞器结构图、分泌蛋白合成动画、差速离心法动画、实验操作视频;准备细胞器分类卡片模型;设计课堂讨论题和当堂训练。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P43-53内容;复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八、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初识分工:C919制造部门分工实例

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完成主要细胞器)的“名片”制作)

实验探究1: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专一性)

实验探究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

实验探究3:探究三: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概念升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结与当堂训练

布置作业与预习任务
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初识分工
(约4分钟) 1. 播放C919飞机研制过程中各部门分工合作的视频或图片。
2. 提出问题:
缺少某个部门,飞机能造成功吗?
细胞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部门”与“合作”?
3. 引出课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1.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2. 讨论并回答,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 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利用学生熟悉的宏大工程类比微观细胞,激发兴趣,渗透系统论思想,自然引入课题。
(二)探究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约20分钟) 1. 研究方法:讲解“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和过程动画。
2. 分工探究:
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完成主要细胞器的“信息卡片”填写(分布、结构、功能)。
巡视指导,针对难点(如线粒体与叶绿体、内质网类型、溶酶体功能)进行精讲。
3. 归纳提升:引导学生根据膜结构对细胞器进行分类(“线叶双,无心糖,其他为单层膜”),并总结各类细胞器的核心功能。 1. 理解分离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 小组合作,查阅课本,完成“细胞器名片”。
3. 参与课堂互动,识记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4. 对细胞器进行分类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分类记忆口诀化繁为简,突破记忆难点。
(三)探究二:实验观察
(约8分钟) 1. 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
2. 播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视频(或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3. 引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叶绿体形态、分布及细胞质流动)。
4. 总结实验结论,强调细胞质流动的生命意义。 1. 明确实验目的。
2. 观看视频(或动手操作),记录关键现象。
3. 描述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将微观结构可视化,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证精神。
(四)探究三:协调配合
(约15分钟) 1. 实例引入:提问“消化酶、抗体如何产生并运出细胞?”,引出分泌蛋白概念。
2. 实验分析:展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同位素标记实验的系列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放射性出现在不同细胞器的先后顺序,推理合成运输路径。
3. 动态建构:播放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完整动画,师生共同梳理路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再加工、分类、包装)→细胞膜(分泌),并强调线粒体(供能)和囊泡(运输)的作用。
4.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
5. 观念形成:总结各细胞器如同工厂流水线,严密配合,体现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 思考问题,明确分泌蛋白的概念。
2. 分析实验图片和数据,推理各细胞器的功能顺序。
3. 观看动画,理清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全流程。
4. 分析膜面积变化图,理解生物膜的动态联系。
5. 形成“细胞是统一整体”的生命观念。 通过经典实验分析和动画演示,将静态知识动态化,突破“协调配合”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模型建构思维。
(五)概念升华:生物膜系统
(约8分钟) 1. 建立概念:由分泌蛋白运输过程中各生物膜的联系,引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
2. 分析联系:通过图解展示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如内质网与核膜)和间接联系(通过囊泡与高尔基体、细胞膜)。
3. 归纳功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生物膜系统的三大功能:
细胞膜的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使细胞区室化,保证反应高效有序。 1. 理解并记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观察图解,理解生物膜的结构联系。
3. 阅读课本,归纳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将零散的膜结构知识系统化,形成“生物膜系统”的整体认知,深化结构与功能观。
(六)课堂小结与练习
(约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主线:细胞器分工 → 协调配合(实例)→ 生物膜系统(结构基础与功能)。
2. 呈现当堂训练习题,组织学生作答并讲解。 1. 参与课堂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强化知识记忆,形成系统认知。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七)布置作业与预习
(约2分钟) 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绘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过程流程图。
2. 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硅肺或透析型人工肾的工作原理,并运用本节知识进行解释。
3. 预习任务:预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记录作业要求。 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健康相联系,落实社会责任。预习为下节课做准备。
十、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
(1) 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2) 细胞器“名片”:
线粒体(双):动力车间
叶绿体(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单):合成、加工、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单):加工、分类、包装车间
溶酶体(单):消化车间
核糖体(无):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类口诀:线叶双,无心糖,其他为单层膜
二、细胞器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实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路径:核糖体 (合成) → 内质网 (初加工、运输) → 高尔基体 (再加工、分类、包装) → 细胞膜 (分泌)
线粒体 (全程供能)
结论:细胞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生物膜系统
概念: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
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囊泡)
功能:细胞膜三大功能、为酶提供附着位点、区室化,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容量大,通过“C919类比导入-细胞器分工-实验观察-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的主线设计,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有效突破了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细胞器名片”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参与度高。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动画演示和路径分析,成功地将复杂的动态过程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了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时间安排上前紧后松,在“细胞器分工”环节可适当压缩,留更多时间给“协调配合”的深度讨论和练习讲评。
部分学生对膜面积变化曲线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后续需结合更形象的比喻和练习进行巩固。实验部分若条件允许,应尽量安排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会更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