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认识直角》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认识直角》 教案

资源简介

《 认识直角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在老师身边找一找角。
生:找角,并说出找到的角。
师:像刚才这些角叫直角。接下来按照我们提前分好的组在我们的校园中找一找直角?
生:找直角。(分5小组在校园里找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从生活中感知直角,体会直角就在我们身边,建立直角的模型。)
新授
生分组汇报。师展示出几个位置不同的直角。
师: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将这些物品隐去。
师:我们从生活中找到的这些直角,到底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验证。
1、介绍三角板上的直角
师:出示三角板,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有直角吗?谁能指一指?有几个直角?
生:三角板上有三个角,有一个直角,生指。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直角,摸一摸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
生摸。(介绍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那我们用这个直角来验证我们找的直角是不是直角?
生:用三角尺去验证。
2、折直角
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动手折一个直角。
过程:(1)学生动手折,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直角呢?
(预设)生: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边操作边讲方法:
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
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
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3)用所讲的方法判断自己折的角,先把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找学生上台边
演示边说,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折的。
3、画直角
(1)多媒体演示(动画视频)
画法:先画一个点,从点开始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画的点重合,一条直角边和所画的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标出直角符号。
生画直角(不会画的同学,会画的学生黑板上演示)
师:你能画出不同形态的直角吗?
全班交流展示。
师:在我们的身边再找一找。(可以带上三角尺)
巩固练习
教科书40页做一做
练习八第6、7题。
3、你能画一个开口向下的直角吗?
小结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本节课让学生从生活中直观认识直角,从物体中、建筑物、图形等中抽象出直角,体会直角就在我们身边。为了防止学生对直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课件有意识的呈现四个不同放置方式的直角,让学生对变式的比较重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
随后的“试一试”中,我让学生按照要求把一张不规则的纸通过折,折出一个直角,并将折出的直角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直角的体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并为学生自主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提供了机会。在学生画直角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教学画角,改变了教师直接演示画直角,把课堂交给学生。
本节课我试讲了3次。第一次试讲直接让学生在操场上找,范围有点大,组织起来不方便。于是经过组内商量,让孩子们分组找,刚开始分了8个组。但在试讲中发现汇报时间过于长,于是改为5个组。第一次试讲没有加视频,老师带着画,讲完以后组内继续商量怎样置换,怎样围绕这学期的动感数学去设计课型,于是让孩子视频教学,试讲的时候在视频这一段教学,学生精神注意力很集中。
本节课的创新点:我尝试让学生开阔一些视野,不局限于教室上课,让学生在操场上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课堂还给孩子,孩子自己汇报,自己折角,自己教自己画角,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忠恳性的意见。
组评:
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生活、活动、置换、解决问题四方面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直角比较容易找到“生活原型”,学生身边常见的一些平面图形中都存在直角,我们设计了在校园中分组找直角活动,初步体会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其次,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和如何利用三角尺画一个标准的直角两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采用老师和学生置换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做老师,为大家讲解方法;最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判断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数图形中直角的个数,画开口向上的直角。
研课的过程与困惑
本课试讲三次,第一次在二(6)班,设计到前操场找角,队形列为wifi造型,学生好展示,便于学生听清楚。课后队形改为直角,呼应课题,后发现可操作性较差,队形不易控制。此环节设计虽然不成功,但也找到了去实际生活中找角的闪光点,在把孩子们带队回班的过程中,孩子们到处找直角,“墙面瓷砖上有直角,扶梯上有直角,门上有直角……”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边指边说,都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课后组内4位教师一起商讨,最终此环节改为指向性较明确一些的分组去找角,在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后,全班同学分为5组,分别到升旗台,楼梯里教学楼正面、北面找直角。
经过两次试讲,学生的学习活动落在生活中,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老师在课上讲的有些多,组内4位教师各抒己见,宋晓明老师想到一些画角等有固定方法的知识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来试着讲一讲呢?这一大胆的想法得到组内教师的认可,接下来课下大量时间对孩子进行培训辅导,最终在画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两个环节采用了置换,生当小老师,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听得认真,学的扎实。
得与失
师:(一)教师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角。呈现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在画角、折角判断直角
等操作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序、规范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做到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
规范语言,指导学生操作时,老师的语言再规范一些,提出问题和要求时语言简练。
生:说到得失,判断一节课是否是一节成功课的标准,不能只看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后的得与失。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节课学生在校园中找直角,画直角,判断直角等操作活动,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感性的经验,获得了直接的体验,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活动,活动的目标,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本身,而是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的内涵。如:在用三角尺判断直角,以及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操作下活动中,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量(画)直角?学生体会:“直角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专家评:
本节课设计的很新颖,有两个亮点:一是放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直角,而是把画直角的方法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板书的设计只有课题,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设计好板书。画直角比较难,让学生多演示。
课评:
左红霞老师:1、学生亲自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直角,很直观,找到的角到底是不是直角?认识完直角以后再去验证这些角是不是直角。2、画角的方法学生教学生很新颖,让学生做小老师。但是个别学生不会画,需要板书演示一遍画直角。
陈惠老师;学生的活动探究,画直角时,老师带着学生。让学生去演示学生更感兴趣。
张芳老师:当学生出现开口向上的直角,学生产生了质疑,认为不是直角,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好的素材,为后面的画开口向上、向下奠定基础。
张迎新老师:敢于放手,活动很多,折一折,画一画。
王校长:孩子学习数学的素养,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心和意识,是科学性、严谨性。数学是有方法的,有模型的。生活中感知的直觉是直角。课堂上动起来了,突出合作学习,设计和理念注重互助。从课题中看:认:知识、生活直观,找一找校园中你认为的直角。建筑上有角、图形上有角、物品上有角,总结出来为以后学生在找的时候指明方向。抽象出有代表性的角,到底是不是直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比一比(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量一量(介绍量角器)。回来验证课件中到底是不是直角。折角在验证,不会说的学生帮助说一说。互助合作没有使用。难点画直角。不明白开口向上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随便画,看谁画的直角的形态多,学生交流方法,渗透空间位置。利用三角板的画,有两种方法。重点要突出。识---折---画---找(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